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7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西洛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4%明显高于对照组71.23%(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低分子右旋糖酐 西洛他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rnal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司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司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 内耳 缺血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吉西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及肺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30例肺腺癌患者,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全部采用吉西滨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症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70.00%以及(78.49±3.30)分,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50.00%以及(54.40±2.83)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滨联合顺铂对两种不同癌症患者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肺腺癌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肺鳞癌 肺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七叶皂苷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2%、89.66%,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4±4.6d、10±5.3d,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内的浆液性和黏液性的治愈率分别为76.74%和53.84%、97.87%和54.55%,把两组病人的浆液性组、黏液性组的治愈率分别进行比较,浆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粘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常规治疗上加七叶皂苷治疗,对浆液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七叶皂苷钠
  • 简介:突发性聋已成为耳科的常见急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尚无准确统计。因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临床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别为40%~75%左右川。尽管在药物治疗上有较大争议,但临床广泛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激素治疗突发性聋,对不同性质的炎症或自身免疫所致突发性聋有效。然而,有30%~50%的患者大剂量全身激素治疗无效,少数患者存在禁忌证或产生副作用,如胃肠道问题、臀部脓肿形成或缺血性坏死等,限制了全身激素的使用。这些副作用在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而高血压病或糖尿病也是突发性聋患者的常见伴发疾病。

  • 标签: 突发性聋 地塞米松治疗 鼓室注射 综合治疗方法 激素治疗 糖尿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进行配伍探讨,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进行配伍,在4℃及25℃保存下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溶液的pH值,以及配伍溶液中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4℃时,1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及溶液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而25℃时,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超过2h,则有沉淀产生。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4℃保存时,12h内可用;25℃保存时,2h内可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5例,占52.3%。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9例、神经系统损害7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呼吸系统损害5例,胃肠道损害3例,其他症状3例。其中自行好转6例,其余39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多以皮肤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严重。应重视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低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中药注射液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使用高压注射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方法对235例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的患者235例,231例注药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占总数的98.3%。1例因对比剂外渗,扫描途中停机重新穿刺、注药完成扫描,占总数0.42%。2例因注药过程中留置针侧孔脱开,致药液外漏,重新注药后扫描成功,占总数0.85%。1例因高压注射对比剂后,CT装置未及时触发,错过设置的扫描时相致增强失败,占总数的0.42%.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高压注射器,可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资料,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与厄贝沙的联合疗法在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两组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厄贝沙。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中,胺碘酮与厄贝沙的联合疗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00例,将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缬沙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将两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住院总耗时(18.21±2.01)d、症状改善时间(10.21±1.05)d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缬沙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缬沙坦 慢性支气管炎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细胞学方法,分析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中C1494T突变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的母系遗传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性耳聋的中国大家系选择部分成员,另外从遗传背景相同的正常中国人群选择对照个体,分别建立淋巴细胞系;并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分别融合到缺乏线粒体DNA的p0206细胞中,建立相应的转线粒体细胞系;家系成员与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分别在不含/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龙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以倍增时间(doublingtime,DT)作为细胞生长特性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在正常和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培养液中倍增时间的比值,比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携有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淋巴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平均增加了24%,但不同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的增加程度不同,自10%至50%不等;而当细胞核遗传背景相同后,家系成员较对照个体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倍增时间比值增长30%,并且来自不同表型的家系成员的细胞倍增时间比值基本相同.结论线粒体DNAC1494T突变可以造成细胞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超敏性,但其效应要受到核基因的调控.

  • 标签: 巴龙霉素 细胞倍增时间 线粒体DNA(mtDNA)
  • 简介:组胺(histamine)是机体内组氨酸在L-组胺酸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通过4种受体亚型在复杂的免疫调节系统和变应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H1受体,组胺可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更多包括组胺在内的炎性介质,促进嗜酸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目的观察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这两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聋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突发性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2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耳后注射组(135例)及鼓室内注射组(13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痊愈率为57.04%(77/135),远高于鼓室内注射组痊愈率39.10%(5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2.96%(112/135),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70%(106/1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组病情复发率、有耳鸣及耳堵塞感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疗程短、疗效好,创伤及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 突发性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