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目前,国内对溃疡结肠诊治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少数医疗中心。考虑到该病终身复发性的特点、长期随诊的家庭负担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综合因素,加快溃疡结肠规范化诊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势在必行。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诊断 治疗 癌变筛查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为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法治愈。现报道一例复发型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结肠(RUC)患者,经多学科讨论诊治后好转,旨在为临床医师避免轻、中度溃疡结肠患者进展为RUC和急性重症RUC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急性重症 难治性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在溃疡结肠(UC)外科治疗中,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药物、掌握规范化的手术策略和技巧、预防和处理外科并发症等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尚无UC外科治疗尤其是手术操作方面的指南。为促进我国规范开展UC的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炎症肠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UC外科治疗的术前评估、手术策略和技巧、并发症及处理方案、术后监测等内容制定相关指南,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外科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腹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感染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该例患者以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示肠道感染、结肠多发溃疡,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泌尿外科多学科协作讨论,最终明确诊断为溃疡结肠。器官移植术后新发炎症肠病导致的腹泻十分罕见,在临床中容易误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结肠炎,溃疡性 感染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肠道疾病,病变以直肠或远端结肠的浅溃疡为主,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UC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病变范围及轻重程度各异,故在临床上常呈现复发率较高的特点。现如今关于UC复发的研究热点主要在肠外表现、肠道感染(菌群失调)、饮食等因素上,但没有那么严格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来定义这些相关诱因可能的机制及影响,因此需要大量细致的研究来加以证实。现针对常见复发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希望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复发提供帮助,也为今后研究影响溃疡结肠复发的因素提供方向。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复发 影响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U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易复发的炎症肠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测,该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且费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最新研究发现,生化标记物、影像学及其基因标记物检测等对U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无创,本文对UC的无创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化标记物 影像学 基因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UC)相关瘤变[包括UC相关异型增生和溃疡结肠相关结直肠癌(UC-CR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56例UC相关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UC相关瘤变患者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LGD)组(38例)和进展期瘤变组(18例),进展期瘤变包括高级别异型增生患者5例和UC-CRC患者13例。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UC相关瘤变年龄为(47.4±14.7)岁,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型为主,占71.4%(40/56),5例(8.9%)患者合并结直肠狭窄。进展期瘤变组病程长于LGD组[10.5年(3.5年,14.5年)比2.0年(1.0年,5.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5.000,P=0.001),进展期瘤变组18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结直肠狭窄,该比例高于LGD组的2.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3)。进展期瘤变组有7例患者为多灶性病变。13例UC-CRC患者中有5例癌变位于直肠,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9例)为主。结论进展期瘤变患者病程长于LGD患者,其合并结直肠狭窄比例高于LGD患者。进展期瘤变患者的多灶性病变比例较高,应加强UC患者的瘤变监测。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异型增生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不仅表现为肠内症状,还可出现肠外症状。该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故根据病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随着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来UC内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和分析。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氨基水杨酸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微生物和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多种新型生物制剂的问世,溃疡结肠的治疗效果正在逐年改善,其治疗目标已经从临床缓解逐渐演变为内镜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本文主要介绍溃疡结肠治疗目标的现状和挑战。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治疗目标 缓解 现状 挑战
  • 简介:摘要急性重症溃疡结肠(ASUC)是儿童消化科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严密监测和及时的药物与手术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治疗包括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排除可能合并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高危患儿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为ASUC的一线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3~5 d症状无改善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二线挽救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指标和白蛋白水平等。对于药物治疗失败者,需及时行结肠切除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通过回顾文献和专家共识、指南,总结儿童ASUC的临床评估和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旨在规范儿童ASUC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 英夫利昔单抗 环孢素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结肠切除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IBD)合并肺部病变包括非药物诱导和药物诱导的肺部异常,其中药物诱导的肺部异常相关药物主要包括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英夫利昔单抗等。IBD患者肺部受累发生率低、症状隐匿,易被忽视,现报道溃疡结肠合并肺部病变1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药物 肺部病变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该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生物制剂自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应用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制剂、激酶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拮抗剂。现总结溃疡结肠主流生物制剂,并追踪其最新的治疗进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制剂 治疗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症溃疡结肠(SUC)患者,在除外机会性感染的基础上,激素治疗无效并发肠穿孔,最终行外科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主,辅助直肠抗炎治疗,择期行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通过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学习,探讨SUC的MDT诊治策略。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重症 肠穿孔 外科手术 机会性感染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迁延,复发期与缓解期交替。维持疾病的长期缓解,是目前临床医生治疗UC的主要目标。而"缓解"的深度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达到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治疗目标。但部分患者在取得临床和内镜缓解的同时,仍存在持续的组织学炎症,这与临床复发、结肠切除和异型增生风险更高具有相关。因此,组织学缓解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应作为UC的治疗目标。本文对UC组织学缓解的定义、评价体系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为组织学缓解可作为UC的治疗目标提供依据。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学缓解 治疗目标
  • 作者: 徐兰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60
  • 简介: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应用在溃疡结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溃疡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75.00%),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结肠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胃腺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250 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天)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1个月后,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第4个周期给药后第2天(首次用药后第44天),患者出现腹泻,呈水样便,3~4次/d,伴轻度腹痛;3 d后腹泻加重,呈暗红色血便,覆脓苔,最多达10次/d,伴明显腹痛。根据肠镜及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溃疡结肠(初发型、全结肠、活动期、重度),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3级免疫相关结肠。暂停化疗及免疫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奥曲肽治疗,患者腹痛、腹泻症状逐渐好转。纳武利尤单抗停药后第45天,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未再出现肠炎症状。

  • 标签: 纳武利尤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溃疡结肠合并肠阿米巴病的病例。患者因腹痛伴黏液血便入院诊治,粪便涂片检查发现可疑阿米巴滋养体,血清学和核酸诊断结果提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发现患者合并溃疡结肠。经抗阿米巴和抗炎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本病例提示临床上遇到黏液血便诊断炎症肠病的患者,如果抗炎辅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需警惕合并肠阿米巴病的可能。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内阿米巴,溶组织 痢疾,阿米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