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假装是幼儿早期表达的使用和理解的能力符号,假装游戏是童年最有趣的活动之一。文章主要从假装游戏的表现特点、假装游戏与幼儿认知的关系进行剖析,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假装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幼儿 假装游戏 认知能力
  • 简介:本研究利用时空推理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及执行功能测试软件对钢琴组儿童与非钢琴组儿童在执行功能、记忆、时空推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考察,以探究钢琴学习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钢琴组儿童在执行功能三大子成分上的发展优于非钢琴组,其中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抑制控制成分差异边缘显著。(2)钢琴组儿童时空推理测试显著优于非钢琴组。(3)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动物房、迷津和木块拼图任务中,钢琴组成绩优于非钢琴组,但差异不显著。(4)钢琴学习对不同性别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均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据此,研究者提出了幼儿学习钢琴的有关建议。

  • 标签: 钢琴学习 学前儿童 认知能力 执行功能 时空推理
  • 简介:子女的非认知在家庭再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初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非认知综合指标的取值,并进一步利用OLS法分析了非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文化活动参与、家庭藏书量、以及所在年级、学校教学质量等都对子女非认知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参加兴趣班、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家庭背景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非认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家庭背景 文化资本 非认知能力 主成分分析 OLS法
  • 简介:学前儿童的认知是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主动的探知、思考、加工以及和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感官能力、注意力、想象力、抽象理解力与运动技能的能力等。感知觉是培养学前儿童认知的基础,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数字化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培养并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的教学活动。文章从学前儿童认知的与数字化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意义、数字化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情况、建议和策略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能够对数字化教育方式应用于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数字化教育 学前儿童 认知能力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探讨我国初中生的同伴行为对学生个体认知的影响。首先根据数据检验了我国初中学生中存在同伴效应的一些证据,接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不同同伴行为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排名学生认知受同伴行为影响的差异。通过这些实证研究发现:(1)不同的同伴行为对个体认知都具有显著影响。(2)不同排名学生认知的同伴效应具有异质性。(3)班级异质性更有利于提高总体教育产出。

  • 标签: 同伴效应 初中生 认知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根据贝克尔的“子女数量-质量权衡”理论,同胞结构是影响学生认知的重要因素。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家庭内部子女构成发生转变。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对全样本和子样本分别进行稳健的OLS回归,发现:①同胞数量越多,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越低,其中三个孩子及以上同胞构成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负向影响最大;②排行中间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③兄弟姐妹数量对学生的认知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男生相比,女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中女生认知受异性同胞数量的负向影响更大,而男生认知受年长同胞数量的负向影响更大。

  • 标签: 同胞结构 “子女数量-质量权衡”理论认知能力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走训练对痴呆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认知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我科40位痴呆老人一年时间里坚持行走训练组与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继续进行行走训练组的分别六次(一年)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照分析,观察行走训练对痴呆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认知的影响及效果评价。结果40例高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每天坚持两次每次15-20分钟,600-800米行走训练者20例,12个月六次(每隔两月一次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评估结果显示分值明显提高。因各种原因无法持续行走训练,长期卧床或是能坐起者20例,12个月六次(每隔两月一次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评估结果显示分值明显降低。结论高龄老年痴呆症患者行走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认知的改善行之有效,可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 行走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进入学校学习的儿童,由于不同地区对入学儿童的年龄规定不同,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一阶段,作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应该对儿童的认知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儿童认知的概念进行分析,探究学龄前儿童认知的表现,对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儿童认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学龄前发育迟缓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认知能力
  • 简介:本研究考察3~5岁幼儿气质情绪性对表情认知的影响以及幼儿表情标签与识别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量表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幼儿气质情绪性与惊讶表情标签分相关显著;幼儿表情标签与识别能力发展最好的是高兴,其次是愤怒和悲伤,再次是恐惧、惊讶和厌恶;3~5岁幼儿的表情标签和识别能力发展迅速,4岁是关键阶段;幼儿表情识别能力优于标签能力

  • 标签: 3~5岁幼儿 表情 识别 标签 气质情绪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及认知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实施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8人,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人,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椎管内麻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语言表达时间、麻醉剂量及认知。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认知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缩短语言表达时间,且术后短时间内认知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降低对老年患者的精神状况及认知的影响。

  • 标签: 老年骨科手术 全身麻醉 精神状况 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采取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对其产时认知和分娩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孕产妇14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参照组予以常规产检和孕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对产时认知和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和产时应对表现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顺产率、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产妇产时认知,改善分娩解决,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 标签: 产时认知能力 分娩结局 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
  • 简介:踏上冬去的列车辞别落叶纷纷的黄昏我们执手,又一次踏上冬去的列车冰冷的河流,冬眠的田野一一经过视野雪花在大雪后还未抵达而雾霾已经弥漫着城市咳嗽在夜半时分惊醒亲人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如果你没有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那么你一定也在某部科幻剧中见过"时空穿越"的设定。从人类探索宇宙之初,"穿越"的念头便源源不断地涌出。

  • 标签: 时空 《时间简史》
  • 简介:通过HPT(Hazardperceptiontest)软件对66名不同性别、年龄和驾龄的驾驶人进行实验,测试其面对显性或隐性共14个危险场景的危险感知能得分,通过spss软件分析年龄和驾龄与得分的相关关系.实验得到,无论是在显性或隐性场景下,驾龄与得分的相关关系都强于年龄与得分的相关关系(p〈0.01);男性的危险感知能要强于女性;与行人相关的场景,在全部场景中得分最低;会车的场景,在全部场景中得分标准差最小.该实验可为今后设计适合我国的危险感知测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标签: 性别 年龄 驾龄 场景 危险感知测试
  • 简介:摘要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是英语口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作者口语教学经验分享,分析了口语教学的活动设计特点,并阐述了其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口语教学经验分享活动设计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