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基础治疗和针对性处置后51例患者均顺利愈合,其中47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18天,随访3~6个月无切口裂开或感染发生。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是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术前预防、早期诊断、适时对症处理可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68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频电刀的应用,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手术暴露时间长短的关系。结论围手术期,手术期合理处理,正确熟练掌握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高频电刀的合理应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早期采用TDP照射及换药时采用挤压排液法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高频电刀
  • 简介: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易致细菌入侵继发切口感染;及时预防和处理切口脂防液化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肪液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单因素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9例脂肪液化患者护理后都均痊愈,未发生感染。结论对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康复效果;同时在手术前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于术后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指出影响的主要条件,为今后类似案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的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的概率。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将2016年我院全年198例剖宫产手术作为研究总体样本,将其中发生了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9例案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剖宫产脂肪液化状况的179例案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病例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两组之间的产妇年龄、BIM指数,以及产妇的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结果2016年剖宫产手术的198案例中,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案例19例占9.7%,对照组案例179例占90.3%。结论通过对于产妇案例的研究发现,年龄、腹部脂肪厚度和产妇的身体状况是影响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剖宫产 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15.01-2021.10时间内,于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及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统计组间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6.912,t2=5.650,)。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手术 优质护理 住院时间 切口愈合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23例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9~37d愈合,平均17.3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较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过度牵拉、术前软组织损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骨科手术术后 切口 脂肪液化 病因分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新型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新型的微波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 3 ㎝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 3 ㎝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及手术的侵入性操作也会刺激皮下脂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增加脂肪液化发生几率,包括挤压、结扎、钳夹等在内的操作都含有较高风险。         过敏体质、瘢痕体质患者因对缝合切口线、线结等异物排斥反应过大也会增加脂肪液化风险,缝合时若脂肪层有残留死腔也会导致渗液引流不畅,在炎症介质下发生液化,缝合打结时结扎过紧会影响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导致无菌性坏死。因此妇产科腹部手术操作中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缝合操作准确精细、做到彻底止血、不留死腔精准缝合切口才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几率,要注意封闭切口时边缘略有张力,对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患者减少操作刺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二期缝合处理。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临床应对引发腹部切口的风险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量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笔者收集医院妇产科共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部手术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换药、切口加压包扎(腹部压盐袋)、清创缝合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53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病人中,肥胖26例,糖尿病7例,贫血6例,咳嗽4例,滞产4例,使用电刀者9例。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液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归纳法,对其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做出总结。结果42例患者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随访6个月,无一例感染及切口开裂。结论针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及时正确治疗,可促进液化切口一期愈合。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