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眼球创伤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表现以及检测结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内因眼球创伤接受诊治的患者中选择2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随后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以及超声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因患者眼球创伤程度不同,故患者的超声表现不一致,轻者患者多为单一症状,严重者则会合并多种异常。超声可以为诊断眼球壁完整性、晶体脱位、玻璃体浑浊等提供诊断信息。结论:对眼球创伤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则可以对患者的伤情展开合理的判定,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眼球创伤 超声表现 超声检测
  • 简介:摘要眼球震颤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及有限的诊疗措施使其成为眼科诊疗的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视频眼震电图及数字化眼动仪等用于量化评估眼球震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在治疗方面,除传统的手术方式外,可采用视光学手段(矫正屈光不正、配戴三棱镜)、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加巴喷丁和美金刚胺)治疗及知觉训练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28-235)

  • 标签: 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 获得性眼球震颤 代偿头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匿性眼球破裂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眼眼外伤患者39例(39只眼)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就诊时疑似眼球破裂伤行手术探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在手术探查中34例确诊眼球破裂伤,其中有23例(67.65%)术前CT提示眼球破裂。隐匿性眼球破裂在CT图像上主要表现为眼球形态改变(85.29%,29/34)和玻璃体内高密度影(70.59%,24/34),与眼球未破裂者CT图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85;P=0.007,0.047)。眼球破裂的常见体征是结膜下出血(100.00%,34/34),前房积血(88.24%,30/34)及低眼压(73.53%,25/34)。前房积血和低眼压发生率与眼球未破裂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62; P=0.032,0.035)。结论隐匿性眼球破裂患者行CT检查可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眼损伤 眼外科手术 破裂,眼球,隐匿性 体层成像,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球穿通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心理状况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球穿通伤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眼球穿通伤患者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愤怒和恐惧、自我形象不满意以及悲观失望和无价值感的心理。通过耐心、细致、诚恳地做好眼球穿通伤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思想工作,因患者而异地安排落实有关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眼球穿通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及治疗,满意度达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按摩护理用于青光眼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2例,将其根据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眼球按摩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就眼压情况看,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3d、2周、3个月的水平改善均比对照组优,P

  • 标签: 眼球按摩护理 青光眼 术后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的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82例资料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比较每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整体护理法,可提升患者的应用的效果。

  • 标签: 胸外伤 颅脑外伤 整体护理 效果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眼动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眼)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眼动仪记录眼动波形。对标准化后的眼动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眼)CN患者的46 620个有效眼动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 259个,30.59%)、波形Ⅱ(11 498个,24.66%)、波形Ⅲ(4 083个,8.76%)、波形Ⅳ1(5 430个,11.65%)、波形Ⅳ2(3 451个,7.40%)、波形Ⅳ3(3 015个,6.47%)及波形Ⅳ4(2 663个,5.71%);有2 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眼动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眼动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动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动波形,5例(5.56%)存在4种眼动波形。患者眼动波形中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眼动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眼震,先天性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 简介:摘要先证者为34岁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男性患者,双眼青光眼2年,双眼眼压在正常范围(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双眼房角关闭范围>300°,双眼视杯视盘直径比明显增大,眼轴长度右眼为17.45 mm,左眼为17.36 mm,基因测序检出TMEM98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602G>C,p.R201P),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和双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家系中发现先证者父亲携带相同基因纯合错义突变,先证者女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综合临床表现均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

  • 标签: 小眼 青光眼,闭角型 膜蛋白质类 突变,误义 系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苏毅华 方蕾 魏雁涛 林树芬 魏伟 肖辉 凌运兰 刘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苏毅华为中山眼科中心在职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限制性玻璃体切除(LPPV)加压力控制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CP)加人工晶状体植入(IOL)加后囊膜切开术(PC)显微联合手术在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IOP)不降的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IOP不降,需行LPPV加PCP加IOL加PC显微联合手术的患者24例29眼,年龄(44.6±11.0)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IOP、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ACD),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所使用的降IOP药物种类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IOP大于等于5 mmHg且小于等于21 mmHg、无疾病进展表现、无严重并发症为手术成功标准,分析手术成功率和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显微联合手术后平均随访(11.52±12.44)个月。末次随访时,IOP从术前的(33.12±9.25) mmHg降至(14.23±3.4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从术前(1.23±0.46) mm加深至(2.86±0.62) mm,用药种类3(0,3)较术前3(3,4)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BCVA(P=0.196)和房角关闭范围(P=0.478)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总成功率为86.2%(25/29);2眼出现局部脉络膜脱离,用药治疗后2周内恢复。结论LPPV加PCP加IOL加PC是治疗真性小眼球周边虹膜切除术后IOP不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显微联合手术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IOP、加深前房、减少降IOP药物的使用,保持患者的视力,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术式。

  • 标签: 真性小眼球 周边虹膜切除术 青光眼 玻璃体切除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后囊膜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按摩护理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42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中眼球按摩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眼球按摩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眼压等康复指征、滤过泡形成以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术 眼球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