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影像学指从医学影像中提取、分析大量高级定量影像特征,从而对疾病进行诊疗。这一概念诞生不足5年,但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热点,涉及多类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并取得了相当乐观的结果。今后影像学会基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获取标准、稳定的特征并完成验证,从循证医学角度应用于肿瘤的精准医疗。该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像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标签: 影像组学 肿瘤学 超声
  • 简介: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临床安全用药2017年工作会议于4月1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高新强处长,INRUD中国中心临床安全用药组组长王育琴教授,副组长夏培元教授,专家组成员李玉珍教授、马金昌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牵头单位代表和各成员单位药学部门主任、联络员共百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际网络 合理用药 会议 药组 全用 临床
  • 简介:摘要: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诊断结果可知,为了提升诊断优势,在应用阶段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落实,突出免疫化的最大化作用,按照应用要求落实。当前很多肿瘤都是采用免疫化技术进行诊断的,其优势明显,但是应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本次研究中以病理诊断中免疫化技术的特点为基础,对如何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的肺结节恶性程度预测。方法:对肺部图像影像数据库(TheLungImageDatabaseConsortium,LIDC)-IDRI(ImageDatabaseResourceInitiative)中604例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其中含肺结节的CT图像共2803幅,医师手工勾画肺结节轮廓。根据肺结节诊断标准,共提取96个灰度、形态和纹理高通量特征,输入基于随机森林的多类分类器进行恶性程度预测。恶性程度分为5级,以数字1~5表示。随机选取1000幅CT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1803幅CT图像作为测试样本,实验重复10次。结果:对于单个肺结节,5类恶性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为77.85%。对于每一类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均在0.94以上。对于每例患者,肺结节恶性程度的预测准确率为75.16%。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影像学的方法对肺结节恶性程度的预测性能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辅助信息,以利于早期发现病灶。

  • 标签: 肺结节 CT图像 随机森林 影像组学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学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的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化技术作为研究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工具,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够显示组织细胞中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病理诊断中。而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肿瘤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检查预防措施的认识。本文从免疫化技术原理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蛋白质学概念的提出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拥有了一条寻找恶性肿瘤诊断及判断预后重要的线索,这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于蛋白质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恶性肿瘤的蛋白质学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54例肿瘤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对照患者实施活检穿刺法治疗,观察患者实施免疫化技术治疗。并对两患者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患者Glypican-3和Heppar-1阳性率3.70%,观察患者Glypican-3和Heppar-1阳性率92.59%,观察缓和阳性率比对照高(P<0.05)。结论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使诊断结果有效率显著提高,为提后质量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代谢学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科,通过对生物样品的代谢谱图分析,揭示机体的生理状态,探讨疾病致病机制和发展进程。本文主要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学研究的文献综述,并对其发展作一个展望。

  • 标签: 代谢组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陈鼎祺主任医师幼承家学,后从师蒲辅周先生,从医7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妇科、儿科及疑难杂症,尤擅心脑血管疾病。本文总结其在临床随病、随证及随症临床应用药情况,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名老中医经验 陈鼎祺 组药
  • 简介:随着基因检测和基因解析技术的进步,耳聋相关基因研究和基因诊断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于遗传性耳聋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将借助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我们正走进一个能够应用基因检测进行临床实践的新医学时代,耳聋的遗传咨询是新医学时代的产物。本文依据常见的耳聋遗传咨询问题和临床实践,梳理了对于耳聋遗传咨询的认识,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遗传咨询 基因组医学
  • 简介:摘要蛋白质技术的出现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本文简介了蛋白质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总结了护生在儿科为期一个月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在传统的带教方法中引入新的带教工具(腾讯QQ讨论),依据实习计划定期或根据临床动态通过腾讯QQ讨论进行专科知识和技术的分享,并共同进行探讨。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层面,提高了考核成绩,深化了教学质量;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同时提升了科室整体带教水平。

  • 标签: 腾讯QQ讨论组 儿科护生 带教
  • 简介:本文系统评述了生物标志物和暴露学的定义及其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与暴露,生命阶段暴露映像,基于标志物的全暴露关联研究和以生物标志物为中介、阐释暴露与疾病的关系。并对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给予系统介绍,包括生物标志物应用的有效性、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验证和多层次学标志物之间关联分析的生物信息技术。

  • 标签: 环境暴露 生物学标记 环境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对提高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众多,健康医疗数据资源丰富但分散、开放共享程度有限,尚未有统一权威、广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因此“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挖掘与应用”被列为“健康中国”战略的任务。世界范围内,精准医学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因学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药物基因学被认为是目前条件最成熟的领域。本文将对药物基因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药物基因学部署策略、基础设施及工作规划进行综述,并对部署药物基因学的潜在挑战进行展望。

  • 标签: 健康中国 精准医学 药物基因组学 临床部署
  • 简介:从中医证候、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代谢学的现状。研究发现,肝郁证可能与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脾虚证可能与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肾虚证可能与整体的支链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过度有关。中药雷公藤、黄芩、复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逆汤等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分别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发挥药效作用。多种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发现更多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医证候本质、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中医证候 中药药效 代谢组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过程中,观察对比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的诱导缓解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科首诊并初治的49例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的完全缓解率及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双诱导方案与双诱导+蒽环类抗生素对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方案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方案相比,两者的完全缓解率无差异,但前者无蒽环类抗生素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临床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柔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