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当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应青海省考古所之邀,我有幸参观了青海省湾博物馆。9月上旬,我们一行三人乘着绿色的吉普车.披着朝日的彩霞,离开了高原小镇乐都县,西行约17公里到达了久慕的湾村。

  • 标签: 柳湾村 青海 博物馆 中国 藏品 半山类型文化
  • 简介: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 标签: 考古调查 柳行遗址 仰韶文化
  • 简介:一、概述及说明青海乐都湾遗址位于湟水中游北岸.自1974年至1986年共发掘史前时期墓葬1732座.由于《青海湾——乐都湾原始社会墓地》①(以下简称《湾》)出版时间早,而且仅收录了1974~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其中,有符号的陶器至少679件,出自226座墓②.1978年以后发掘的M1501-M1732也出有一批带符号的陶器,但资料尚未公布.

  • 标签: 乐都柳湾 墓地彩绘 彩绘符号
  • 简介: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庄遗址进行试掘。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 标签: 绛县 柳庄 夏商遗址 东下冯
  • 简介:安岳石刻《居士十炼窟》内容初探傅成金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石羊镇塔子hJ崖,距县城45公里。计有龛窟6个、造像465尊。其入门处1号窟雕刻“本尊居士十炼”,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十炼窟》呈长方形敞口,面北,时代...

  • 标签: 柳本尊 居士 榆林窟 安岳县 石刻 卢舍那佛
  • 简介:孝义湾煤矿二十九亩地采集的夏时期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2年4月,孝义湾煤矿进行基建时,发现了部分夏时期的考古遗存。闻讯后,我们作了调查和采集。发现遗存的地点叫二十九亩地,位于一号矿井西部的一个高台上,遗存是被工人挖坑时发现的。经仔细观察,可知...

  • 标签: 柳湾 灰陶 东下冯 鼓腹 泥质陶 绳纹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林省和龙市洞图们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获得的石器及石器的剥片方式、加工技术、原料利用情况等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的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测其属于东北地区以石叶、细石叶石核及其制品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工业类型,并与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发现的某些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东北地区 剥片 图们江流域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