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OR=1.58,95%CI:1.01~2.47,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OR=2.50,95%CI:1.04~6.03,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OR=3.96,95%CI:1.95~8.00,P<0.001)、左肺上叶切除(OR=1.73,95%CI:1.11~2.68,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OR=1.07,95%CI:1.00~1.14,P=0.048)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OR=4.70,95%CI:1.38~15.98,P=0.013)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肺叶切除术后POAF发生率为4.28%。老年患者(≥6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左肺上叶切除、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叶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叶切除 并发症 术后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经过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在回到病房后是否出现了新发房颤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是否出现了新发房颤动的情况,将未发生新发房颤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发生了新发房颤动的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患者,观察患者出现新发房颤动的诱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当中出现低氧血症、剧烈运动、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入量不足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于研究组部分患者来说出现了多种诱因的情况。结论:对于经过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诱发因素控制,能够使患者出现新发房颤动的情况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不适的症状。

  • 标签: 冠脉搭桥术 新发心房颤动 诱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王靖荣 杜昕 何柳 董建增 张海滨 郭金成 马长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且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基础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与卒中后抗凝药使用有关的因素的优势比(OR)分析房颤合并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7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率39.4%(377/957)。多因素分析表明较高医保报销比例(OR:1.91,95%CI:1.28~2.86,P=0.002)、围卒中期房颤复发(OR:3.34,95%CI:2.34~4.76,P<0.001)、合并用药种类(1~2种OR:2.10,95%CI:1.36~3.23,P=0.001;≥3种OR:2.31,95%CI:1.37~3.91,P=0.002)是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卒中前抗小板药物使用(OR:0.29,95%CI:0.20~0.43,P<0.001)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OR:0.49,95%CI:0.40~0.60,P<0.001)则是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房颤合并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率较低。围卒中期的房颤复发、较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并用药种类是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卒中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则是影响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新发房颤动(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患者共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合并新发房颤者30例为对照组。总结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患者预后。结果 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CRP水平、高NT-proBNP水平。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STEMI合并新发房颤同年龄、高CRP水平、高NT-proBNP水平有关,且此类患者预后较差,故而临床应基于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新发心房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风险。目前术后房颤缺乏有效预防策略,需要从发病机制方面进一步寻找可控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位于心肌表面和脏层心包之间,参与了包括术前房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病过程。鉴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在术后房颤中总结较少,本文通过归纳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术后房颤相关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从解剖机制、分泌功能等途径参与了术后房颤发病过程,是未来干预术后房颤的有力方向。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外膜脂肪组织 术后房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十四五”时期,沈阳应发挥现代化都市圈在推动东北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沈阳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沈阳市将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 标签: 都市圈 双循环 新格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使命。作为办学特色鲜明、育人特色突出的行业特色高校,我们需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瞄准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战略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引领行业、坚持开放办学、坚持立德树人,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激活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行业特色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创新创业 创新发展 高校建设 特色高校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既往大量研究阐明了增龄、心房衰老与房颤的相关性。本文将系统从心房衰老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讨论其通过电重构、结构重构、钙稳态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调控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以上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干预策略,望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衰老 电重构 表观遗传 病理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