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选取600例(6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7、30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天、7天、30天,BUT明显缩短,SIt分泌术后第一天明显增多,染色率术后1天、7天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及时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稳定性恢复。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患者泪膜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分析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佩戴的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矫治近视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其佩戴时间分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患者的佩戴时间在6个月以内,而实验组患者的佩戴时间则在6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两组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相对来说较差,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视力矫正时,长期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近视矫正时,并不建议患者长期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这样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视力功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硬性角膜接触镜 泪膜稳定性 隐形眼镜 近视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稳定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129例行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2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则采用角膜缘切口,比较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有效保持术后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缘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泪膜稳定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角膜屈光手术前用药时间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 96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8 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用药 1d 和用药 3d 。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当天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 FBUT )、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BUT ),以及干眼分级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当天的 FBUT 、 AVBUT 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当天的干眼分级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角膜屈光手术前,不同用药时间对泪膜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术前有无症状泪膜破裂的情况,也应注意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减少对泪膜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用药时间 泪膜稳定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稳定泪膜及缓解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100例(100眼)给予羟糖甘滴眼液,观察组100例(100眼)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88.0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Ⅰt、BUT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因子指标都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有利于稳定泪膜,这可能与改善炎性因子有关,值得推广。

  • 标签: 两种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 稳定泪膜 缓解干眼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对矫正角膜原有散光、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07/2016-07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46眼。两组均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乳化超声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为3.0mm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为1.8mm透明角膜切口。检测术前及术后1d,1wk,1、3mo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记录术后1d,1wk,1、3mo术源性散光(surgeryinducedastigmatism,SIA)。结果:两组术后1、3mo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mo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1、3moSIA均不断减小,且观察组术后1d,1wk,1moSI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wkSⅠt、BUT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kSⅠt、BU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3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mm标准切口相比,1.8mm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SIA,缩短角膜稳定性恢复时间。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同轴 术源性散光 裸眼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前后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40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以对侧健眼和术前1天、术后1个月、3个月的患眼行问卷调查,分别记录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患眼术前与健眼对照,术后与术前分别配对对照。结果患眼术前与健眼对照干眼症状阳性率高,实验室检查BUT时间短、Sit分泌少、FL评分高,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眼术后1月与术前实验室两组数据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眼术后3月与术前实验室两组数据比较,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影响了眼表的泪膜稳定性,产生干眼症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对患者的泪膜功能有一定的改善。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眼 泪膜稳定性 翼状胬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眼治疗中超声雾化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干眼患者基本资料,选择8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患眼59只)、对照组40例(患眼63只),对比治疗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差异明显(P<0.05);经过治疗,两组泪膜稳定性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数据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8%,与对照组的9.5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干眼患者实施超声雾化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表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安全性强,可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雾化 玻璃酸钠滴眼液 干眼症 泪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评价泪膜稳定性对青少年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3─10月在福州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按泪膜破裂时间(BUT)分为研究组(BUT<10 s)32例和对照组(BUT≥10 s)30例。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II系统检测2组患者自然状态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II值(OV100%、OV20%、OV9%),同时检测2组患者在20 s持续睁眼过程中的OSI动态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的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各数据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球镜度、柱镜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BUT为(5.90±2.16)s,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53±2.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73,P<0.001)。2组MTF cutoff、OSI、OV100%、OV20%、OV9%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OSI均值和SD-O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28;t=0.359,P=0.036)。MTF cutoff、OSI、OV100%、OV20%与BUT无相关性;而OV9%值与BUT呈正相关(r=0.273,P=0.032)。20 s内的OSI均值与BUT呈负相关(r=-0.276,P=0.002),SD-OSI与BUT无相关性。结论:青少年泪膜稳定可引起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OQAS-II系统在评价青少年泪膜质量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泪膜 视觉质量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视网膜成像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眼科手术患者30例(40只眼),对其术前,术后1d、1周及1个月、3个月时的主观症状分别观察记录,并分别进行了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泪膜的破裂时间(BUT),对角膜进行了荧光素染色检查及评分(CFS),就研究结果进行参考对比。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比较,在术后1周内,检查患者的ST与术前比较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检查患者的BUT和CFS,相比术前则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个月内,检查患者的ST与CFS,结果相比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可是明显缩短现象在比较BU和FI,相比术前都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眼科手术能够于术后的短时间内对响患者眼表泪膜的功能造成影响。

