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病变眼底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160例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实施MRI或头颅CT、眼底照相检查及颈动脉超声。评判颈动脉内膜厚度、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颈动脉狭窄分级。结果160例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8例(11.25%),颈动脉狭窄20例(12.50%),任意颈动脉斑块形成116例(72.50%),颈动脉无病变6例(3.75%)。正常30例(18.75%),眼底动脉硬化改变130例(81.25%)。其中Ⅰ级58例(44.62%),Ⅱ级29例(22.31%),Ⅲ级43例(33.08%)。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眼底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相关(P<0.05),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眼底动脉硬化各单项指标以及颈动脉是否狭窄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和眼底动脉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在判断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临床推理价值,有助于颈动脉病变诊断。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病变 眼底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汤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2017年0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48例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抽签单双数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4例。其中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为参照组,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汤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MMSE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参照组(75.00%)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得到改善,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针灸结合通痹益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智力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死后 血管性痴呆 针灸 通痹益脑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48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目标,本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我院同年同月来我院行健康检查人员48例,本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病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血管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所选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所选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收集医院住院治疗伴颈动脉狭窄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比药物治疗及血管较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住院伴颈动脉狭窄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时间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对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新发脑梗死发生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就研究组而言,其治疗后NIHSS评分、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其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介入治疗伴颈动脉狭窄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腔隙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术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针对老年糖尿合并脑梗死病患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和论述。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一年内接受治疗32名老年糖尿合并脑梗死病患一般资料,通过回顾性方式对老年糖尿合并脑梗死病患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临床期间采取针对性合理护理方式,发现32名老年糖尿并发脑梗死病患临床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护理前、护理后对比各分级病患病情分布情况具一定差异。结论此次研究通过对病患给予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定期监测生命指标、适宜运动量、健康教育干预、出院指导干预,可明显提升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老年糖尿合并脑梗死病患护理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老年病患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讨论脑梗死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从而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经诊断明确6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68例脑梗死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方法,观察实施临床护理方法效果。结果经过及时积极救治及有效临床护理,68例脑梗死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20例,无效5例,死亡4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6.76%。结论脑梗死患者多合并有心脏、高血脂、糖尿、高血压等疾病史,因此在积极治疗脑梗死同时,有效临床护理脑梗死患者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效果影响就较大;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 标签: 影响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介入 预后 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行无创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超声( CUS)对误诊漏诊率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79例脑梗死患者( 2017年 10月~ 2019年 8月)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TCD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以DSA 脑血管造影 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检查结果,对比 TCD、 CUS诊断脑梗死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 结果 本组共79例疑似脑梗死患者, DSA 脑血管造影 结果显示,阳性 34例,阴性 45; TCD检出阳性 35例,其中真阳性 33例; CUS检出阳性 34例,其中真阳性 26例 。TCD检查诊断脑梗死准确率( 96.20% )较 CUS( 79.75%)诊断高, TCD检查诊断脑梗死漏诊率( 2.94% )、误诊率( 4.44% )较 CUS( 23.53%、 17.78%)诊断低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心脑血管科 2017年 6月~ 2019年 1月收治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 196例 ,研究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 96例为糖尿病患者 ,分析葡萄糖耐量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两种方法筛查糖代谢异常患者结果。结果疑似糖代谢异常 196例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 96例 ,非糖尿病患者 100例 ,其中 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37例 ;196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133例 (67.86%);糖耐量检测糖代谢异常准确率 (63.16%)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准确率 (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空腹血糖检测方式相比较 ,采用葡萄糖耐量检测在心脑血管患者中筛查糖代谢异常病例准确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脑血管 糖代谢 糖耐量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心脑血管科 2017年 6月~ 2019年 1月收治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 196例 ,研究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 96例为糖尿病患者 ,分析葡萄糖耐量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两种方法筛查糖代谢异常患者结果。结果疑似糖代谢异常 196例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 96例 ,非糖尿病患者 100例 ,其中 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37例 ;196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133例 (67.86%);糖耐量检测糖代谢异常准确率 (63.16%)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准确率 (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空腹血糖检测方式相比较 ,采用葡萄糖耐量检测在心脑血管患者中筛查糖代谢异常病例准确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脑血管 糖代谢 糖耐量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64排CT头颈血管及成像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进修单位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VR、SSD、MIP和VE技术重建三维头颈动脉图像,将其应用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患者头颈动脉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58例,头颈动脉狭窄者53例,正常7例。头颈动脉狭窄者中单纯动脉狭窄有22例,单纯颈动脉狭窄有24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者有12例。结论64排螺旋CTCTA检查显示脑梗死成因一项有临床价值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效果
  • 简介:【摘要】 脑梗死我国老年群体常见多发,一旦发生将会威胁患者生存,并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导致大部分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表现出强烈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疗效预后。故临床医务人员认为予以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并促进其生存质量提升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护理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死 抑郁情绪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