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其中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及不适症状,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诊断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电脑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37例疑似缺血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健康受检人37例作为对照组(体格检查包含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统计并对比两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PI(搏动指数)。结果观察组共检出颈动脉狭窄25例,检出率为67.56%;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8例,检出率为75.67%;对照组共检出颈动脉狭窄3例,检出率为8.10%,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例,检出率为16.21%,在缺血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对照组Vmean及PI指标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平均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缺血疾病实质上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研究治疗领域里,成为热点研究项目之一。本文阐述了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的概念;分析了其血流图情况;综述了目前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等为靶标的治疗原发性眼缺血疾病药物和方法,其中以诊断和防治为研究着力点的研究,正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的重点,并在系列研究学者中,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发生脑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受伤之后会迅速出现较多轻微外伤和梗死症状,其中大面积梗死较少,多发生与基底核区,以小梗死或腔隙性梗死为主,并且大多意识障碍不明显,多为枕骨、仰面摔伤。在诊断时,排除外脑挫伤和外伤史之外,结合CT/MRI便可确诊。临床上治疗小儿脑损伤后脑缺血疾病大多采用抗凝、小剂量脱水、神经营养剂、解除血管痉挛、扩容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并且预后情况良好。

  • 标签: 小儿 脑损伤 脑缺血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血管病患者4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分析组患者则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长于分析组患者,分析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相比于单纯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护理体会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卒中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卒中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缺血疾病实质上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研究治疗领域里,成为热点研究项目之一。本文阐述了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的概念;分析了其血流图情况;综述了目前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等为靶标的治疗原发性眼缺血疾病药物和方法,其中以诊断和防治为研究着力点的研究,正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眼缺血疾病的重点,并在系列研究学者中,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血管疾病进步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06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给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比其临床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椎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颈外动脉狭窄以及颈总动脉狭窄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95.3%、55.7%、61.3%、73.6%,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5.8%、42.4%、49.1%、59.4%,差异明显(P<0.05),具有组间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效果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明确诊断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而有效给患者进行治疗,改善其预后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颈部血管彩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动脉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TCD微栓子监测(MES)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73例患者给予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患者存在颈部斑块、不稳定性斑块以及内膜增厚时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无以上症状的患者MES阳性率,P<0.05。结论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以及TCD微栓子监测的诊断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TCD微栓子监测(MES)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缺血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缺血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的静脉溶栓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局域卒中急救网络提高急性缺血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建立"天河局域急性缺血卒中急救网"后的数据库,将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分为综合卒中中心院内首诊组(院内首诊组)、网络医院转诊组和非网络医院转诊组,比较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穿刺时间、发病-首次再通时间和3个月功能预后情况。结果2015年10月-2017年7月共93例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院内首诊组37例,网络医院转诊组31例,非网络医院转诊组25例。三组间发病-入院就诊时间、发病-穿刺时间、发病-首次再通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非网络医院转诊组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三组3个月非残疾(改良Rankin评分≤2)比例分别为60.00%、45.16%和28.00%,其中院内首诊组预后与网络医院转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但院内首诊组明显优于非网络医院转诊组(P=0.039)。结论局域卒中急救网络建设可以缩短急性缺血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卒中网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中心 血管内治疗
  • 简介:1前言急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1-2]。据统计,2013年中国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14.8/10万,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14.8/10万[3]。目前,急性缺血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急诊 系统建设 网络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对急性缺血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缺血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对患者加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点,对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患者GCS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损伤患者采用纳洛酮加以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其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也得以改善,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这6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其中经过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以后有50例患者的病情好转,12患者预后不良。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在有效的溶栓时间窗内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偏瘫,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时间窗 救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血管病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膜增厚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