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药物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损害,病程在3个月以内。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目的讨论治疗急性药物损伤药物。方法通过诊断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西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损伤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 标签: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损伤常见三类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2.1%)、中草药(23.7%)和感冒药(10.55%)。急性药物损伤的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51.3%),混合型次之(28.9%),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19.7%),其中,肝细胞型和混合型的重症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而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的重症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4和P=0.516)。此外,有慢性基础病的急性药物损伤患者与无慢性基础病患者相比,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国内外各地区引起药物损伤药物谱并不一致。混合型药物损伤较易发展为重症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是影响药物损伤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特点分析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48例急性药物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损害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减少其发病率。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急性药物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苷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苷治疗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苷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苷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苷治疗组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苷治疗组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苷治疗组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苷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药物损伤的发病特点、分型、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73例急性药物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总结这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结果51.45%的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中肝细胞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58.96%,大部分患者停药或换药并经过保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7例(4.05%)的患者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药物损伤无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多种药物可诱发,抗细菌药物、抗结核药以及中药最常见,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用这些药物时谨慎,并加强对肝功能的监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转化为衰竭,应及时发现、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发病原因 预后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药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于我院治疗的老年药物损伤患者共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n=25)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n=25)患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常规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人急性药物损伤,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明显趋于正常,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复方甘草酸苷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致急性药物损伤(ADILI)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引起药物损伤前3位的药物是中药91例(49%)、抗生素41例(22%)、解热镇痛药23例(12.4%);临床分类药物肝功能衰竭8例(4.4%)、急性药物损伤93例(50%)、慢性药物损伤83例(44.6%)、药物肝硬化2例(1.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97例(52.7%)、胆汁淤积型35例(18.8%)、混合型55例(29.6%)。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或窦周混合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可见吞噬色素的Kuffer细胞。治愈79例(42.5%),好转102例(54.8%),无效5例(2.7%)。无一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特征。

  • 标签: 西药致急性药物 肝组织病理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用药发生肝脏损伤的原因,并研究其相应针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因药物损伤而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造成其肝脏损伤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引起患者发生肝脏损伤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中成药、抗癌药物以及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等,其原因以中药的过量使用为主,其次为镇痛消炎类药物,由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药物机理了解不全面,导致药物的滥用,进而致使患者发生以恶心、疲惫、尿黄和黄疸为主要类型的肝脏损伤。绝大多数患者进行针对性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结论在选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药物,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应增强能力,了解药物机理,及时防治患者在治疗中因种种原因发生的药物损伤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剂科 病因分析 临床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衰竭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临床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38例因药物引起的损伤病人,以加深对药物损伤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8例药物损伤病人的症状、体征、嗜酸细胞计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B超、既往史、用药史、以及治疗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损伤药物很多,该文中抗结核药引起的10例;抗感染药8例;抗甲亢、降糖、心血管药物8例。解热镇痛药物5例;中药5例;其他2例。多药物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是药三分毒,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损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服用史,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平时用药时首先考虑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能单用的首先考虑单药应用,并注意疗程。

  • 标签: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药物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药物损伤患儿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选病例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结果入选病例男女比例2016,年龄5个月~14岁不等引起损伤药物有抗菌类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化学药物等,患儿多有乏力、发热、皮质、消化道症状、过敏反应等症状,病理学特点主要为汇管区不同程度扩大、水肿、间质内混合炎细胞浸润,实质内中央静脉周围有灶性或融合性坏死,对症治疗后36例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小儿药物损伤以混合型最为多见,联合用药是引起小儿药物损伤的重要原因,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 药物性 肝损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损伤(DILI)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结局,为规避发生风险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的384例DILI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史、损伤临床分型、损伤程度分级和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DILI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49.7%(191/384)。引起DILI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抗菌药物(40.6%,156/384)、抗结核药(20.3%,78/384)和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15.6%,60/384)。提高免疫类中药汤剂引起的DILI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占65.0%(39/60),高于肝细胞型18.3%(11/60)和混合型16.7%(10/60)(χ2=40.650,P<0.01);抗肿瘤化疗药引起的DILI以肝细胞型为主,占56.8%(25/44),高于胆汁淤积型27.3%(12/44)和混合型15.9%(7/44)(χ2=17.659,P<0.01)。4级损伤患者治疗无效的比例(5/10)和5级损伤患者死亡的比例(8/8)均高于较低级别的损伤组(χ2=157.218,P<0.01;χ2=320.917,P<0.01)。结论DILI的发生风险和损伤的临床分型与药物种类有关,损伤程度重者疾病预后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抗菌药 抗结核药 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