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夏鼐《〈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后记》一文原载《文物周刊》第93期,《夏鼐文集》未收,学界基本上未曾给予关注。《夏鼐日记》中记载了该文的撰写缘起及发表始末。整体而言,夏鼐对史岩《敦煌石室画像题识》一书评价不是很高,但对向达抄录的题识评价甚高。该文采用“互证”的研究方法,对《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进行补正,力求得出客观、正确、全面的结论,反映了夏鼐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该文为相关研究提拱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如敦煌洞窟编号等重要问题,夏鼐文中提出的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文的主要材料是抗日战争期间夏鼐在敦煌考察、发掘所得,反映了他不怕困难、忠于学术的精神,亦反映了他与向达、劳斡交谊的点滴。作为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夏鼐对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敦煌石室画像题识 夏鼐日记 夏鼐 敦煌洞窟编号
  • 简介:在云贵高原西南角,茫茫的丛山峻岭之中,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5°00′之间逶迤的昆畹公路,奔腾的怒江,跳跃的勐波罗河,割下了一块2009平方公里的不规则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有一座广采博收万卷集,藏有珍宝门类齐,服务四化高效益,佐我施甸在腾飞的宝库,这就是施甸县档案馆。施甸县档案馆初建于1980年1月1日,库房由两间共38平方米的办公室代替。档案馆的建立,是由于施甸县委和县政府在考查、研究、分析了档案在施甸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悟出了“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坟典萃先知”的道理后才建立的。

  • 标签: 施甸县 勐波罗河 档案馆工作 历史过程 坟典 死亡干部
  • 简介:<正>“金匮、石室”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最原始的档案保管工具和处所。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开始利用“金匮、石室”收藏珍贵档案了。金匮是用金属封缄的柜子,使人不能轻易开启。《尚书·金滕》记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得重病,辅佐大臣周公作策书祭告先王,请以身代,策书就收藏于金匮之中。至于金匮置放何处?

  • 标签: 档案馆 金匮 公元前 收藏 档案保管 先王
  • 简介: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当首推殷墟甲骨文卜辞“燎祭西王母”。战国时期最终写成的《山海经》尚在其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赵宗福博士论证认为: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中代代相传。

  • 标签: 西王母 石室 《山海经》 殷墟甲骨文 大学教授 战国时期
  • 简介:<正>1989年9月,盐源县干海乡村民陈启贵在种树时,发现一座石室墓。笔者之一闻讯后,前往进行了调查。该墓位于盐源县城北7公里干海乡华力村,小地名叫陈家坪的一片台地上。墓为南北向,距地表深度0.7米,未见封土。墓室为长方形,长3.56米,宽1.50米,高1.57米。平顶。墓室全用人工打制的石条砌成。石条长95-115厘米,宽48-52厘米,厚20-22厘米。前端有两扇石墓门,每扇门高160厘米,宽150厘米。墓底全用边长约50厘米的正方形石板铺砌。该墓早年被盗,经清理发现以下文物。

  • 标签: 石室墓 盐源县 石条 五铢钱 石板铺砌 嘉量
  • 简介:敦煌”,旧时“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多元艺术在此融合重构。敦煌大厦地面以上层数为20层,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如何充分利用“敦煌”的品牌效应来提升大厦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打造出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智能化办公建筑,这是本案的重点。

  • 标签: 敦煌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 建筑面积 文化内涵 品牌效应
  • 简介:200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在北京飞碟靶场发现的一座明代宦官墓(M4)进行了异地保护。迁建地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田义墓宦官博物馆。复建后的M4在经过2007年的雨季后没有发生阴漏.证明此次迁建工作是成功的。本文对这一迁移保护过程作了简要记录。

  • 标签: 明代 石室基 迁移复建 文物保护
  • 简介:<正>1989年8月,永城县前窑农民在追捕人獾时,于村西南侧黄土山发现一洞,地、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即派文物工作者前往察看,确认为一座古代墓葬(编为前窑一号墓),随后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黄土山是芒砀群山的余脉,位于永城县芒山镇西北约6华里(图一)。该墓在山北侧,依山而建,早年被盗,墓后部有一盗洞,可通墓室,墓道内填满夯土和塞石,工程巨大,因此,墓道暂未清理。一、墓葬结构及刻划文字一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从墓室可以

  • 标签: 石室墓 商丘地区 文物工作者 墓葬结构 文化馆 文化局
  • 简介:"文翁石室有仪刑,庠序千秋播德馨。"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石室中学承"立志宏远,思济时艰"的古训,铸就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石室文化之魂,使两千多年前点燃的文翁兴蜀的梦想之火在现代石室燎原,朗照着石室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学之路。"锦江春色来天地,石室文风烁古今。"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成都石室中学,位于天府腹地,成都城南,锦江之滨,石室故址。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

  • 标签: 文翁 弦歌不辍 学校文化建设 锦江春色 办学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敦,大也。煌,盛也。”由干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敦煌自古以来便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一席,成为广开西域的标志、丝绸之路的重镇、接触西方不同文明的前沿之地。

  • 标签: 文化化 化基 无以伦比 扬中 立命
  • 简介:道教在敦煌崇佛的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敦煌遗书中道教典籍的斋醮、符、论道、社会经济等文书及道教文学作品作了有益的考述。

  • 标签: 敦煌 遗书 道教
  • 简介:2001年5月30日(农历闰四月初八日),福建省厦门市石室禅院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宝殿奠基庆典法会,有来自香港和本市、区宗教与有部门的领导及各界嘉宾与诸山长老大德居士和信众计一千五百多人参加庆典活动。厦门市原副市长、现任海沧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刘成业先生,

  • 标签: 奠基 重建 石室 2001年5月 海沧投资区 大雄宝殿
  • 简介:“小兵马俑”是对重庆市铜梁县所见明代墓葬中出土的石质仪仗俑的俗称。目前仅在铜梁地区明代墓葬中发现有这种随葬器物。自1973年至今,在铜梁县境内共发现近70座明墓出土这种仪仗俑,出土数量达500余件,但发表的资料极见根据已发表的墓葬资料大体可看出明代分布在铜梁县境内的几个官宦大族如李氏、陈氏、张氏等。2012年11月,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修建过程中发现明代石室墓1座,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铜梁县博物馆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了一套共计17件石质仪仗俑,这套仪仗俑身穿袍裙,头戴圆盆帽或圆形平顶帽,身材大体相当,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铜梁地区的丧葬习俗、礼仪制度等增添了—批新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铜梁县 明代 石室墓 仪仗俑 考古发掘
  • 简介:苏州城西,丘陵起伏,群山逶迤。在这些山头上,有着一个个高起的"土墩"。有的山上只有一个,有的一个连着一个,密集地分布在山顶和山脊上。这些墩,民间有着许多传说。有的说:这是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所筑的"风水墩"。当年张士诚据守苏州,深得民心。刘伯温、徐达虽经一场鏖战打下苏州,但因张士诚的女

  • 标签: 神秘 上方山 建筑 苏州 随葬品 吴国
  • 简介:在鸭绿江和浑江流域的集安和桓仁地区,分布着壁画坟。集安地区确认有一万数千座古坟,壁画坟则为21座。如按古坟群和墓区分别列举,则如下述。

  • 标签: 高句丽 石室坟 朝鲜 文物考古 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