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皮肤真菌可依据真菌感染皮肤组织的深浅不同,分为皮肤浅部真菌和皮肤深部真菌。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皮肤真菌的常用方法,三者通常需相互配合方能明确皮肤真菌的诊断。本文通过阐述这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诊断皮肤真菌的准确性。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真菌学检查
  • 简介:真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甲真菌的类型、受累甲的面积、角化过度的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一个简单、可靠、易掌握的严重程度分级系统对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及药物试验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有关甲真菌严重程度评分及分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严重程度 分级
  • 简介:皮肤镜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性皮肤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种多。皮肤镜在皮肤真菌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皮肤真菌是皮肤科常见的一大类由真菌侵及皮肤、甲板及毛发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居高不下。真菌性皮肤主要由三大类亲人性病原真菌所致,包括皮肤癣菌、皮肤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和皮肤念珠菌。由环境真菌(包括室内真菌和室外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则主要累及皮肤深层和(或)皮下组织,形成真菌性肉芽肿。由于皮肤真菌在皮肤科门诊中占比很大,其诊疗任务相当繁重,作为皮肤专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这类疾病的诊疗技能,特别是治疗策略。下面予以详解。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 简介:真菌是皮肤科常见的甲病变,指真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感染。由于抗真菌药种类较少及其毒副作用,肝肾功能受损的甲真菌患者,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以激光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治疗甲真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激光治疗甲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激光 甲真菌病 治疗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甲真菌患者的甲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男女发病率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率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甲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率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甲真菌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 简介:皮肤真菌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被应用于皮肤真菌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且不良反应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真菌的研究进展多有报道。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皮肤真菌病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27例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2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410株,主要为念珠菌属(80.73%)和曲霉菌属(9.76%),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80.81%),治疗总有效率为61.77%,死亡率为12.84%.抗真菌治疗疗效与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抗真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治疗时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剂量不合理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结论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患者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老龄化、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不合理使用中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疗效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IF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侵袭性真菌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G试验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观察组侵袭性真菌患者诊断符合率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IFD)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侵袭性真菌患者的检出率。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侵袭性真菌病 G试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外耳道真菌患者实施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80例外耳道真菌患耳作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耳的治疗方案为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统计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实施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80例患者得到的总体有效率是97.50%,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取得到了良好的成效。结论对外耳道真菌患者实施达克宁霜、4%硼酸酒精滴耳液联合治疗举措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推广应用价值巨大。

  • 标签: 达克宁霜 4%硼酸酒精滴耳液 外耳道真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甲真菌实施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88例甲真菌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4例选择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组44例选择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序贯疗法,分析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4个月的疗效分别为72.73%与93.18%、81.82%与95.45%,两组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停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82%,对照组为13.64%,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相比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甲真菌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序贯疗法,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序贯疗法 甲真菌病
  • 简介: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中重度甲真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先使用电动护理美甲器对甲进行打磨,再使用长脉宽Nd:YAG激光进行照射,疗程8周;对照组仅给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次数及疗程均与观察组一致。在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进行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22.2%、78.8%、71.7%;对照组分别为10.6%、62.4%、54.1%,观察组痊愈率(砰:4.42,P=0.036)、有效率(X^2=6.02,P=0.014)、真菌清除率(x。=6.12,P=0.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9.2%、70.7%、66.7%,对照组分别为11.8%、55.3%、50.6%,两组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90,P=0.168);但观察组有效率(磐=4.69,P=0.030)、真菌清除率(x。=4.90,P=0.0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甲治疗中重度甲真菌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方便安全。

  • 标签: 甲真菌病 电动锉甲 ND:YAG 1 064 nm激光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性真菌的菌群特点和耐药分析,提高急诊医生对真菌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05-31我院EICU收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部位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资料,重点分析体液标本培养检出真菌的菌群特点和药敏学结果。结果:(1)2013-01-01-2017-05-31我院EICU诊断考虑为侵袭性真菌的患者共295例,其中56例(19.0%)确诊病例体液真菌培养阳性,男30例(53.6%),女26例(46.4%),66.1%为51~79岁的中老年患者;确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无确诊病例,2014年5例,2015年上升至15例,2016年增加至30例。(2)侵袭性真菌患者基础疾病中免疫功能障碍最常见(44.6%),其次为心血管疾病(41.1%)、糖尿(28.6%)、合并肺部疾病(21.4%),结缔组织和肾脏疾病患者也易感染真菌。(3)本组共检出58株真菌,白色念珠菌最常见有31株(53.5%),非白念菌群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最多共9株,烟曲霉8株。尿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最多,粪便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痰液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是烟曲霉。(4)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40例(71.4%),其次为消化系统11例(19.6%),剩余5例(8.9%)为泌尿系统感染。(5)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普遍敏感;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最严重(66.7%),2株对伊曲康唑耐药,2株对氟康唑耐药,2株对5-氟胞嘧啶中介;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中对伏立康唑中介,2株对伊曲康唑中介;1株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中介。结论:侵袭性真菌患者中男性较多,以51~79岁中老年人群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免疫功能低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为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白色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EICU 菌群特点 耐药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分析2组间IFD易感因素有无差异,比较2组IFD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移植后100d内共有13例(16%)发生IFD,其中5例(38%)死亡,而67例未发生IFD患者中10例(15%)死亡,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45例泊沙康唑一级预防组中发生IFD者4例(9%),对照组中35例患者发生IFD9例(26%),2组IF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IFD风险因素评估和不良反应评估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泊沙康唑对allo-HSCT患者行IFD的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卡芬净,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 标签: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预防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案例护理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3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3.3%,并且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十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 标签: 血液病 肺部并发症 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48例艾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螺旋CT对该48例患者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26例;局限性病灶1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中叶9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5例。病灶结节影6例,单发类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2例,小片状融合实变影10例,网结状影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艾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 螺旋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