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特发性脊椎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特发性脊椎侧凸 患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幼儿时期的脊柱存在很大的生长潜能,因此幼儿期的特发性脊柱(immatureidiopathicscoliosis,immatureIS)是临床上的一个诊治难题。若处理不及时可以导致脊柱进一步加重、发展加快、影响心肺等系统的功能发育。手术干预处理过早则会破坏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造成脊柱发育不全等。因此充分理解幼儿IS的特点对正确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最近的相关文献,对幼儿I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凸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推拿方法治疗特发性脊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特发性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支具组和推拿组,各1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脊柱的平均矫正率。结果通过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手术组的矫正率明显高于支具组和推拿组(P<0.05),但手术组与推拿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并无显著(P>0.01)。结论采用推拿治疗有助于减轻脊椎的程度,延缓病情加重的速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推拿治疗 脊柱侧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青春期特发性脊柱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椎,它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健全中小学生的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内外-般都釆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以降低其致残率,全社会应形成共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 标签: 脊椎侧凸 治疗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传统生长棒治疗特发性发性脊柱(idiopathic early-onset scoliosis, IEO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11例IEOS患者资料,男4例,女7例;第一次手术时年龄(6.45±1.63)岁(范围5~9岁);术前Cobb角74.74°±6.48°(范围66.12°~87.85°)。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Cobb角、T1~T12胸椎高度、T1~S1椎体高度、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 AVT)、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82±4.77)个月(范围23~37个月)。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前Cobb角74.74°±6.48°,术后即刻降至30.30°±4.04°,术后1个月为30.39°±4.49°,术后1年为26.93°±3.09°,术后2年为28.36°±2.98°,术后2年矫正率为61.82%±4.85%;T1~T12胸椎高度术前(13.69±2.05)cm,术后即刻增加至(20.74±3.10)cm,术后1个月为(20.85±3.62)cm,术后1年为(21.49±3.56)cm,术后2年为(22.54±3.63)cm;T1~S1椎体高度术前(24.21±3.20)cm,术后即刻增加至(31.04±3.79)cm,术后1个月为(30.85±3.64)cm,术后1年为(32.91±3.24)cm,术后2年为(34.46±3.28)cm;AVT初次术前为(7.45±2.00)cm,术后即刻缩短为(2.04±0.67)cm,术后1个月为(2.07±0.70)cm,术后1年为(2.24±0.57)cm、术后2年为(2.11±0.82)cm。以上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肺功能FEV1及FVC分别升高至(1.28±0.13)L和(1.49±0.10)L,术后2年分别升高至(1.34±0.13)L和(1.54±0.12)L。术后1年肺功能明显改善,并且肺功能FVC与T1~T12胸椎高度呈正相关(r=0.838,P<0.001)。11例患者发生13例次并发症,主要包括近端螺钉松动2例次、近端出现交界性后1例次、钛棒断裂1例次、内固定顶起皮肤3例次、皮下积液6例次,经及时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传统生长棒可以有效控制IEOS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促进肺功能发育成熟。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脊柱特定运动疗法在轻中度特发性脊柱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在 201 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之间收治的 106 例轻中度脊柱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脊柱特定运动疗法,对照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平衡系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康复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平衡系数较与对参照组提高患者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轻中度特发性脊柱患者治疗中应用脊柱特定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阻止最大 Cobb 角增高,还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 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治疗方法的见解。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矫形支具治疗,研究组应用正骨推拿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正骨推拿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脊柱角度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正骨推拿 治疗效果
  • 简介:本文对特发性脊柱与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异常的关系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肌肉假说和骨骼假说。提出了特发性病因学研究中血小板异常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血小板
  • 简介: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文章针对临床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研究,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研究进展,从而形成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治疗情况的深刻认识,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治疗
  • 简介:在不同类型的脊柱中,特发性脊柱畸形最为常见,近40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分型方法的完善、麻醉技术的提高和术中诱发电位的监测及三维概念的引进等,使得特发性脊柱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就特发性脊柱的分型和外科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分型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2006年~2010年10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脊柱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10例脊柱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0例脊柱患者采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评估肺功能及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做好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和引流管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脊柱侧凸 矫形 护理
  • 简介:[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常见的脊柱畸形类型。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很隐匿,易被青少年及家长忽视,发病后容易造成他们的不良心理和生理的危害。本文将从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筛查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及思考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筛查 社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某医院骨科明确诊断为AIS并入院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10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AIS患者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运用中文简体 SRS-22 量表进行调查,对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的97例纳入数据分析。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符合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08例,在12个月的随访中,失访11例,失访率为10.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2.81±0.27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05±0.2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15±0.22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为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达到较好水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生存质量在术后3个月达到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6个月得到一定改善,在术后12个月到达较好水平。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特发性脊柱青少年患者44例,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同时收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学习舞蹈、是否经常运动、体重指数(BMI)、Cobb角度、旋转角度、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肺功能的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膈肌功能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FVC%、FEV1%、MVV%分别为70.80±12.52、56.32±14.52、77.50±17.7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学习舞蹈和膈肌移动度是FVC%、FEV1%、MV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膈肌活动度是影响轻中度特发性脊柱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因素(P<0.05)。膈肌活动度与FVC%、FEV1%、MVV%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对于特发性脊柱患者,以增强膈肌活动度为目的的呼吸训练非常必要,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脊柱对呼吸功能的损害。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肺功能 膈肌功能 影响因素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医疗康复旨在改善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对于脊柱畸形的康复,目的是维持功能,防止短期和长期的并发症。在脊柱患者中,可预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疼痛和肺功能减退。对各种脊柱畸形的治疗,目标是维持功能和防止在短期和长期的并发症。脊柱弯患者可预测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疼痛和肺功能下降,并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甚至一些弯在骨骼成熟时仍然在继续恶化。因此,脊柱的最佳治疗目标包括扭转曲度大小和/或防止曲度进展、疼痛和肺功能障碍。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 疼痛 肺功能障碍
  • 简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运用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治疗AIS的目的就是纠正脊柱的三维畸形,达到冠状面矫形、矢状面恢复生理曲度和轴位消除旋转。1998年1月~2005年1月作者先后采用后入路、经胸入路及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椎脊柱3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三种手术进行比较。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对照 临床研究 胸椎 前后路 三维矫形
  • 简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支具治疗是目前疗效最确切、应用最广泛的脊柱保守治疗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发展,支具设计与治疗方案也更个性化、合理化。目前的支具研究在证实疗效的同时也逐渐关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本文对现有脊柱支具治疗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分别阐述支具的种类、适应证、优缺点、疗效及影响因素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