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3例患者,男28例,女5例,年龄(51.49±12.39)岁。11例患者存在由ATP引起的室速加速。通过分析其1 056次ATP事件,发现ATP所致的室速加速发生率为3.8%(40/1 056)。同时,ICD/CRT-D记录的室速的种类数可以作为预测ATP加速的相关因素,其最佳切点为1(AUC=0.791,敏感性72.73%,特异性77.27%,P<0.001)。此外,短室速周长(OR=0.981,P<0.001)和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OR=1.062,P<0.001)亦可预测ATP后室速加速。室速周长最佳切点为347 ms(AUC=0.665,敏感性82.50%,特异性47.64%,P<0.001),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最佳切点为7.33 ms(AUC=0.659,敏感性77.50%,特异性56.69%,P<0.001)。周长<347 ms的室速,脉冲数多的短阵快速刺激容易引起室速加速(OR=3.312,P<0.001)。结论器质性心脏病ICD术后患者中,多种室速类型,室速的周长短及室速周长差值平均值增加可导致室速加速,其中室速周长<347 ms的室速在短阵快速刺激下易引起加速,甚至蜕变为心室颤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抗心动过速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为恶性,常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伴有意识丧失或转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根据发作前后心电图特点,可分为长QT依赖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非长QT依赖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两者在病因、电生理机制、发作前后心电图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是临床需要鉴别的重要问题。该文总结两者的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更准确地诊断和干预。

  • 标签: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c间期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积分应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均接受室性心动过速积分法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积分评价结果。结果:8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中,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积分多集中在0分,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积分多集中在2分及以上(P

  • 标签: 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积分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积分法(室速积分法)与增加阳性标准的室速积分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W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46例WCT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室速积分法、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及增加阳性标准"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起始激动速度(Vi)/终末激动速度(Vt)≤ 1"的室速积分法诊断价值。结果室速积分法第1~5和7项阳性标准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均较高,符合室速积分法的原则。室速积分法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51.4%比83.6%和80.8%、34.6%比92.5%和93.5%、35.2%比74.2%和72.0%),特异度明显高于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四步法(97.4%比59.0%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室速积分法增加阳性标准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后敏感度明显高于室速积分法(61.7%和65.4%比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特异度未降低。结论室速积分法对WCT诊断特异度较高,敏感度较低,应用室速积分法仍不能确诊时,可以增加V1~V6导联RS波谷时间≥ 100 ms和Vi/Vt ≤ 1阳性标准,能提高室速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心动过速 诊断 回顾性研究 室速积分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其最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新指南结合近年来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对各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选择给出最新的推荐。该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既往指南,对新指南的重要推荐逐一进行解读和评述,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提供帮助。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导管消融 药物治疗 妊娠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length,CCL)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时诱发出243阵心动过速的142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心动过速均经过心内电生理确诊为AVRT,探讨诱发AVRT时的S1S1刺激周期、S1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的关系,并从测定了诱发窗口的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的概率。结果243阵AVRT中有117阵通过S1S1刺激诱发,126阵由S1S2刺激诱发。S1S1刺激周期与AVRT的CCL呈正相关(R=0.774,R2=0.598,P<0.000 1);S1S2刺激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亦呈正相关(R=0.737,R2=0.543,P<0.000 1)。S1S1刺激周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8.9%(104/117,95%CI 83.2%~94.6%);S1S2刺激中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0.2%(101/126,95%CI 71.5%~88.9%)。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内的概率为94.8%(64/67,95%CI 90.4%~99.2%)。结论诱发AVRT时的刺激周期、脉冲联律间期与CCL均密切相关,其与CCL相差≤50 ms诱发AVRT的成功率很高,且近95%CCL在诱发窗口内。根据AVRT的CCL可以初步预测诱发窗口。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动周期 诱发窗口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 简介:摘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动过速时可能出现房室分离的情况。AVNRT患者心动过速时更常见的是心室侧出现传导阻滞,而心动过速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罕见。本文旨在报道AVNRT合并室房2∶1逆传1例。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射频消融 室房2∶1逆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身体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身体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了身体不适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急诊救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疗效、转复时间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大幅低于治疗前,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复时间为(25.21±6.35)min,对照组患者的转复时间为(12.84±2.41)min,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8.57%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1.43%略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71%,大幅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6%(P<0.05)。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急诊救治中,采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均能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普罗帕酮的优势在于转复时间较短,而胺碘酮的优势在于临床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疗效 普罗帕酮 安全性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致晕厥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区收治的552例晕厥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排查晕厥病因。552例晕厥患者在住院期间由3位心内科(含电生理专业)医师制定诊疗计划。分析出院诊断为室速导致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现况。结果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室速导致晕厥者130例(23.6%,130/552),其中男65例(50.0%,65/130),年龄(47.9±19.9)岁。伴有器质性心脏病70例(53.8%,70/130),离子通道疾病11例(8.5%,11/130),特发性室速49例(37.7%,49/130)。院前接受电复律32例(24.6%,32/130),包括已经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正确识别室速并放电治疗15例。68例具备ICD适应证的患者中10例(14.7%,10/68)拒绝植入,其中2例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8例仅药物治疗。已经植入的ICD正确识别治疗15例仍出现晕厥的室速患者,均系植入术后首次发作室速,给予调整ICD参数及调整药物治疗。共39例(30.0%,39/130)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室速(占适应证的75.0%);较同期入院的晕厥病因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反射性晕厥者,室速导致晕厥的患者更年轻[3组依次为(64.5±15.3)岁、(52.8±15.8)岁、(47.9±19.9)岁,P<0.001],更常见器质性心脏病[3组依次为52例(23.6%)、13例(18.1%)、70例(53.8%),P<0.001],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61.5%±9.5%、65.2%±4.4%、55.9%±14.1%,P<0.001);院前曾电复律治疗室速的患者较无电复律史患者LVEF低(47.6%±11.9%、56.7%±14.0%,P=0.038)。结论本研究显示室速所致晕厥患者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反射性晕厥患者平均年龄小,其中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占比较后者两组高,且LVEF更低。室速患者虽然发生了晕厥,拒绝ICD的比率仍较高,依从性有待提升。

