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小儿癫痫的诊断中利用视频脑电图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选取已经拟诊的200例小儿癫痫患者,利用视频脑电图对其进行动态的监测,持续的时间为十二小时到二十四小时,至少为一个睡眠周期,在监测的过程中,要对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记录,然后将临床录像资料与已经记录的EEG进行同步回放,同步分析。结果在200例患儿中,有90例患儿得到确诊,占45%,监测到60例患儿发作癫痫,占30%,其中有41例患儿确诊为局灶性的起源,为20.5%,有25例患儿在发病时,脑电图正常,未见异常波发放,为12.5%。结论在小儿癫痫的诊断与定位中,视频脑电图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小儿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致痫灶的定侧及定位价值。方法比较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癫痫波的检出率,分析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痫灶定侧、定位的信息。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和发作时的症状,视频脑电图可为70.65%(65/92)的患者提供致痫灶的定侧信息,可为35.87%(33/92)的患者提供致痫灶的定位信息。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明显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痫灶的定侧及定位信息。

  • 标签: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定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9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儿童进行包括清醒及完整睡眠周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719例患儿平均记录2.8h。其中318例(44.2%)记录到临床事件,其中198例(27.5%)伴同步癫癎性放电。401例(55.5%)在监测中无发作,但288例(40.1%)有脑电异常。总异常率67.7%。结论: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儿童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睡眠周期
  • 简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而音频、视频档案又是档案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音频、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中,不得不遵循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机制,其对于数字信息存储的完整性、持久性和获取信息都有好处,

  • 标签: 数字信息存储 档案数字化 音频视频 长期保存 数字化建设 系统工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根据临床症状拟诊为癫痫的患者共98例,其中49例行常规脑电图监测,作为常规组;49例行动态脑电图监测,作为动态组,对比分析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组检出的脑电图表现异常的机率为42.86%,而动态组的异常率为83.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异常放电检出率高,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癫痫的准确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癫痫诊断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在动态脑电图(AEEG)和常规脑电图EEG)下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32例患有癫痫的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通过24小时的动态脑电图检查得到的结果与常规脑电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132例患者,正常86例(65%);异常46例(35%)。动态脑电图检查132例癫痫患者,正常29例(22%),异常103例(78%),可以得到动态脑电图放电检出率要高于常规脑电图的检出率,在睡眠期的痫样放电率也有所提高。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查原发性癫痫优于常规脑电图

  • 标签: 原发性癫痫 动态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
  • 简介:一个有效压缩方法被基于与在完全上的Gabor字典匹配追求(MP)算法编码原子的顺序索引建议,它有优点与低失真根据实际请求调整压缩比率(CR)。减少计算复杂性也与基因算法(GA)被相结合。然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被在electrocardiography(ECG)的压缩使用它验证,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发信号。模拟结果证明CR能分别地在ECG和EEG信号上与1.06%和2.15%仅仅重建错误在18:1被完成。它与传统的方法,和噪音抑制效果的相比有更高的CR和更少重建错误也被介绍。

  • 标签: 信号序列 心电图 压缩比 脑电图 编码方法 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脑电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可能对脑电图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对脑电图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解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判断药物引起的脑电图改变并与基本脑病变引起的脑电图改变相区别,避免将正常治疗剂量下出现的药物性快波或慢波误认为异常脑电图;二是作为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一个方法或指标,研究药物的时。效及量-效关系。

  • 标签: 浅谈影响脑电图的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结果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 标签: A-V综合症 V型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对儿童脑电图和颅脑CT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关系。方法针对5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同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和颅脑CT检查。结果脑电图显示局部异常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其颅脑CT检查时,产生异常率较高。结论经过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得出,脑电图应当作为患者颅脑CT前的必要检查,并且能够对于儿童癫痫的预测有很多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图 颅脑CT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枕叶癫痫(OL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7例难治性癫痫经过AEEG监测,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及视力视野检测结果确定癫痫起源位置为枕叶,对27例A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OLE的A-EEG特点。结果癫痫起源位置的EEG定位,4例位于枕颞区,4例枕顶区、1例颞顶枕区,18例单纯枕区。发作间期EEG具有以下特征①正常,②慢α节律或广泛θ节律,③一侧枕区脑波被抑制,④一侧或双侧枕区存在异常电活动,异常电活动主要为尖波及尖慢波,⑤病灶周围脑区存在异常电活动,⑥病灶一侧半球各导联均分布有一侧电活动。OLE发作期起始EEG具有以下特征①一侧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②一侧颞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③一侧顶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④半球优势异常放电,⑤无侧别优势。结论OLE具有相应的EEG及临床发作特征,AEEG结合影像学以及视力视野检查结果能有效诊断OLE,为准确定位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枕叶癫痫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结合4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首次发作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及既往史对EEG表现有较大的影响,首次发作越少,异常率越低,3次以上发作的患儿有异常EEG表现的达50%以上,40例预后良好,6例移行为癫痫,此6例EEG脑电图为重度异常。结论热性惊厥及癫痫家族史是否呈局限性发作,首次发作年龄,发作次数是判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电图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的68例患者行常规及动态脑电图检测;结果68例中,常规脑电图检测提示异常32例,异常率47.1%;同期动态脑电图检测示异常44例,异常率77.2%。痫样放电34例,于清醒期4例,睡眠期18例,其中NREMI-Ⅱ期25例,REM期5例。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测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便捷无创,有助于临床诊断癫痫。

  • 标签: 癫痫 常规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方法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及脑电图异常的程度及其分布与正常人对照,并经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D程度越重,脑电图异常越明显。重度脑动脉硬化脑电图均异常,以中度和重度异常为主;中度脑动脉硬化93%脑电图异常,以轻、中度异常为主;轻度脑动脉硬化78%脑电图异常,以轻度常为主。结论在临床上脑电图可以用来作为帮助判断脑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并可以评价脑动脉硬化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脑电图 功能缺失
  • 简介:(上接年2011年第4期250页)病及脑脂质沉着症也可出现GRST。(四)广泛性周期性三相波(GFFW)三相尖波呈周期性再现,分布广泛且以两额为主。许多有意识障碍的代谢性脑病病人均发现有广泛性周期性三相波。有人观察了8例脑电图出现GPTW的病人,有肝昏迷(2例)﹑肾衰及尿毒症(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及Laennecs肝硬变(1例)﹑呼吸机能不全所致缺氧性脑病(2例),其中有6例记录到GPTW,10天后死亡,提示广泛性周期性三相波常见于不可逆的代谢性脑病病人。

  • 标签: 意识障碍 脑电图 脑死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脑病 呼吸机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