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古今中外,焚书毁籍之事,屡见不鲜。在中国以清代乾隆朝尤为酷烈,其借编纂《四库全书》之机,十年内奏准禁毁书籍近三千种,总数在十万部左右,收缴和销毁书板近五万余块。至于安徽,清一代的禁书,据笔者粗步统计,不包括数量庞大的小说,单备类文集就有二百余种,作者(含辑选者)一百余人,涉及十八个县。以下就安徽禁书略加考述。

  • 标签: 禁书 清代安徽 《四库全书》 乾隆朝 文集 小说
  • 简介:文章在对清代安徽方志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舆图在清代安徽方志中的采用状况。并对方志舆图的功用、绘制人员身份及资料来源、方志舆图的交化趋势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清代 安徽 方志 舆图
  • 简介:中国的学术统系与教育统系是紧密相联的,而这又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与学术传承之间的关系之中。书院肇始于私人讲学,本就与学术息息相关,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又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传播。书院与学术关系密切,通过对清代安徽三大书院与桐城文派传衍关系的研究,探讨书院与学术之间的强烈互动关系,这种互动规律对当代教育与学术的发展亦有启示。

  • 标签: 清代 安徽书院 桐城文派 传播与互动
  • 简介:<正>清代安徽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的生产占绝大比重。在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和小麦一直占主要地位,是安徽人民的主食,其他则有豆类、黍、稷、粟、高粱、薯类、玉米等杂粮,它们的种植面积虽然不能与稻麦相比,但在大多数地区同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粮食作物 物产 淮河以南 双季稻 种植面积 涡阳县
  • 简介:清前中期,安徽因为建省,其所属城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安庆及部分府级城市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以来,皖江沿岸的芜湖等城市也有所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安徽城市发展明显滞后,且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城市,与长江下游地区其他省份比较,安徽城市处于“不发展”的状态。导致安徽城市整体发展不充分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战争导致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有直接的关系。另外,经济长期低迷,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隔离、缺乏互动,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清代 安徽 城市发展
  • 简介:北京通惠河自明代嘉靖七年(1528)吴仲修复以后,历明清两代始终通畅不废。公元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随即议立北京为京师以后,通惠河仍承担运输漕粮入京的任务。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津铁路竣工以后,海运漕粮由天津通过铁路直运北京,不再经过通州,通惠河数百年来转输京师天庾的任务才算告终,转以运送各地商货入京为主。但是通惠

  • 标签: 清军 通惠河 嘉靖 明清 清代 明代
  • 简介:“巡抚”一词,本为动词,巡:巡行,巡视,巡察;抚:安抚,抚慰,抚治。汉班固《车骑将军窦北征颂》称窦宪“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此“巡抚”即为“巡行安抚”之意,也是此词在文献中首见。由汉至元,史籍中多有使用,如:《北史·魏本纪第四》:“正光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蚀之。夏四月丙辰,诏尚书长孙承业巡抚北蕃,观察风俗。”《晋书·刘颂传》:“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隋书·文帝纪》:“九年春正月……韩擒虎进师入建郭,获其将任蛮奴,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癸巳,遣使持节巡抚之。”

  • 标签: 巡抚 广西 清代 前言 安抚 将军
  • 简介:今年5月,安徽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启动"闪亮安徽"Flash动漫大赛。大赛借助flash动漫多感官体验极强、形式新颖生动的特点,充分展示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安徽经济、

  • 标签: 举办闪亮 动漫大赛 安徽举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25
  • 简介:签押、差总等长随也有,清代州县官随带长随虽然有二十的限额,长随本中官之次等、受役于大珰者

  • 标签:
  • 简介: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内容,其政治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但有一种服饰纹样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即内衣纹样。本文借由清代肚兜这一平台,解析其纹样中达情传意、循礼寄寓等文化内涵。

  • 标签: 肚兜 图腾 纹样
  • 简介:清代北方边政(政治制度)邢亦尘我国北部边疆的界定,直到清代才得以实现。清廷始而打败林丹汗,内蒙古诸部归顺。继而再败准噶尔部,外蒙古内附。通过武功文治,北疆空前统一,内外相安200余年。其开发治理的辉煌政绩,历代封建王朝无出其右。清朝统治集团崛起于我国...

