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下,受地形、水动力条件控制,近岸海域的沉积特征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北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使用萨哈-兰判别式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有:砾砂、砂、粉砂质砂、粘土质砂、砂—粉砂—粘土、粉砂质粘土共6种类型;沉积环境有风海滩环境、动荡海滩、浅海冲积环境、河口冲积环境、冲积环境、浊积环境和其它沉积环境。关键词:粒度参数沉积作用沉积环境萨哈-兰判别中图分类号:TV148文献标识码:A研究区位于北部湾的顶部,北边与大风江口与廉江湾相连接,南面与涠洲岛隔海相望。注入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那彭江等9条,其中南流江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入海河流,年平均入海水量达51.5亿m3。周边海岸类型较为复杂:南流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洲岛密布,并有水下沙洲发育;大风江口为典型的溺谷海岸,海水可深入离海滨数十公里的谷地中;北海市冠头岭一带的海岸属台地型海岸,台地逼近海岸,海岸线比较平直,因台地受海水侵蚀成为海崖,崖前有沙堤和海滩。水下地貌类型主要为水下三角洲及潮成深槽,其中南流江口为水下三角洲,三角洲向外堆积旺盛,形成广西最大的三角洲;北海市地角嘴至冠头岭一带为弧形分布的潮成深槽。

  • 标签: 北海西部 沉积物粒度 海域表层
  • 简介: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南缘古新统沙市组四段含盐岩系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时期研究区盐湖的特点是:成盐多期次、沉积连续、淡化—咸化周期性交替,因而成为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该区沙市组四段盐层间的层段由非砂岩组成,主要由单层厚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米、累积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几米的含盐韵律组成,为复成分的蒸发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陆源的黏土和细碎屑矿物等组成的混积岩。借助Fe、Mn、Al、Ca、Mg、Co、Ni、V、Cu等元素含量以及Sr/Ba、Mg/Ca、V/(V+Ni)、Ni/Co、Cu/Zn等值,对盐间段沉积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沙市组四段盐间段沉积环境为湖泊浪基面之下的缺氧还原环境,为常年性较深水分层湖泊。该时期的湖泊可分为微咸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根据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层)发育广泛和指示气候干旱程度的Fe2O3/FeO值特征,推断研究区在沙市组沉积晚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气候。

  • 标签: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含盐岩系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盐湖
  • 简介:依据对长江口外表层沉积物187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外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物伊利石为优势矿物,平均含量为60.3%;次之为蒙脱石,平均为14.9%;高龄石平均含量13.5%,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2.3%。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次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的供给。Q型聚类分析显示,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研究区东北部北纬29°30′以北地区,长江物质主要在研究区西部及中部区域沉积

  • 标签: 黏土矿物 分布特征 长江口外
  • 简介:以太湖南北方向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水解酶活性测定方法,考察了冬夏季节碱性磷酸酶(APA)、芳基硫酸酯酶(ARS)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FDA)3种水解酶活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同步分析了酶活性与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水解酶活性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均具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同时亦表现出大体一致的趋势,即河口区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而湖心区较低。APA、ARS酶活性、TP、温度及LOI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FDA与另外两种水解酶的相关性不高(p〉0.05)。同时亦发现多数重金属离子(除Sr)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酶活性 重金属离子 分布格局 富营养化
  • 简介:莫坝-希拉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理塘县莫坝-希拉沟
  • 简介:利用四川盆地内750口单井资料和26条露头剖面资料,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重现了四川盆地小塘子组的岩相古地理,为正确评价其天然气资源状况和龙门山的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研究认为,川中和川南地区小塘子组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坳陷北部和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中部发育浅海陆棚沉积。晚三叠世早期,龙门山北段开始隆升,并为盆地提供物源,从而形成川西北部的三角洲沉积;川中和川南地区由于地势平缓,波浪和潮汐改造强烈,从而形成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南部物源来自于康滇古陆。小塘子组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均较高,以Ⅱ型至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且有机碳含量范围较宽,为小塘子组的大面积生烃提供了物质保障。

