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与食管相连为进口,下与十二指肠相连为出口。组织学上胃粘膜从内向外分为如下几层:粘膜层及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以及浆膜层等共7层,简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胃粘膜病变通过内镜活检,应该是准确的,但有时可发生错误,现将内镜检查中遇到的常见导致误诊的因素归纳如下:

  • 标签: 胃粘膜活检 内镜检查 胃疾病 误诊 癌症
  • 简介:摘要探讨直肠粘膜活检良性和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及发病年龄情况分析。方法对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429例直粘膜活检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9例直肠粘膜活检中,良性189例,占总数44.05%;恶性为240例,占总数55.95%。发病年龄良性主要在40-46岁;恶性主要在50-70岁之间。

  • 标签: 直肠粘膜活检 良性 恶性 发病年龄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粘膜活检病理分析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8例做纤维胃镜粘膜活检,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做常规石蜡切片,以苏木素-伊红染色,行光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例,比例为23.4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例,比例为6.25%;粘膜息肉患者3例,比例为2.34%;慢性溃疡患者24例,比例为18.75%;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5例,比例为11.72%;食道慢性炎症患者4例,比例为3.13%;肿瘤患者44例,比例为34.38%。结论在纤维胃镜粘膜活检中,慢性溃疡和肿瘤是常见的病理类型,上消化道粘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开展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病理分析 上消化道粘膜 纤维胃镜粘膜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 标签: 胃粘膜纤维胃镜 活检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透明粘膜吸套在食管病理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下发现的食管病变,随机采用常规方法与镜前端安装透明粘膜吸套法进行病理活检,分别记录每例活检所使用总时间、活检块数、平均每块活检所用时间、出血例数(采用了止血措施)、穿孔例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项目。结果218例使用透明帽组平均每例活检所使用总时间3.65分钟,平均每例活检块数2.77块,平均每块活检所用时间1.32分钟、出血例数2例、穿孔例数0例、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190例,不符合28例。254例未使用透明帽组平均每例活检所使用总时间4.57分钟,平均每例活检块数2.68块,平均每块活检所用时间1.71分钟,出血例数2例,穿孔例数0例,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202例,不符合52例。结论胃镜前端安装透明粘膜吸套对食管进行病理活检,具有活检时间较短,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在食管病理活检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透明粘膜吸套 透明帽 食管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镜活检查出胃癌的检出率及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常见问题。方法对我科近10年电子内镜活检粘膜8100例标本中诊断胃癌的病理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诊断胃癌为502例,检出率为6.19%,年龄25~89岁,其中32例经第二次活检确诊,3例为第三次活检后确诊,1例为第五次(其中第二.三.四次为外院活检活检确诊,2例为胃切除手术后确诊,1例初诊时漏诊,后经复片后确诊为胃癌;1例初诊为低分化腺癌,后行胃切除手术大标本检查修正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对胃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虽然胃粘膜活检的病理检查很常见,但实际诊断中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总结及探讨。

  • 标签: 胃镜活检 胃癌 检出率 病理诊断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直肠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21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石蜡切片病理活检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结肠、直肠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情况与治疗情况。结果213例诊断中,结肠、直肠癌者192(90.14%)例、腺瘤癌变者21(9.86%)例;其中黏膜下层浸润及癌侵无法具体判断者127(59.62%)例,术后诊断其为浸润癌。且经手术治疗,痊愈者206(96.71%)例、死亡者7(3.29%)例,引发并发症者18(8.74%)例9例伤口感染,4例伤口开裂,2例肠道感染、1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结论病理活检是判断结肠、直肠癌的重要诊断方法,通过准确判断结肠、直肠癌情况,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 标签: 结肠癌 直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直肠粘膜下脓肿的治疗。方法利用手术、抗生素应用及中药熏洗坐浴等治疗直肠粘膜下脓肿。结果治疗直肠粘膜下脓肿42例,全部治愈,术后疼痛消失,创面愈合。结论手术治疗直肠粘膜下脓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直肠粘膜下脓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肛垫部分切除加直肠粘膜纵形缝合术治疗环状痔脱出伴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方法于痔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痔处,将松弛的粘膜即肛垫部分切除,同时将在切除肛垫处,及前正中线直肠前突囊袋中线处痔上缘,齿线上1CM处纵形缝合直肠粘膜5cm以上,使组织缩短悬吊内脱垂的粘膜及痔,加固直肠前壁粘膜,修正直肠前膨出。以取代松驰断裂的TRIETZ肌。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痔脱出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同时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脱垂痔与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往往同时存在,处理痔的同时一并处理直肠前突及内脱垂的直肠粘膜引起的便秘症状,合理解决了痔病-便秘-加重痔病这一恶性循环。我科共治疗本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环状痔脱出 直肠粘膜内脱出 直肠前突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单纯直肠粘膜脱垂合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于2018年2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纯直肠粘膜脱垂合并混合痔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各20例,对照组1接受单纯采用广东中大福瑞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对照组2采用单纯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实验组接受直肠粘膜点状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对3组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术后出血评分情况、水肿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直肠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疗的30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以及30例腺瘤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时采用活检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经活检可知,300例均诊断为癌的患者,术后经复查切片,184例无法确认癌侵及黏膜下层。随后行手术切除标本均确诊为浸润癌,癌的浸润深度21例为癌侵及黏膜下层,128例为癌侵及肌层,151例为癌侵及浆膜。经活检诊断为腺瘤癌变的30例患者中,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结果2例局限在黏膜内,4例侵及黏膜下层,9例侵及肌层,15例侵及浆膜。结论虽然结肠、直肠活检具有一定的确诊率,但对无法确诊的病例,不得将其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其原因为,经术后切片病理诊断,均可见癌浸润;而且,针对腺瘤癌变可采取黏膜内肿瘤诊断。

  • 标签: 结肠癌 直肠癌 活检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配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术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对治疗护理满意,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讨论该术式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必要保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 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观察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的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了56例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术加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直肠粘膜缝扎硬化注射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有效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