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对学界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呼吁的回应,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53条、64条建立了对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起形式上的附带性、审查范围的限定性以及处理结果的谦抑性。整体而言,新法所确立的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只是行政法学界所主张的不同方案的各自保守一面的集合。保守立场下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存在以下不足:附带审查的形式不利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审查范围排除规章,造成"隐性"审查与"显性"审查的冲突;法院独立处分权限的缺位使得该违法规范性文件司法监督的"事倍功半"。故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重构,实现由保守向开放的跨越:第一,形式上由附带审查到直接审查;第二,审查范围上由仅限部分规范性文件到包括规章及所有规范性文件;第三,处理结果上赋予法院独立处分权限。通过以上改革方向的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运行制度进行具体构建,从而最终形成一种理想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附带审查 抽象行政行为 规范性文件
  • 简介:预算审查监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法定职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法律制度一直存在着地位缺失、对预算草案、调整和决算监督不力的缺陷。为此,从实体而言,预算法律制度必须在主体、分项审批的责任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在程序上,重在审查时间上进行修改,从而建立适合我们国情的预算法律制度

  • 标签: 预算审查监督法律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缺陷 完善
  • 简介:本文认为修宪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宪法实施机制的缺位,而宪法的实施离不开普遍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本文强调全国人大立法以下的法律规范的合宪性与合法性必须受到充分重视,并建议建立起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本文比较与评价了现行宪法框架下几种可能的制度选择,并探讨了法律规范审查机构的结构性要求。

  • 标签: 宪法 中国 公民权利 法律规范审查制度 司法制度
  • 简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下,确立和保障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原则。合法性审查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对法律规范等级及其效力的具体运用。合宪性审查、合法律审查和合规性审查等构成了多维度的合法性审查结构。“一元四体”的合法性审查制度与我国宪法法律体系相一致,有助于在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 标签: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审查 违法法律规范 “一元四体”
  • 简介: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2007年6月通过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令人难以判断其对如何认定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所持的基本立场。我国劳动法学界倾向于将劳动规章制度归结为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行为规范,从而契合了“法律规范说”的见解,但是,“法律规范说”存在着逻辑矛盾,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制发展和劳动用工实践的现状,而从“契约说”的视角认识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应当是可行之道。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劳动规章制度 法律性质 “法律规范说” “契约说”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随着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对多党合作制度法律规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多党合作完成从制度规范到法制规范的新跨越。因此,必须通过修宪和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执政党及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和政治行为,将多党合作制度纳入法制化框架体系之中,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多党合作 政党制度 法律规范
  • 简介:劳动合同制用工实现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从身份管理到合同管理的转换。这种转化使得用人单位需要从以前对员工的行政管理转化为对员工的制度管理。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通过什么程序或方式制订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用工管理的基础,是我们这次政策问答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用人单位 规章制度 法律效力 审查 制度管理 劳动合同制
  • 简介: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气象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对气象主管机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维护气象法制统一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质量,促进气象依法行政,预防气象行政争议,本文拟对如何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立法工作,浅谈一下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 标签: 规范性文件 行政行为 审查制度 立法工作 气象 备案
  • 简介: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对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职能作用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是指其最高法院对立法机关的法律和行政机关的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制度

  • 标签: 司法审查 审查制度 我国司法
  • 简介: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否拥有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以及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的要求,为中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条例》 法制文明 法律文化 中国法律 民主
  • 简介:摘要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我国也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但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模式对于实现我国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法制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违宪审查 宪法 宪法监督
  • 简介: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作为立法监督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法制的统一。然而我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各种缺陷,使得这个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从而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 标签: 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 依法治国
  • 简介: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成立后,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重心应当转向程序类型的建构。未来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承担的合宪性审查职能,应以规范审查为主要内容,审查对象应扩大至法律,且应以事后审查为主。具体而言,可以设置的程序类型有抽象规范审查、具体规范审查和宪法诉愿三种。抽象规范审查在实践中作用不彰,又有可能成为政治争议的延伸;具体规范审查实现了合宪性审查机关与法院的联动,是比较有效的程序类型;现阶段宪法诉愿的对象应当限定为法规范,而不包括司法裁判。

  • 标签: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抽象规范审查 具体规范审查 宪法诉愿
  • 简介:《立法法》第25、44、58条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存在若干缺陷.人们主要对“公布”是“签署”(法律性概念),还是“刊登”社会通用性概念)表见不一,而这两者本质上都是拟制的.法律公布是一种拟制,一种制度性事实,应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和价值观的制约.法律公布的成功运作要综合民主动力、限度认识、效益衡量、程序安排、媒介选择等因素.在法律的纸面时代,将报纸刊登而不是长官签署、网络转载视为公布更合理.《立法法》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应区分签署与刊登,明确法定载体,明确接收者,精确用语.

  • 标签: 《立法法》法律公布 签署 刊登 法律拟制 制度完善
  • 简介:立案审查中对起诉条件的实质审查抬高了立案的标准,违背了司法便民的基本理念;立案审查后既不予立案,也不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对这种拒绝裁判缺乏程序违法的制裁,对当事人缺乏权利救济。为实现司法的效率和公正,应当从民事诉讼的目的入手,探讨立案审查的功能,重构立案审查的标准。

  • 标签: 立审分立 立案审查 重构
  • 简介: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机构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包括制定违宪法律规范法律文件行为和其他违宪行为)进行违宪性审查,以裁定其是否违宪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尚未成为一种专门法律制度.仅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工作难以深入许展,使宪法至上地位受到挑战.国家法治进程受到阻碍。

  • 标签: 违宪审查制度 法治进程 违宪行为 宪法至上 裁定 违宪审查权
  • 简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公诉阶段的具体实施,是检察机关有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但司法实践中,该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完善。针对公诉工作中亟待加强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的趋势,应力求在范围明确、程序规制、优先保障等方面进行建制,从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扩大法律援助对象范围、针对特定人员优先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标签: 刑事法律援助 审查起诉阶段 经济困难
  • 简介:鉴于行政诉讼也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三、如何审查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1)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

  • 标签: 中的事实 事实审查 审查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