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任何理想都有理想模式和理想形态两个维度.在以往的理想研究和教育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理想模式维度,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理想形态维度.理想形态是理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某种理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具体形态.理想形态的转换是转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转型社会出现的理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不是理想本身的式微,而是理想模式或形态的转换.现阶段的理想教育,应该立足理想形态转换来加以改进.

  • 标签: 理想形态 转型社会 理想形态的转换 理想教育
  • 简介: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庄子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由得道而得真知,从而超越异化,实现人性本真的回归。在庄子的求真思想中蕴含着真性合理的人性论内涵。庄子呼吁人类真性回归,目的在于改造现实社会,主张以真性个体去打造一个舒宁的理想社会

  • 标签: 人性 求真 社会理想
  • 简介:通过《边城》等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沈从文及其作品所构造的优美自然、民俗淳朴的美妙世界。在这些衬托之下的是作者着力表现的这个世界的核心——人情关,其实质是爱。它体现了沈从文对人生和社会特殊的思索,寄托着沈从文的社会。文章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沈从文对社会和人生独特思考的原因,分析了这种理想的意义。

  • 标签: 《边城》 人情美 社会理想 意义
  • 简介:中国古代的社会学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它们表现了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煎熬之下的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这些社会学说包括《礼记》憧憬的"大同"社会、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老子神往的"小国寡民"社会、庄子追慕的"至德之世"、尉缭子羡慕的"天下一家""共寒共饥"社会、《吕氏春秋》崇尚的"至公"社会、《六韬》描述的"天下与共、同利同乐"社会。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期盼理想社会统治者出以公心,人与人相亲相爱,社会成员实现财富共享,从而保证社会安康和谐。这与西方思想家提出的以"无私""共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学说存有相通之处,是当下"中国梦"蓝图参考、吸收的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社会理想 大同 仁政 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天下一家
  • 简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从“2T&3S”教学模式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特点出发,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社会与个人理想”章节为例,对“2T&3S”教学模式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在实践中提升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 标签: “2T&3S”教学模式 〈哲学与人生》 教学设计
  • 简介: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日新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
  • 简介:本文在总体介绍中国和西方和谐观念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上,从哲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对两者的和谐观进行了认识论与关系论两个方面的比较,并就中西和谐观念对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中西古代和谐社会的目标差异对社会演进的影响以及中西近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的不同结局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和谐观念 和谐社会 比较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梦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理想进行有效对接的核心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大学者起到积极的启迪作用。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社会 理想 中国传统理想 有效对接
  • 简介:《伯夷列传》夹叙夹议,与《史记》中其他列传写作结构有很大不同,整篇文章处处可见司马迁的慨叹之辞及质疑的语句。力求透过《伯夷列传》文章的写作章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及自身遭受的李陵之祸,来分析司马迁的社会

  • 标签: 史记 伯夷 叔齐 文章章法 社会理想
  • 简介: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我们都不难深深感到作为区域文化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之所以这样说,并不仅仅是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角度,而是从内在的、本质的特性而言。

  • 标签: 文化精神 社会理想 “大同” 山东 孔子 中国文化研究
  • 简介: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周先生以其"和谐论美学"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和谐论美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线索和理论内涵看,尤其是在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关系的阐述上,其主旨与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确有明显的内通性。这种内通性,从根本上讲,就是与马克思关于审美理想社会相统一理论的内通性。从理论特征上讲,"和谐论美学"本身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形式;从理论形成的过程看,"和谐论"基本上是一个历史的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个逻辑的推论。"和谐论美学"所使用的辩证逻辑方法,也主要是经过马克思改造过的辩证法,而并非直接取自黑格尔。作为一种理论预测,在周先生"三大美的历史形态"的论断中,逻辑结论与历史事实的统一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还经常与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理论事实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一点也成为"和谐论美学"颇为一些学者诟病的地方。

  • 标签: 周来祥 和谐论美学 审美理想 社会理想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从基本科学原则出发,立足于欧洲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以及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初步实践经验,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理论构建。中国梦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理论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思想的实践轨道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转型变迁的未来美好图景。

  • 标签: 中国梦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想社会
  • 简介:综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邓小平社会观的研究,国内学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社会主义理想观、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邓小平理想观、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等相近提法作了探讨,认为邓小平社会思想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并指出邓小平社会思想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前进指南。国外学者研究邓小平社会思想,主要关注邓小平是否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社会,邓小平建设理想社会的路径是否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社会观是否落入了平庸的实用陷阱。国内外对邓小平社会思想的研究,深化了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内涵,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本书考虑的是:认真思考90年代之后涌现出的问题,如何能够重新审视和推进现有的争辩,进而为关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论化进程作出贡献。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系统性)替代选择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社会正义和不平等议题仍很重要,仍然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它们的办法;本书就这种生活的后果提出了各种问题。本书的论点,立基于经典社会论,但也有所超越,正视了那些将我们与经典理论家的世界区别开的重要鸿沟。

  • 标签: 社会理论 转型 90年代 社会变迁 社会正义 理论化
  • 简介:卢梭在其早期的政治思想著作中论述的政治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所阐发的阶级社会的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从两者的形成、发展及其斗争等三个方面对比了卢梭关于政治社会的理论,并将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社会论作比较,以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论的某些来源加以认识.

  • 标签: 政治社会 阶级社会 政治思想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