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灾年份59个,灾频度为35.1%。其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年)灾频度为10%-40%;第二波(1020-1069年)灾频度为20%-60%;第三波(1070-1119年)灾频度为20%-70%。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江淮之间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很少有灾流行,且灾都与战争有关。长江三角洲和开封地区为全国一级灾中心,成都、西安、洛阳、长沙为次一级灾中心。这些灾中心的形成,既与其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有关,也与其人口流动性相对较高有关。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时空分布 北宋时期
  • 简介:灾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人类健康与生命损失的灾害。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771~220年)见于记载的灾年份57个,灾频度5.74%。其中,春秋战国为1.64%;西汉为7.33%;东汉为15.90%;公元前二世纪为4%,公元前一世纪为9%,公元一世纪为12%,公元二世纪为15%。不排除灾记载有近详远略的可能,但从全国范围看,先秦两汉时期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灾发生的季节除秋季较少外,春、夏、冬季的概率差不多。在周期性规律上,该时期经历了2个大的灾稀少期和3个大的灾频繁期,第一个波动周期(公元前200公元前120年)约80年时间,波峰不很明显;第二个波动周期(公元前120~80年)长达2个世纪,其中公元前50~50年的灾频度高达17%,为两汉之际的灾高峰;第三个波动周期始于80年,东汉灭亡尚未结束,而是下接三国时期的灾高峰。在空间分布上,灾分布与入口分布有高度相关性,先秦时期仅黄河、长江流域有灾发生,西汉时期由于匈奴的介入,蒙新高原开始有灾记载,东汉时期南方入口大量增加,东南沿海开始有灾记载。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灾是北方甚于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灾比重不断提高,反映了南方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瘟疫灾害 疫灾序列 疫灾分布 先秦两汉
  • 简介:古羌部族以虎为图腾,认为老虎可以驱除一切邪恶、疾病,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因此时至今日的土族仍要举行由人扮作老虎到村里各家进行驱邪、逐的活动。

  • 标签: 老虎 土族 图腾意识 部族 疾病 邪恶
  • 简介: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端午节、端阳节、五月节、蒲节、天巾节或解粽节。

  • 标签: 端午节 迷信 辟邪 端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