  • 标签: 理藩院 蒙古王公 归化城土默特 《蒙古游牧记》 盟旗制度 唐努乌梁海
  • 简介: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rco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主张在长时期远视界的眼光之下拼合前因后果,使许多看来不合理的事物的内在逻辑规律得以彰现.黄先生在一书中曾言及明人有所谓"烧荒"之举,使农耕和游牧民族均损失惨重,令人黯然神伤.①黄先生以研究明史著称,其寥寥片言只语所提及的明代"烧荒"这一现象不为普通人所知,即便历史专业研究人员亦莫究其详,然而古语云:读书得间.这种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若在学如积薪的过程被我们时刻关注而加以考据,则会饶有趣味地发现其间的历史大节目.

  • 标签: 清代 “烧荒” 中国 历史研究 游牧民族
  • 简介:汪学群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52.8万字,474页。本书是作者第三部清代易学研究著作。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清代中期宋易学的特征与贡献,包括魏荔彤、王心敬、任启运、王又朴等人和《御纂周易述义》一书。认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继承清初易学遗绪,推尊程朱易学,关注天道、心性、

  • 标签: 清代中期 易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 研究著作 周易
  • 简介:<正>我国的印刷事业,已有一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历代印刷的书籍,真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就是同一种书,由于社会的需要,也有重刻、翻刻、官刻,私刻、坊刻、家刻、初印、后印、补版等的区别。如屈宋的《楚辞》,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有多种版本传世。据笔者统计,《楚辞》有三十多种;《史记》有六十多种;《红楼梦》有四十余种。这些本子的长期流传,互相嬗递,自然不免会出现文字、印刷、装帧等各方面的许多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其规律,这就形成了版本之学”

  • 标签: 善本 校书 方志 黄丕烈 绘图 古墨
  • 简介:“师爷”这一称谓,出自《清稗类钞·卷28·绍兴师爷》,指的是那些被清代地方官吏聘请来协助其处理行政事务的人;又称为幕友,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和顾问。这些人都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被主人倚为“智囊”,左右着主人的决策和意向。

  • 标签: 清代 助手 亲信 历史研究 刑名师爷 钱谷师爷
  • 简介:班房,又称班馆,是明末以后迄有清一代在国家正式的监狱之外由地方官吏非法设立的管押轻微未决人犯及干连人证的场所。所谓差馆、押馆、卡房、歇家、便民房、自新所、候质所、知过亭、支搁亭、中公所等等,均名异实同。笔者在通过对班馆概念的语言学分析和班馆现象的文本信息分析后,引入资源、实践与时空概念对班馆的结构化过程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与其说是将班馆作为实体加以把握。毋宁说是将班馆置于行为过程的关系网络之中加以审视,目的则在于采取新历史法学的路径勾勒“纸面法”与“活法”(或者说“显规则”与“潜规则”、“法律表述”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转换规则”,将帝国的法律和法律的帝国视为多元的同一,认为班馆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博弈/空间关系。

  • 标签: 班房 班馆 歇家 社会资源 空间关系 转换规则
  • 简介:<正>一、绪言众所周知,在当代甲国,“公司”一词用指企业组织。如《大汉和辞典》卷2第32页“公司”条下注释为“用商业方式经营的团体,与我国之会社相同”。《新华字典》“公司”条亦作:“合股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现在指国营的较大的企业”。又如H·A·吉莱斯(Giles)编《中英字典》(1912年版),也把“公司”译作“company”,这说明在本世纪初叶,“公司”一词已用来指称会社一类组织了。但是,“公司”一词的使用究竟始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似乎尚鲜有注意。为此,本文拟就“公司”一词的历史由来稍作探讨。

  • 标签: 历史由来 海外贸易 海船 十三年 企业组织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