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引流预防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肥胖患者腹部手术107例,按手术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切口引流),其中对照组54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切口内不置引流;治疗组于前鞘和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对照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9例,平均住院时间17.5天;治疗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11.5天。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切口内置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标签: 肥胖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992例剖宫产术病例,其中1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1.3%。结果孕妇体型肥胖、妊娠合并贫血、术后进食不佳、产程延长、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次数多、破膜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造成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在孕期注意预防肥胖,术前积极纠正贫血,产程观察过程中阴检查及肛查不要过于频繁,胎膜早破要及时处理,手术操作轻巧、准确,尽量减少组织挫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术期静滴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

  • 标签: 剖宫产 横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草药对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均采用中草药清洁换药。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无需二期缝合。结论中草药对切口愈合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切口愈合不良 清洁换药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48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病人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1.85%。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合并慢性病、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处理及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时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院近年来针对产科剖宫产术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对患者饮食、康复指导,及时消除术后切口疼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通过对本院1185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愈合好,均痊愈出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院外科2004年至2009年腹部手术,术后32例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腹部切口裂开与感染、术后腹内压升高、缝合不当及全身情况较差有关。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 标签: 切口裂开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产妇20例。结果在产妇产后因内诊次数多、产程长、破膜时间长、试产失败、羊水污染、急诊手术、贫血、肥胖、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提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结论在产妇剖宫产后切实做好腹部切口护理十分重要,能够及时获取切口感染现象,予以早期处理,将缝线拆除,实施彻底清创,且每天都需要进行换药,在微波理疗之后实行二期缝合切口,利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促使切口早期愈合。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愈合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皮下脂肪缝合与否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层间断缝合法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观察组采用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的方法优点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腹部横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腹部切口肥胖患者中,探究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在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价值及使用重要性。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肥胖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完成此次研究,平均划分为置管组和无管组,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结果 腹部切口置管组患者愈合率高于无管组患者愈合率,分别为80.65%和61.29%,且置管组的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无管组,置管组脂肪液化率仅为6.45%,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无管组脂肪液化率为32.26%,并发症率为38.71%,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 防治 肥胖患者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3例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健康指导,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和加强护理,823例患者住院7d~15d切口均愈合出院。结论对剖宫产腹部切口进行系统的护理,对不良症状进行有效分析,能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1月~2011年12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症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切口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对比。方法将5年来我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共65例进行分组。将其分为2组感染组(n=65)和非感染组(n=30)。65例切口感染的病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把它们分为3个亚组A组(n=48)术后3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B组(n=17)术后5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30例腹部非感染性伤口裂开,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把它们分为2个亚组A组(n=18)术后3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B组(n=12)术后5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将各组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感染切口的早期切口撑开引流具有愈合时间短,愈合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与后期切口撑开组相比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早期放置引流者术后愈合时间长。结论腹部切口感染预防性撑开引流吗,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腹部切口护理措施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腹部切口的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切口的疼痛,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68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频电刀的应用,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手术暴露时间长短的关系。结论围手术期,手术期合理处理,正确熟练掌握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高频电刀的合理应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早期采用TDP照射及换药时采用挤压排液法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高频电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妇科手术患者护理腹部切口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38例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如何。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护理以后已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护理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尽早出院。

  • 标签: 腹部切口 妇科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