  • 标签: 晕厥 室性心动过速 器质性心脏病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并室性心动过速伴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 d;临床特点为室性心律失常、皮疹、黄疸、发育异常;查体:脉率快,皮肤黄染,宽眼距、内眦赘皮、高鼻梁,右侧通贯掌;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X。予心电监护、抗心律失常、抗感染、保护心功能、免疫球蛋白、退黄等治疗,住院11 d后病情好转出院;定期随访至出生8个月,患儿恢复可。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脏损害较为突出,除心脏传导阻滞外,也可能导致其他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

  • 标签: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发育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临床较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而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内的房速应用传统的射频消融模式存在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方面问题。高功率短时程放电消融模式是近两年由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射频消融方式和理论,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或某些特殊部位室性早搏的消融。本文报道1例应用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心中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初步经验。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房性心动过速 心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CS)导管最短室房(VA)间期是否可用于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间隔或右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排除了心动过速时CS导管明确离心性传导者、1种机制以上的SVT以及不能拖带者,最终纳入患者120例。通过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诊断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前行右心室起搏拖带。比较拖带与心动过速时10极CS导管最短VA间期。其通道应选择VA间期最短及局部心房波最早者。结果AVNRT患者CS导管最短VA间期差值显著大于AVRT患者[(85.5±28.8)ms对(-4.3±15.7)ms,P<0.000 1]。任一个AVNRT患者(慢快型、快慢型或慢慢型),差值均>40 ms;任一个AVRT患者(无论是间隔旁路还是右侧旁路),其差值均<30 ms。结论比较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CS导管最短VA间期可有效鉴别AVNRT或AVRT。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机制 心室拖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两种药物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医院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果:在治疗效果上,经过药物干预,两组患者心率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在心率复律成功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复律时间方面,研究组略长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针对相关数据,以 P<0.05, 证明数据差异具有 统计意义 。 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过程中,胺碘酮得到治疗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但该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心动过速 治疗方法 普罗帕酮 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