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低分肝素不同的注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比较甲、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不良事件如出血、疼痛、皮下硬结的发生是否存有差异及护理。结果甲、乙两组在护理相同、注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皮下出血、疼痛、硬结的发生,甲组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低分肝素注射剂在腹部注射时,应将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捏起,垂直进针,同时拔针后不需按压局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肝素改良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各注射420例次,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注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疼痛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面积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注射低分肝素减少了皮下出血和硬结例次,降低了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改良注射 皮下出血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及观察对比,改良低分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依从性。方法将150例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2.5ml注射器抽药,排气到针头乳头部位,更换为1ml注射器针头,腹壁皮下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每次注射均采用垂直注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2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减少了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低分肝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疗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低分肝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以及血液透析抗凝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结论低分肝素在临床应用广泛,无需实验室特殊监测,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临床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通过改良皮下注射方式降低低分肝素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改善前后使用低分肝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改善前后使用低分肝素降低出血并发症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下使用低分肝素患者采用改良注射方式能减少出血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按压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收集56例AECOPD患者,按单双数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并按AECOPD治疗指南给予低分肝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40毫升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用14天,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过程中,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过程中,可以协同低分肝素,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AECOPD 参附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改良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科300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注射方法后观察效果。结果联合皮下注射法较传统注射法减少了淤斑形成,减轻患者痛感。结论联合皮下注射法优于传统皮下注射法。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低分肝素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本次调查,选取 80 例在本科室进行低分肝素注射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时间在 2019.2-2020.3 。将病人分为 2 组,平均分得 40 例。两组分别采用了传统注射方法和按压方法、改善注射方法和按压方法。对比两组最终临床效果。 结果:对比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结论:在低分肝素注射中,可采用改善后的注射方式与按压时间及方式,这种方式可最大程度的改善皮下淤血发生率,缓解疼痛,此方式实施效果优异 。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式 按压方式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低分肝素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样本总人数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注射低分肝素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及相关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使用垂直皱褶法注射低分肝素,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脐周法注射低分肝素,观察患者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出血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出血 改进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过程,了解空气封针为中心的改良式注射方法,对于皮下注射低分肝素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总结,提高注射治疗效率。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门诊注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注射,而实验组采用的是改良式空气封针注射。结果在采用改良式注射之后,通过本次处理之后患者的治疗状况有所改善,针眼淤青症状只维持在10%左右,而传统的注射方法淤青症状维持在20%~30%左右。结论实验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疼痛率以及出血率是低于对照组的,采用空气封针方法,患者的淤青症状有所改善,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通过不断改善注射方法,让注射过程更具有效性,提高其治疗效率。

  • 标签: 改良式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及观察掌握低分肝素正确的注射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低分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5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腹壁右侧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技术(拔针后按压10min)为传统组,左侧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为改良组,改良组采用进针前抽取0.1ml空气Z路径注射及拔针后用棉球轻按皮肤拔出,不按压注射部位;注射30min内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注射后12h内评估注射局部的情况,包括药液渗出、肿胀、硬结、出血。结果改良组注射局部发生药液渗出、肿胀、硬结少于传统组,皮下出血轻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能有效减少低分肝素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注射 Z 路径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轻患儿在低分肝素注射时的疼痛、减少瘀斑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120名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皮下注射方法。结果试验组在注射后疼痛、瘀斑上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的皮下注射方法能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减少瘀斑的发生率,有利于治疗、康复。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儿童 皮下注射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肝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注射低分肝素患者 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皮下注射,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结果:实验组无皮下出血人数高于对照组( x2=3.2458,P=0.0012)实验组总出血量率低于对照组( x2=4.2010,P=0.0002),( P< 0.05)。结论:应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注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改良式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下肢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101300)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皮下注射低分肝素出血而给患者造成痛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0例冠心病病人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注射部位出血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45例痊愈,5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肝素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出血 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