  • 标签: 古地理 烃源岩 小塘子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 简介:为了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养分循环机制,于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广西茅尾海茳芏(Cyperusmalaccensis)种群中的茳芏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茳芏种群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都高于地下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其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茅尾海茳芏生产力主要受氮元素限制,但磷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茅尾海 茳芏 氮磷循环 季节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1岁。结果7例均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弥漫性斑片影和实变影,呈地图样改变。其中6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6例呈铺路石样改变,4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但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就可作出可靠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率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三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世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
  • 简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 简介:本文通过XRF和ICP-MS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样品进行测试,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探讨了研究区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述了其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P和B元素强烈富集,相当硼及古盐度值都表明属于半咸水沉积环境,B/Ga、Sr/Ba值也说明受到海水影响或间歇性受海水影响,沉积环境以半咸水湖泊为主;Fe2+/Fe3+、V/(V+Ni)、V/Ni、Cu/Zn、Ni/Co和U/Th值及Ni的含量说明沉积环境为咸化的弱还原-还原环境;Mn/Fe和Mn/Ti值也较小,反映近岸的沉积环境;Sr/Cu表明主力油页岩形成时期处于温湿-干热气候。总体上反映出,研究区油页岩的沉积介质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半咸水状态的弱还原-还原环境。

  • 标签: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 简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类似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点的少见疾病。自国内首例报道以来,目前报道不足700例。临床医师和影像对此病的诊断不够熟悉,我院于2011年诊治的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现将其临床,胸部CT,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文献复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医师 少见疾病 支气管内
  • 简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层浊积岩,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浊流沉积 沉积特征 滑塌浊积岩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空气的质量,提高通风空调送风的效果,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清除通风空调管道内的灰尘。本文主要阐述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的主要现象、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的研究过程,以及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研究的方法对工程实践的作用。

  • 标签: 通风空调管道 灰尘沉积 分析研究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 标签: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综述了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薄膜的研究,介绍了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膜的基本工艺,讨论了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薄膜的原理、分类、应用情况,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薄膜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电沉积 制备 纳米薄膜
  • 简介:为了提高测井曲线划分沉积旋回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最大熵谱估计原理对测井数据进行了预测误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预测误差趋势曲线。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预测误差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沉积旋回界面,预测误差趋势曲线可以识别旋回内部的半旋回。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沉积旋回的划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测井沉积旋回划分的辅助分析手段。

  • 标签: 地层层序 沉积旋回 最大熵谱估计 预测误差 趋势曲线
  • 简介:为进一步查明砂体分布规律,开展了王官屯油田G104断块沉积微相研究。该断块孔一段枣Ⅲ、枣Ⅱ油层组属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沉积,枣Ⅲ油层组处于冲积扇发育鼎盛期,而枣Ⅱ油层组处于冲积扇发育衰败开始期,发育心滩、辫状河道与河漫滩等沉积微相。河道流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微相分布具有复合连片河道型、宽河道型、窄河道型共3种分布形式,辫状河道规模由枣Ⅲ至枣Ⅱ油层组向上逐渐变小,心滩从有到无,规模从大到小。

  • 标签: 王官屯油田 扇中 辫状河 沉积微相
  • 简介:实际工程表明,采用飞灰复燃技术对锅炉进行改造,可以减少飞灰所带走的燃料损失,提高锅炉效率,但飞灰回收复燃给壁面颗粒沉积状况也带来了影响.采用fluent模拟了szl15-1.25-aⅡ型双筒链条蒸汽锅炉炉内燃烧,对比分析了采用飞灰复燃技术前后炉内壁面颗粒沉积状况.模拟结果表明,飞灰复燃对锅炉顶墙、前墙及后墙的颗粒沉积速率影响较大,其中飞灰复燃提高了顶墙和前墙的颗粒沉积速率,降低了后墙颗粒沉积速率,而对锅炉前后拱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减小飞灰入射质量流量或调整飞灰入射角度为水平偏下,均可以降低颗粒在水冷壁的沉积速率,有利于炉膛与水冷壁间的传热.

  • 标签: 飞灰复燃 链条炉 颗粒沉积速率 数值模拟
  • 简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和混积层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混积强度将混积岩划分为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和高度混积岩。巴楚组下泥岩段和中泥岩段发育混积型碎屑岩,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中泥岩段和小海子组发育混积型碳酸盐岩,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巴楚组下泥岩段及巴什托局部地区的中泥岩段发育高度混积岩。高度混积岩出现在海退期沉积的碎屑岩段,代表了陆源碎屑—碳酸盐强烈混合的过渡性沉积环境。研究区石炭系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混积层系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早期和高位体系域晚期,以间断混合和相缘混合为主。研究认为混积强度是评价混合沉积环境性质的主要参数,并将其划分为4级。下泥岩段存在混积强度达3级以上的混积界面,能用于地层对比。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特征讨论了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研究区石炭系层序组以上的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巴楚—麦盖提地区 石炭系 混合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