  • 标签: 眼科手术泪膜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80例(160只眼)糖尿病病程5-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120只眼)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mer试验。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糖尿病患者常规角膜荧光索染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病变。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 标签: 角膜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泪膜 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仪
  • 简介:摘要角膜塑形术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睑对塑形镜片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塑形镜片下泪液产生的液压效应对角膜曲率或形态进行重塑,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泪膜是结膜囊中均匀分布的薄层液体,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对角膜塑形术造成影响。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梳理和探讨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塑形效果、配戴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阐明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术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眼泪 视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治疗白内障已经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首选的治疗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手术可能会加剧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不论是小切口的白内障手术还是超声乳化手术,都会对泪膜质量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研究眼科白内障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眼科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例,分别观察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的主观症状,并分别进行了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泪膜的破裂时间(BUT),对角膜进行了荧光素染色检查及评分(CFS),就研究结果进行参考对比。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比较,术后1周~1个月术眼有异物感、CFS、ST的程度显著增加、BUT有缩短,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眼无异物感,CFS、ST以及BUT水平均已恢复,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眼表泪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导赤散加减治疗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基础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球结膜瓣复盖术术后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球结膜瓣复盖术术后服用导赤散加减治疗;于术后7天、术后4周,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并记录复发率。结果 术后7天、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均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导赤散加减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可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复发状况。

  • 标签: [] 翼状胬肉切除术 导赤散加减 泪液分泌 泪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对比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8例病患(共98只眼),同时基于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包含术前组、术后一周组与术后1个月组,各组均为98例病患不同时期的调查资料,以上调查资料主要不同手术时间98例病患的泪膜破裂周期情况,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泪膜破裂周期对比方面,其中术后1个月组的泪膜破裂周期要显著少于术后一周组与术前组,三组数据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关系,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膜破裂周期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受到影响,而且普遍病患在手术后泪膜破裂周期出现显著减少,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泪膜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干眼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6例60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前3d;术后3,7,14,30d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7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下降,BUT缩短,SⅠt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大部分患眼术后14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BU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开始恢复,到术后30d,有22%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泪膜正常的患眼中有18%发生干眼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稳定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泪膜 干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高龄患者(>80岁)23例(28眼)作为高龄组,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90及12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Ⅱtest,SIt)调查。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0d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两组术后1w内FL增多,1m内BQT及SHt明显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龄老年组BUT和FL的恢复较对照组时间长(P<0.05),两组间SIt的恢复程庤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戋术在一段时间内可弱响泪膜稳定怇,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沈意术前寙泪膜办胹的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和护理。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隔 高龄 注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最薄部分位置变化和表面高度变化,并进行观察和比较,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ntacam 系统用于检查50例100只眼睛。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泪膜最薄点的位置以及泪膜最薄点与泪膜顶点的距离。使用Pentacam测定系统测量泪膜后表面变化的高度。LASIK前和手术后3个月,确定泪膜最薄处的位置和泪膜最薄处与泪膜尖端的距离。泪膜后面的表面变化量是用 Pentacam 测量系统测量的。结果:LASIK前后泪膜最薄点的距离分别为(0.617±0.188)mm和(0.359±0.162)mm。测量值差异显着(P

  • 标签: Pentacam 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09-02/2010-02我院行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8眼,分2组,A透明角膜切口组30例32眼;B巩膜隧道切口组30例(36眼);平均年龄(67.3±11.2)岁。检测术前1天,术后1、7、14、30天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以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症状。结果与术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1天BUT明显缩短;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天时SIt,30天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巩膜隧道切口组术后1天仅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7d时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巩膜隧道切口显著降低泪膜稳定性,但主观感觉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切口方式 泪膜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氯雷他定结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患者接受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基础上实施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泪膜稳定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k-BUT、FL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Nik-BUT时间长于参照组,且FL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实施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泪膜稳定性,可以将该治疗方式推广应用于临床之中。

  • 标签: 氯雷他定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疗效 泪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