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1263例初产时胎头衔接的病例,分析其发生率,分娩方式,提出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6年分娩产妇5466例,其中初产妇胎头衔接者1263例,发生率为23.1%。结果初产妇胎头衔接预示有可能难产,手术产率高达54.8%,而初产妇胎头衔接合并胎膜早破是提示可能发生难产的最初信号。而活跃早期应观察胎头能否衔接可作为确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处理要点①首先应明确有无头盆不称,如无明显头盆不称,可试产,一般试产在4-6小时,最长不宜超过8小时,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初产妇,试产时间不宜过长。②在活跃早期后破膜将有助于胎头的衔接及促进产程进展。结论初产妇胎头浮动或合并胎膜早破是难产的首发信号,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在排除头盆不称时可阴道试产,而活跃早期后破膜可促进胎头下降及产程进展。

  • 标签: 初产妇 胎头未衔接 难产 胎膜早破 衔接 头盆不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在临产产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临产产妇采取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8例均成功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引产成功102例,总产程时间平均301.4±32.8min,第一产程时间259.2±22.1min,第二产程时间39.2±12.4min,剖宫产率5.6%。结论临产产妇应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破膜 缩宫素 未临产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1月~2008年3月住院分娩的1085例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对产妇及家属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了解,从中对630例产妇进行调查(表1),分析存在心理问题,探讨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临产妇 护理过程 住院分娩 心理状态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临产进行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下半年1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调查,掌握其心理状态。结果大多数产妇缺乏分娩知识,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和怕难产、怕疼痛、怕手术等对分娩不利的心理因素。结论临产的不良心理因素,常常会影响到产妇能否顺利分娩。因此,助产人员要根据产妇的各种心理状态,主动采取不同措施,对其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其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 标签: 临产妇心理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的质量高低决定着病人护理质量高低,分娩过程中,护士通过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临产的心理活动,帮助临产减轻消极情绪顺利的分娩,促进母婴平安。

  • 标签: 分娩 临产妇 情绪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临产的心理护理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初产妇共44例进行研究。她们的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为30岁。然后把她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经过心理护理措施后,其焦虑程度、自然分娩率以及病人满意度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心理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对502例在我院以单胎头位住院分娩的产妇,于第一、二、三产程分别进行心理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462例产妇经过心理护理后,顺利分娩,约占92%;40例产妇未能正常分娩,其中包括胎头吸引术20例,行剖宫产术者20例,约占8%。分析其难产的原因,有产力方面的因素,也有产妇及家属方面的社会因素。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意义重大,对产妇能否顺利分娩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减少剖宫产及产科并发症。

  • 标签: 产妇 心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不同的临产个体而言,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复杂心理问题。而临产的心理状态对于后续产程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而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针对性的对其开展心理护理,从而实现对产妇痛苦的减轻,缩短产妇的产程,从而保障母婴的健康。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临床观察表明,分娩虽是自然规律,但不少临产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产妇的这些心理反应,将有可能导致产程延长,造成心理性难产,甚至给母婴带来各种并发症。本文从产妇临产前的心理状态入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减轻疼痛,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临产前孕妇的心理状况,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让孕妇保持好的状态顺利分娩。方法对100名孕妇进行关于不良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状况都有可能引起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惧怕等。结论孕妇能顺利和健康的渡过妊娠与孕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临产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7名临产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予以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统计分析,与进行心里护理的62名临产(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里状态及分娩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SCL-90各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临产的不良心理状态。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剖宫产率72.58%明显高于观察组19.40%(P<0.05)。结论临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心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里症状,增加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及阴道分娩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1、临产表现出的状态有紧张、害怕;焦虑、烦躁及疼痛,观察组的不良心理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向临产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减轻疼痛,确保母婴安全。2、个性化护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可促进孕妇身心健康,减少母婴并发症。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生理条件下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临产行凝血指标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血凝仪分别检测300例临产(研究组)及450名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PT、APTT、TT、FIB分别为(10.7±0.2)、(27.9±2.6)、(15.8±0.6)、(4.4±0.2),对照组分别为(12.3±0.5)、(32.1±2.1)、(16.3±0.1)、(2.8±0.2),此四项凝血指标,两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较非妊娠育龄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行凝血指标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产妇 凝血指标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产前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方法从2010年本院分娩的478例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大部分是初中文化,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产表现出以下共同心理特征恐惧、焦虑、紧张、疼痛,兴奋又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与帮助,尽快顺利结束分娩。结论这些心理状态对分娩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必须观察了解和分析,针对各类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良心理,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问题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