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备以水作为分散剂的单壁碳纳米管-刚果红(SWCNTs—cR)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山莨菪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修饰剂对山莨菪碱的氧化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山莨菪碱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其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49×10^2cm2/s,6.52×10^3moL/(L·S).基于实验优化分析条件,建立直接测定山莨菪碱的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3×10-5.17×10^-4mol/L和6.31X10^-5-L14X10-4mol/L,检出限为1.74×10-4mol/L,同支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该方法也可用于山莨菪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刚果红 化学修饰电极 山莨菪碱 电化学行为
  • 简介:初春三月,由国际塑料包装商会首发的产业链专题活动——“绿色、环保的肉制品复合包装懈决方案”研讨会在山东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胜利召开。得利斯、雨润、金锣、双汇等中国肉类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希悦尔、毕玛时奇妙、江阴申恒、可乐丽、汕头华鹰、广东金明等中国优秀的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们齐聚与此。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围绕肉制品企业在包装方面遇到的难题,从功能性材料、包装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演讲和讨论,并在会议结束后参观了德州扒鸡文博馆。会议立足于产业链之上,使产业链的供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开创肉制品包装行业之先河,有效推进了肉制品包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复合膜包装 肉类行业 肉制品 产业链 太阳 环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雨中行走,眼镜E经常会沾上水滴,使^视线模糊。特别是雨天骑自行车,情况更糟,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想发明—种防雨眼镜

  • 标签: 眼镜 交通事故 自行车
  •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分析右旋布洛芬中残留乙醇的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用聚合乙二醇为填料的毛细管色谱柱(DB-624)上乙醇与溶剂丙酮及内标物正丙醇分离良好,各峰分离度均>4.0。在浓度为6.08μg?ml-1~1216μg?ml-1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98,乙醇浓度与响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乙醇的检测限为0.0009%,定量限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脊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病程1~3年,临床表现以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为主,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7例患者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脊瘤患者术后予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尽早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可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脊膜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一个小小的膜片,因为嵌在了玻璃中,就可节能30%,并且具有防止冲击的功能。"术师"叶卫民看清了其间的袖里乾坤,通过苦练内功顺势创新,将其做到了极致。

  • 标签: "膜术师" 叶卫民 投资家 产品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未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36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例睾丸鞘积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3-4天,术后半天至1天可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6-7天拆线,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轻度水肿4例,均未经处理治愈,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急性硬下血肿患者经保守治疗7-10天后并发急性硬下积液,加重病情,脑疝形成,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15例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与积液大部清除,骨瓣无移位。1例出现迟发性脑干出血并再次行脑室外引流术。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急性硬下血肿在7-10天左右可并发急性硬下积液,从而加重病情。患者只要手术及时,手术效果一般都良好。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肿性质、患者年龄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积液
  • 简介:以环己烷为溶剂,正钛酸四丁酯(TnBT)水解后的产物为前驱及十二胺(DDA)为表面活性物质,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粒径小、在油相中分散均匀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仪(FT—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锐钛矿,粒径为7.9—20.4nm,产物中有胺基(-NH2)峰,证明DDA吸附在颗粒表面。文章还对TiO2纳米颗粒合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二氧化钛 溶剂热法 合成 油溶性 纳米颗粒
  • 简介:留置针是一种外周静脉短导管,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被推广使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对血管损伤小,保留时间较长,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许多影响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

  • 标签: 留置针 贴膜 敷料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canbeapotentiallyseriouscomplicationofintraocularsurgeryoroculartrauma.Thecauseisnotveryclear.WearetryingtoremindanawarenessofthespectrumofDMDresultingfromtrabeculectomybypresentingacaseofextensiveDMDaftertrabeculectomywhichwassuccessfullyrepaired.

  • 标签: 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 trabecu-lectomy GLAUCOMA CORNEA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我们在临床工作针对肛裂、混合痔、直肠型便秘的手术过程中,于麻醉状态下肛门在两手各一指的对抗扩肛中发现的几乎每一例上述疾病患者均存在2—3mm环状纤维环,就其在上述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方法手术中利用指尖的力量拉断该纤维环,肛门的紧缩感立刻消失,喇叭型肛门镜才得以深入肛门。结果术后肛门基本无创,除肛裂伴哨兵痔、浅皮瘘、肛乳头肥大需局部修整外,不需做所谓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病人的疼痛,避免了“匙孔现象”的产生。而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正常。结论一.我们临床发现的2—3mm宽的环状纤维环就是栉带。二.所谓“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可能是个伪命题。三.肛裂敞扩术可能涉嫌过度治疗。四.栉带是胚胎时期肛直套迭的残留物,在肛门多种疾病的发生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合我们提出的由于直肠辨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栉带紧束而导致的肛管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亦是肛肠科诸多疾病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纠正其结构的缺陷,减少排出道阻力。可能为我们提出一系列肛肠疾病对因治疗的新的方法。

  • 标签: 栉膜带 手法扩肛
  • 简介:摘要索膜结构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具有轻质、高强、采光性能好、自洁性能好等优点,能明显提高建筑物总体使用功能。以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为例,详细而系统地介绍大跨度结构制作和施工的先进工艺。

  • 标签: 大跨度 膜结构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各国一般通过立法机关、普通法院等单一的国家机关来保障宪法实施,并因之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宪法监督模式。这些模式在实现宪法的价值和功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本文尝试建构一种旨在改进这些缺陷的理想制度形式——复合宪法监督模式。

  • 标签: 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内容监督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破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8-40周产妇,分两组各50例,随机抽取1组50例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作为观察组,另50例即二组为对照组,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而是待其自然破。结果观察组吸引器和产钳助产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口开大3-4㎝行人工破加速了产程进展,提高了阴道分娩质量,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破膜 产程进展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伪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假。现已证实是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引起。目的讨论假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严重者似急腹症或急性肠梗阻的体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便潜血阳性。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慢性硬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硬下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硬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硬下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Hispeed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硬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硬下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硬下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硬下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硬脑膜下腔所致。硬下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硬下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硬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