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拘禁技术(JBT)用来治疗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我院介入治疗的60例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通过随机方式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史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具备可比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每例研究对象均患真性分叉病变,两者病人的主支均接受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分支导丝保护技术(JWT),观察组则采用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参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状况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介入法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方面,JBT操作更为简单,且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推行于临床领域。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血管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验证拘禁技术对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前后完成OCT检查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分支保护策略将患者分为拘禁组和未保护组。通过OCT图像计算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分支开口面积差=术后分支开口面积-术前分支开口面积)。比较两组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并在真性分叉病变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再次比较。在拘禁组中,分别比较使用主动拘禁技术和传统拘禁技术者、使用直径>2.0 mm拘禁和≤2.0 mm拘禁者、给予较大球压力(>4 atm,1 atm=101.325 kPa)和较小的压力(≤4 atm)者的分支开口面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拘禁技术参数与分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76例患者,共含有236个分叉病变,年龄(60.7±9.3)岁,其中男性128例(72.7%)。拘禁组67例患者包含71例分叉病变,未保护组123患者包含165例分叉病变(14例患者存在2~3处分叉病变,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故同时出现在了未保护组和拘禁组)。拘禁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未保护组[0.07(-0.43,1.05)mm2比-0.33(-0.83,0.26)mm2,P<0.001],在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结果与之一致[0.29(-0.35,0.96)mm2比-0.26(-0.64,0.29)mm2,P=0.004],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在拘禁组中,使用主动拘禁技术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传统拘禁技术者[(0.43±1.36)mm2比(-0.22±0.52)mm2,P=0.013]。使用直径>2.0 mm拘禁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直径≤2.0 mm拘禁者[0.25(-0.51,1.31)mm2比-0.01(-0.45,0.63)mm2,P=0.020],而给予较大球压力和较小球压力者比较,分支开口面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拘禁直径与分支开口面积差正相关(r=0.344,P=0.019)。结论拘禁技术对分支开口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真性分叉病变。主动拘禁技术和较大直径的对分支的保护作用可能更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三维 分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物涂层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drug coated balloon,DCB)组(29例)和普通(conventional balloon,CB)组(31例)。DCB组使用拘禁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利用DCB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大于CB组[(1.987±0.206)cm 比(1.840±0.18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late lumen loss,LLL)小于CB组[(0.003 4±0.074 4)cm 比(0.061 9±0.063 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CB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恢复情况好于CB组[(56.070±4.527)%比(52.610±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DCB拘禁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更好地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采取拘禁技术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9.4月-2020.11月内接收的6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拘禁技术,对照组进行传统边支血管保护,观察两组患者PCI相关心肌梗死、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进行拘禁技术后hs-cTnl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拘禁技术技术优于传统支血管保护技术,能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边支保护,降低边支丢失风险及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 PCI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边支保护中给予拘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给予传统边支保护技术,观察组行PCI术时给予拘禁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血清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肌钙蛋白(hs-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边支保护中应用拘禁技术治疗可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并减轻心肌损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边支 拘禁球囊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拘禁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对分支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 6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 30例接受双导丝技术治疗(对照组),另 30例接受拘禁技术治疗(研究组),比较治疗参数和随访状况。结果:研究组 MACE发生率 6.67%比对照组 3.33%,差异小( P>0.05),边支闭塞率 3.33%低于对照组 40%( P<0.05);研究组最终分支血流分级、分支开口狭窄度比对照组,差异小( P>0.05),手术费费用、即刻分支血流分级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拘禁技术相比于双导丝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更良好,可降低手术费用和边支闭塞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80例。两组均行主支植入支架术式治疗,对照组分支应用导丝保护,观察组应用拘禁,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支受累率低于对照组,分支受累致T术式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选择拘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对分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拘禁 导丝保护 真性冠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咽鼓管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扩张术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扩张术(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中应用Bakri子宫填塞导管(Bakri)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0例,按照治疗方法区别分为对照组(宫腔填纱)和观察组(Bakri子宫填塞导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感染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出血中应用Bakri子宫填塞导管,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提升治疗效果,减少阴道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阴道感染 出血量
  • 简介:摘要总结了17例患者鼻窦扩张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窦扩张术与现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在手术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之处;术中针对新的手术方式对原有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以适应手术需要。鼻窦扩张术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鼻窦球囊扩张术 慢性鼻窦炎 蝶窦 护理策略
  • 简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较差。咽鼓管扩术作为新方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咽鼓管扩张术相关解剖生理、手术操作、适应证、疗效评估标准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应证 咽鼓管功能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单和双宫颈扩张与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有引产指征应用子宫颈扩张的孕妇116例,其中应用单组58例,双组58例.观察两组护理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妇使用前后宫颈成熟度评分,引产成功及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和双两种子宫颈扩张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均安全、有效,但临床应用中要掌握使用指征.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妊娠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与拘禁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拘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好。(P<0.05)结论 同拘禁技术相比,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支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保证手术效果,对主边支再次狭窄等不良情况进行预防。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扩张训练是治疗麻痹最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和进化扩张训练操作方法以解决不同吞咽问题,此病例个案作为扩张训练改善麻痹临床案例第一手资料,可以抛砖引玉,让我们探索更多更好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吞咽障碍,球麻痹,球囊扩张训练,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割治疗高压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相关性血肿或动脉瘤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尿管在留置尿管过程中,不需要胶布固定,且不易脱出,便于清洗会阴部而被广泛应用。教科书中,留置尿管的长度为普通尿管的长度,尿管按此长度,则插入过浅,部在尿道内充液可引起尿道损伤。我科于2001年4月—2003年5月对80例男患者留置尿管的长度进行观察,避免了上述弊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留置导尿 球囊尿管 尿道损伤 长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