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老子》一文,作者将其所宣扬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都归于"道"之下,为让人们清晰地把握其抽象之"道"的本质与精髓,作者创造诸多意象,水意象堪称为其中最接近"道"本质的意象,即"水几于道"。本文力图从《老子》水意象基本表现、哲学意蕴、审美价值三方面,全面探讨水意象建构的特殊涵义。

  • 标签: 老子 水意象
  • 简介:《青楼梦》继承了古典文学中的蝴蝶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蝶恋花""蝴蝶梦"寄寓了理想人生、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浮生若梦"的悲凉意识,以"蝶化仙"为故事结局,加深了这一悲凉意识,并表达了"情之永恒"的灵魂自守。《青楼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标签: 蝴蝶意象 中心意象 悲凉意识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门”并非一个少见的意象。“门”的形成和意象化象征了自我和社会两个世界的区分和隔离。而在士大夫文人的笔下,“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寄寓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自甘寂寞,自珍操守,抗拒尘嚣俗流,注重素心默契的士大夫情怀。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还有“闺门”的意象,表现为对女性操守的规范,所谓“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唐·宋若华《女论语》)。多少女性在闺房内“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蓬门自珍”和“闺门谨守”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律操守和压抑自然人性的局限。

  • 标签: 意象化 象征 元杂剧 自然人性 杜甫 陶渊明
  • 简介:1“狼”和“龙”西方文化中,“狼”有如中国的“龙”。都是文化意象。都是动物的图腾。都象征着非凡的力。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发展常演常新。龙有麒麟的头、蟒的身、鹰的爪、龙是自然力的集合,象征着超自然的

  • 标签: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 文化意象 现代文明 艾略特 上帝
  • 简介:<正>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美国出现了富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深层意象派诗歌,带头人是罗伯特·布莱(RobertBly,1926—),骨干成员有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1927—1980)、路易斯·辛普森(LouisSimpson,1923—)和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Stafford,1914—)等。布莱很早受荣格的影响,创作超现实主义诗歌。1956年,他去挪威奥斯陆教书时开始对智利的聂鲁达

  • 标签: 意象派诗歌 现实主义诗歌 诗歌理论 象征派诗歌 艺术手法 潜意识
  • 简介:本文讨论洛夫近晚期的作品,以转喻的接续性作为论述的焦点。洛夫作品中,一方面,意象的诞生似乎有雅克慎选择轴与接续轴的影子,但另一方面,诗性的浓郁却超乎这种理论术语的界域。与众多诗人不同的是,洛夫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理论,但却与这些理论似有似无地呼应,因此也完全摆脱了这些理论可能产生的框架。洛夫如此的诗作因此既有现当代精神,又能让意象悠游自在且富于生命感。本文将讨论他意象中,时间接续的诗性,空间接续的诗性,逻辑接续的诗性,对比接续的诗性,接续与选择互动时的诗性,接续与选择的融合。本文的结论是:洛夫近晚期作品中,接续性意象浓郁的诗性,在于诗作中自然、动人、深邃的生命感。

  • 标签: 接续性 选择性 雅克慎 诗性 似有似无的技巧
  • 简介:本文以国际比较为参照系,从文明史的视角,考察了《圣经》文学中的一节,即雅2:8-17。重点考察了羚羊、小鹿、斑鸠、鸽子、狐狸等动物意象。对于原文中的呼格用法,巧用代词等复合意象分析较为细致深入。立论中详尽考察了中外文史料,使立论在文本分析与考史求证中得到深化。

  • 标签: 圣经 雅歌 比较研究 意象
  • 简介:《魔鬼情人》是英国杰出小说家伊丽莎自-鲍恩的短篇佳作。作者巧妙的运思、绝伦的建构、纯真的情愫、细致的描写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战时的伦敦为背景,以爱情为主题,在诡异迷离的气氛中,细腻地描绘了“二战”期间挣扎在战争和情人双重阴影下的一位平凡女性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战时女性心理上的恐惧和情感历程上的挫折和磨难。本文拟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该作品中的人物意象、物质意象和场景意象,了解该小说的独特意义,挖掘意象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魔鬼情人》意象 战争创伤 人鬼情
  • 简介:李强诗歌中表现出的质朴的浪漫、轻盈的思考、琐碎的诗意以无限贴近生活的方式均匀散布在诗歌框架中,具体呈现为风、草木、萤火、泥土、雪地等自然意象的大量使用,草木枯荣、时间短长、哀与喜、痛苦与欢乐种种人生况味闪烁着诗人向上而充盈的生命意识。李强的诗歌常对所经历的世界表达关注、欣赏、热爱,除了张扬生命礼赞外也常隐含对生命存在的思考,面对苦难和痛楚,人除了一蹶不振,还可以选择坚强,过去已逝,未来可期,这也是始终飘扬于李强诗歌意象上的一面生命旗帜和标签。

