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鼎祺教授应用组药经验总结V3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陈鼎祺教授应用组药经验总结V3

王学利1张润顺2刘宗莲3陈鼎祺3(指导老师)

(1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北京100044;

2.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53;3.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53)

摘要:陈鼎祺主任医师幼承家学,后从师蒲辅周先生,从医7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妇科、儿科及疑难杂症,尤擅心脑血管疾病。本文总结其在临床随病、随证及随症临床应用组药情况,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陈鼎祺;组药

陈鼎祺主任医师生于1927年,自幼师承家传,曾跟随当代名中医蒲辅周学习15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融汇中西。陈师是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创始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陈师主张凡治病,必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综观整体,治病求本。笔者多年跟随陈师学习,基于大量陈师临床诊疗医案及面传心授,发现陈老除了善于使用对药外[1],也擅长于使用组药。现将陈老临床常用组药总结如下:

1.陈鼎祺应用组药思想

组药是针临床疾病、证候或症状等临床问题,将两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的多个药物的组合。因临床问题多种多样,有时对药或传统方剂无法解决时,陈师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组药,或是协同提高疗效以扬其长,或是互消其副作用而避其短。以增强疗效。

2.陈鼎祺应用组药举隅

2.1基于治法精准选用组药

陈师认为心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即是中医的瘀血痰浊作祟,冠心病心绞痛是瘀血所致“死血作痛”、“不通则痛”,其他如急性心梗、脑血栓等亦是血栓形成所致,更是“血瘀”、“不通”的严重表现。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应着意于瘀,临证重视活血化瘀法,血瘀轻者,用川芎、赤芍、丹参、郁金、元胡、当归为组,稍甚者,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三七粉、王不留行为组;重者常用乳香、没药、五灵脂、水蛭、虻虫等气臭味苦、破血攻伐之品,[2]

2.2辨西医疾病组药经验

高脂血症组药

对于高脂血症,陈师认为该病为痰湿瘀血内停所至,常用组药有荷叶、制何首乌、红景天、虎杖、决明子、生山楂、灵芝、泽泻、黄精、三七等,这些药物中,既有祛湿化痰,活血利水之品,又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3]

2.3辨证组药经验

(1)寒湿泄泻组药

泄泻为临床常见症状,陈师治泄常从化湿着手,证属寒湿者,常用组药有苍术、白术、乌梅、干姜、吴茱萸、肉桂、车前子、茯苓、猪苓、诃子肉、党参或太子参、麸炒枳壳等。体现了陈师从脾胃着手,健脾与化湿并用,兼顾调气机的思想。

(2)湿热痢组药

对急性及慢性细菌性痢疾,大便下利脓血及粘液,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者,药用马齿苋、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葛根、乌梅、大青叶等,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痢。

2.4辨症组药经验

(1)咽痛组药

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咽痛,咽部红肿,发热、或有扁桃体红肿呈Ⅰ~Ⅲ度肿大或化脓等风热、热毒犯肺的表现,陈师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治之,常用组药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黄芩、玄参、防风、蝉蜕、桔梗、甘草、射干、野菊花、牛蒡子、薄荷清热解毒、清咽利喉止咳。

(2)咳嗽组药

咳嗽多责之于肺,有外感内伤之分,多与痰有关,痰有寒热之别,但外感内伤常相互转化,寒痰热痰亦可相互转化,据此,陈老提出宣降并用,温清同举的内外伤咳嗽合治法,常用组药为白前、前胡、紫苑、款冬花、百部、蜜枇杷叶、化橘红、杏仁、瓜蒌、浙贝母、鱼腥草等。

(3)头晕组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陈师在治疗眩晕多从肝论治,常用平肝潜阳,组药中常有天麻、钩藤、白蒺藜、夏枯草等。对于血瘀引起的头晕,则多用川芎、郁金、丹参、葛根等;瘀甚者,常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

(4)头痛组药

头痛,不论前额、头顶、太阳穴、眉棱骨或后脑部痛,双侧或偏头痛,或伴随头晕恶心,受风后易犯或加重。均可使用下列组药川芎、白芷、藁本、蔓荆子、荆芥穗、葛根等。

(5)水肿组药

水肿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内停,泛溢肌肤引起,治疗应标本兼治,常用药物茯苓、猪苓、车前子或车前草、麸炒苍术、生薏苡仁、冬瓜皮、石韦等。陈师在治疗水肿时,重视滋补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方中三补,一则防止利水伤阴,二则肾阴肾气足,则水液归循正道,可防止水肿反复发生。

(6)胃胀组药

各种胃病,胃脘部或腹部胀满,嗳气,食欲不振,均可使用清半夏、厚朴、佛手、香橼、鸡内金、白豆蔲、炒三仙、砂仁、枳壳、青皮、陈皮等,以行气消胀,健脾消食,化湿和胃。

3.讨论

3.1陈老应用组药来源

根据病情将两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即为组药,组药或为功效相似起协同作用的药物,或是不同类别的药物配合,针对病证主要病机而设,或是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相互制约,相反相承。陈师所用组药,一是来源于其家传,如四草寄生汤中的四草,即为其父治痹之经验方,二是来自跟随蒲辅周等名师学习所得,三是现代研究成果,如降脂组药,即主要源自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四是个人的临床经验,四者综合,形成陈师独到的临床应用组药特色经验。

3.2组药与临床用药安全

现代中医临床在注重临床疗效的同时,更重视用药的安全性,为此,各版药典对有毒中药用量均做出了明确的限制。[7]对于一般的病症,在法定用量情况下,即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由于不同患者,病机有所侧重,常规用量常难以奏效时,应用组药配合,药虽不同,用力一也,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而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

3.3组药的成果转化与价值

陈师的许多组药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临床有效经验方,这些方剂,临床屡用屡效,有进一步转化为院内制剂或新药的潜在价值,未来可望得到成果转化,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8]

因此,继续名老中医组药经验,对提高临床疗效,形成科研成果,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宗莲.陈鼎祺运用对药经验选介[J].北京中医,1999,18(3):8-8.

[2]刘宗莲.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陈鼎祺[J].北京中医,1999,18(5):6-8.

[3]陈鼎祺.三七治胸痹、降血脂[J].中医杂志,1994,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