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初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宁在与反对派的争论中逐步深入地阐明了民族自决理论的含义、实质,在指导俄国革命、苏联的建立以及多民族国家制度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民族自决成为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等国家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行分裂国家之实,这也给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蒙上了一层阴影。深入分析研究这一理论对指导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打击国际上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民族自决权 国家主权 民族主义
  • 简介:王振民在《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l期撰文认为,如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克尔是毛泽东话语中的显性存在的话,那么60年代以前克尔只是毛泽东话语体系中的隐I生逻辑或影子。从现有文本来看,克尔及其著作在60年代之前毛泽东的文本中确实无迹可寻,好像消失了。但是,克尔在60年代以前毛泽东话语体系是以不在场的形式在场的,而不是绝对的阙如。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构建遭遇克尔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克尔对进化论的发展和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第二,新文化运动的许多领袖人物,如鲁迅、陈独秀、刘文典等人,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话语空间 海克尔 《中共党史研究》 60年代 话语体系
  • 简介: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规划中,重构“领导”概念可以说是他们的核心策略。在他们看来,“领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内部产生的、具有消解其本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逻辑之潜质的重要范畴,对它加以批判性重构,可以使之成为“激进、自由和多元的民主斗争形式的有用工具”。为了清除经典马克思主义“领导”概念中的经济决定论的本质主义残迹,他们引入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缝合理论来对领导的连接逻辑进行重新阐述,试图建构一种符合激进民主的社会组织原则,此原则既要杜绝任何导致本质主义一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又要避免陷入放任无序的无政府状态。保持领导连接的偶然性和开放性,是民主革命得以深化的惟一有效途径。

  • 标签: 领导权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缝合
  • 简介: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 简介: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发展的理路与中国革命文化领导的争夺与实施的历史逻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葛兰西的文化领导争夺的主体是市民,中国文化领导的争夺对象却走出了一条从平民到以农民为主的工农兵的嬗变之路。于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艺模式最终形成;为了适应工农兵的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又形成了文艺的民族化诉求及理论。"文艺大众化"与"文艺民族化"又建构了"文艺政治化"所内含的文艺与政治的结构模式。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化领导权 40年代中国 大众化 民族化 政治化
  • 简介:文化领导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西的重要思想和革命战略,是对经济决定论、传统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红色经典改编是当前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牵动着官方、市场、民间、大众和知识分子的神经。红色经典改编引发的论争,不仅是一个文学研究、影视理论研究和传播学研究中面临的公共话题,也是一个与当前文化领导建构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如何面对过去的革命和历史文本,如何进行选择和重释并加以吸纳和利用,在新形势下,红色经典是继续巩固加强文化领导需要依靠的"传统"和"有意义的过去"。

  • 标签: 红色经典 文化领导权 革命 历史
  • 简介:在西方,各种后现代理论正在攻击现代化,而研究怀特哲学的学者认为,怀特也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但是他和著名的法国学派不同,前者更能够欣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西方的现代性有什么基本特征,简要说明它们已经带来了什么问题,怀特哲学对此如何回应。在第二部分,作者探讨了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在第三部分,作者根据怀特哲学提出了对中国现代化的几条建议。

  • 标签: 怀特海哲学 现代化 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俄罗斯学者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新评说刘淑春俄罗斯《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比较政治学和工人运动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罗·雅·叶夫泽罗夫的一篇文章,题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神话与现实》。文章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重新作了评价。该文...

  • 标签: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 《帝国主义论》 俄罗斯学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斯克拉等人提出的后帝国主义理论,从国内阶级的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而驳倒了那种认为全球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排除了国家水平上的政治活动存在的可能性的庸俗观点。它把阶级理论从教条当中解放了出来,能够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但是,后帝国主义理论对国内与国际阶级形成和互动之间的关系、阶级的自觉意志、阶级形成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此外,该理论的实证证据涉及的行业过于单一,它对发展中国家阶级与政治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阶级 政治发展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首先,构建2l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否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党的执政合法地位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其次,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科学价值。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体系,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带领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创新,要树立意识形态工作新理念,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强化互联网思维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阵地。习近平对构建意识形态话语问题的深刻论述形成了整体性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成为新时代指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和基本原则。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话语权 国家安全
  • 简介:文章比较全面地综述和评价了斯克拉和贝克尔的后帝国主义理论。文章认为,该理论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打破依附论和后殖民理论的统治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阶级状况所作的研究。它从跨国公司和东道国精英的关系入手,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个“管理者资产阶级”,它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由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等精英分子所组成,既保持了与跨国公司合作甚至向公司资产阶级演变,又在跨国公司践行所在地原则的情况下坚持民族主义。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管理者资产阶级 民族主义
  • 简介:肯定性的全球化研究强调全球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而批判的全球化研究则使用'帝国'和'新帝国主义'之类的概念来分析全球经济的消极方面。然而,批判的全球化研究总是缺乏精确的理论上的'帝国主义'概念。将'新帝国主义'概念与作为列宁权威性研究成果的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列宁的方法仍然是普遍正确的。这些方法对现实的适用性,巩固了最近全球资本主义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列宁 经验数据 新变化
  • 简介: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 标签: 信息帝国主义 列宁 信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信息
  • 简介:意识形态话语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首先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引起学术界对意识形态话语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从研究概况、热点问题、现存不足与研究展望四个层面作一评析,以期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研究工作。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评析
  • 简介:阿多诺的辩证法展现了万事万物——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到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罪行——是如何被关联到这个遍布全球的、令人沮丧的、充满暴力的资本主义体系中来的。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他才看清楚大屠杀和帝国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特性而非偶然事件。阿多诺为后殖民研究所上的最后一课就是:当艺术作品对于观众习惯性的自满具有足够的冲击力、启发性和挑战性,并使得我们能够集中关注苦难,能够采取行动阻止苦难延续的时候,它就获得了存在的权利,而不再是用以转移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 标签: 阿多诺 帝国主义 现代性 艺术
  • 简介:法比奥·维吉教授与克·费德纳教授是齐泽克研究与批判理论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已出版相当数量有影响的论著。目前两人共同担任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9月下旬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期间,笔者在杭州约两位学者进行了访谈。话题由齐泽克理论出发,延伸至资本主义批判、拉康理论和马克思学说,两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理论思考和重要学术成果。

  • 标签: 齐泽克 资本主义危机 拉康 马克思 批判理论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两个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的最新成果,是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长治久、繁荣昌盛的新理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 党建工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方面,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而必然实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与国际对接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地位及其话语方式都难免被弱化;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包围中,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守护的国家,独立自主和本国特色就无从谈起。从现实看,当代中国思想界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抓住前一方面淡化意识形态,要么抓住后一方面强化意识形态,其集中表现就是关于“两个邓小平”的误读。如何把握当代意识形态弱化与强化的态势。避免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重大失误,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依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阐发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变革的严峻挑战下,以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为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为价值基础,成功地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新形象,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平稳健康地推进。

  • 标签: 意识形态 当代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理论创新
  • 简介:马格的《正派社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论著,其“制度不羞辱社会任何一个人”的伦理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新移民市民化的制度藩篱主要有:二元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上述制度许多方面有违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对照马格正派社会的伦理原则也不相符。要建立公平正派的社会伦理规范,首先,要建立不羞辱和有自尊的社会伦理;其次,营造公民社会的宽容和共存的社会氛围;第三,形成在正派社会中学习认同的规范。在制度设计方面,要注重整合顶层设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土地制度及联动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教育制度,以助推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目标实现。

  • 标签: 城市新移民 市民化 正派社会 权利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