  • 标签: 李强 意象 生命意识
  • 简介:在《离骚》中:“美人”意象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即以美人自比;以神女(传说中的“美人”)比君王;以弃妇(被抛弃的“美人”)比逐臣。对“美入”意象的分析还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屈原的处境及其悲剧性格的症结所在。

  • 标签: 《离骚》“美人”屈原性格
  • 简介:<正>一、审美意象中“情”对“景”的辐射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情”与“景”的统一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从叶赛宁一生创作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他所有的审美意象中的“景”,都受到他特有的复杂之“情”的强烈幅射,从而形成了他独特而浓郁的抒情风格。由于“情”在诗歌中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的诗人一向把其看

  • 标签: 叶赛宁诗歌 基本结构 田野 审美意象 天空 意象派
  • 简介:<正>关于《哈姆莱特》的意象意象模式,西方当代评论家曾作过极细致的研究论述,如30年代初卡罗琳·斯珀津就提出了著名的疾病说,接着沃尔夫冈·克莱门提出了腐蚀、腐化说,威尔逊·奈特提出了死亡说,50年代麦纳德·曼克则力主表里不一、神秘、绝望说,70年代T·麦卡林顿提出了乖戾混乱说,但由于他们就事论事,各执一隅,因而最终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只要翻翻作品就可看得明白,在《哈姆莱特》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象,其种类丰富多样,根本不象上述评论家各自所坚持的那样单调划一。同时,有很多意象在作品中被反复重复强调,很难说哪个是主导性的,哪个是辅从性的。所以,与其去论它们的上下主次,倒不如将它们视作是平等共存的更恰当些。这些意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 标签: 《哈姆莱特》 意象模式 莎士比亚 克劳狄斯 死亡意象 作品
  • 简介:<正>布莱克(1757-1827)生前文名寂寞,死后才被重新发现,并被称为“第一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当之无愧。他崇尚自然,反对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强调想象,反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新古典派的所谓“模仿自然”的理论。诗歌创作上,他大胆实践,努力创新,这一切使得他与众不同,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诗人。

  • 标签: 意象解读 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文学史 莱克 英国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
  • 简介:鲁迅是擅长书写和描摹意象的高手,手杖意象作为鲁迅小说中出现不多,却独特深邃的塑造,无疑也值得仔细探勘。本文力图聚焦手杖意象及其变体,借此发现其隐喻层面的权力和话语关系,在揭示出它作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逻辑张力的同时,手杖如何执行并纠正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的相关理论。

  • 标签: 鲁迅小说 手杖 权力
  • 简介:喜剧性死亡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美学意象。作为与古典式悲剧相对的美学要素,喜剧性死亡因其独特的"陌生化"效果而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复杂心理,留给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本文通过对喜剧性死亡意象的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揭示了文学作品中死亡喜剧性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

  • 标签: 喜剧性死亡意象 黑色幽默 情感 理性 情境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博尔赫斯创作了大量的迷宫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迷宫小说家。其迷宫小说构设了大量的迷宫意象,形成了以空间迷宫、时间迷宫和字母迷宫为主序列的迷宫意象群。其空间和时间迷宫被用以揭示世界即迷宫的生存论主题,字母迷宫则成为博尔赫斯进行元小说自省的重要手段,也是博尔赫斯文学本质论的一种隐喻。博尔赫斯的迷宫意象和迷宫小说,表达了作者位于哲学根部的生存论焦虑,并引领了西方文学的后现代转向。

  • 标签: 博尔赫斯 迷宫意象 空间迷宫 时间迷宫 字母迷宫
  • 简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特别是人物名字的意象应用十分精彩。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合成空间理论从认知层面对《红楼梦》中"鸟"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简要个案分析,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合成空间为理解这部名作的意象组合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

  • 标签: 合成空间 映射 投射 意象
  • 简介:李商隐诗具有极高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不同于李白诗的豪放壮浪,不同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不同于李贺诗的冷怪幽峭,因为它更多地带有凄恻和幻灭的悲剧特征。美(美的理想、爱情、人生)的幻灭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最根本原因,这大致包含如下四层意义:悲剧性的时代——唐王朝由盛而哀,江河日下,国祚将沦,不可逆转;悲剧性的人生——李商隐一生仕宦生涯和爱情生活的幸与不幸;悲剧类的情怀——在时代和生平中郁结成的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悲剧意味的意象——诗歌中美好但又

  • 标签: 李商隐诗歌 意象分析 《锦瑟》 沉郁顿挫 李白诗 仕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