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及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对我院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将前半年的500件消化内镜及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实施消化内镜操作规范,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流程的500件消化内镜以及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消化内镜效果合格、以及医院的感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内镜镜体、内镜附件清洗合格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消灭了病菌的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是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流程 消毒效果 合格率 医院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过程中采用优化护理管理并观察其对灭菌合格和保养损坏影响。方法,选择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腔镜器械80件作为观察对象,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用优化护理管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灭菌合格和保养损坏。结果:(1)一组和二组灭菌合格比较,一组是97.14%,二组是80.00%,(x2=11.309,p=0.012),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保养机械损坏比较,一组是2.85%,二组是14.28%,(x2=8.145,p=0.018),结果有差异。结论: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过程中使用优化护理管理方案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优化护理管理 灭菌合格 保养 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消毒供应室对其采取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器械清洗合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消毒供应室器械,共计有76件,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各38件,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工作质量评分、清洗合格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干预组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烘干、包装、发放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器械,P<0.05,有差异。(2)干预组(100.00%)的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合格高于对比组(86.84%)的器械,P<0.05,有差异。结论:消毒供应室对其采取PDCA循环护理效果明确。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PDCA循环护理 清洗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介于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共纳入200例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前组予以常规措施,后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内镜清洗清洁、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内腔清洗合格、表面清洁合格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操作流程、环境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管理3个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内镜清洗质量控制中护理干预对其内腔、表面消毒合格及护理质量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内镜 清洗消毒 质量控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论品管圈在清洗软式内镜中降低消毒合格的应用。方法:通过查找软式内镜清洗合格的原因,分析主要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按照时间段分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共清洗软式内镜100件,其中品管圈实施前2020年1月-2020年6月清洗软式内镜50件(对照组),另50件2020年7月-2020年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实施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之后观察组不合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清洗软式内镜中,可以有效降低软式内镜清洗合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效果为首要目的,针对其对器械清洗合格的影响做调查对比,分析处理措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20.1-9月间我院消毒供应室器械42件为此次调查目标,将其以盲选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其器械予以不同管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管理措施效果较理想且具有较高可行性,器械清洗合格、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较参照组器械感染也有所降低,数据引用统计学检验,差异较明显且意义成立P<0.05,足以说明此组管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方案的有效实施,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安全应用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提升器械管理、保障清洗合格的同时,降低器械感染发生,以致减少临床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进而降低院感发生,提倡推广并予以采纳此方案,将其大规模应用并实施。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清洗合格率 管理效果 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FMEA小组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0例作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FMEA小组管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进行随机选取200例,对所选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不良事件发生及工作内热源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200例手术器械中,清洗合格为198(99.00%),消毒合格为194(97.00%),包装合格为199(99.50%),器械损耗为2(1.00%),器械生锈为2(1.00%),清洗流程错误为4(2.00%),总不良事件发生为8(4.00%),总满意度为50(100.00%)。实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FMEA小组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的有效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FMEA小组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合格的影响。方法:我院自消毒供应室2022年1月实施流程化管理,将我院2021年7月~2021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消毒供应室处理的150件器械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实施流程化管理期间消毒供应室处理的150件器械纳入研究组,比较流程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清洗质量合格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流程化管理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提升供应室消毒质量及清洗合格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本院的100件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处理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例器械,设为对照组;另50例器械,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消毒质量和供应室整体管理水平。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清洗质量评分及消毒合格升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供应室消毒过程中的应用,对提高供应环节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供应室 消毒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0件医疗器械为样本,按照消毒供应中西医疗器械处理期间是否开展品管圈活动分为对照组(60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行常规管理)与实验组(60件: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处理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优质护理对提高供应室消毒质量的价值及清洗合格的影响。方法:对比实施优质护理前后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和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及工作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不但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实现了提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而且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 标签: 供应室 优质护理 消毒质量 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清洗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清洗的6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间段常规清洗的6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灭菌不合格发生、器械清洗各项指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灭菌不合格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消毒提升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清洗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消毒 质量影响
  • 简介:清洗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种温度和程序,将预洗、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等功能全部自动完成.实现清洗消毒质量的自动监控,从而保证清洗质量的稳定.清洗完成全部程序的实践根据设定温度和程序决定,一般每分钟水温上升7℃,每一次清洗程序结束后的排水时间约40s.

  • 标签: 消毒程序 热力 机械 清洗消毒质量 自动监控 消毒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清洗机对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400件常用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通过信封式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人工清洗为对照组,清洗机进行清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器械的初步冲洗时间、清洗剂浸泡时间、洗刷时间、干燥时间及清洗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初步冲洗时间、清洗剂浸泡时间、洗刷时间、干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合格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清洗机对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清洗质量。

  • 标签: 清洗消毒机 医疗器械 清洗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清洗机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从本医院随机选择常用的复用医疗器械320件,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医疗器械采用人工清洗,实验组医疗器械采用清洗机进行消毒,对两组消毒手段的劳动功效及清洗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清洗机进行医疗器械消毒的劳动功效(初步冲洗时间、浸泡时间、漂洗时间、干燥时间、完成时间)和清洗合格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清洗机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灭菌合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清洗消毒机 医疗器械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对于提高管腔吸引器清洗合格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使用过的同等污染程度的管腔吸引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多酶清洗剂在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效果及合格。方法:抽取我院待处理的医疗器械(2022年7月~2023年7月),共72件,因清洗的方式不同需分组研究,对照组共36件进行常规清洗剂,观察组共36件进行高效多酶清洗剂,随后分析两组的护理时间以及合格。结果:及时回收时间和及时供给时间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合格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常规清洗剂相比,高效多酶清洗剂在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回收以及供给的时间,提高清洗合格,对此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高效多酶清洗剂 消毒供应室 合格率 及时回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工联合机械清洗与细节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 2021 年 4 月~2021 年 10 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 12 名、消毒器械 320 件作为观察组,实施手工联合机械清洗与细节管理模式,选取 2021 年 1 月~2021 年 3 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 12 名、消毒器械 320 件作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机械器械,对比分析联合清洗与细节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合格、护理管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工联合机械清洗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合格率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