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栓治疗对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参与就诊治疗的80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动脉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较好,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复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恢复较好。结论对缺血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脉加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有效率,对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适合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治128例此类患者,均给予介入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再通116例(90.63%),不通12例(9.37%):术后出现观察处渗血23例,心率减慢10例,血压下降25例。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40例。观察两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高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术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情况。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高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比较
  • 简介:近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团队发表在StemCellResearch&Therapy上的一篇题为(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强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该文章阐述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为理论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疾病 胎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直到现在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急性期血压过高容易引起脑水肿,血压过低则出现脑血流灌注不足,是否需要降压(或升高血压),何时降压,如何降低血压,以及降压对愈后影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一线,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脑水肿 脑血流灌注不足
  • 简介:摘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急性缺血脑中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和处置手段陆续出现,提高了闭塞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了缺血大脑损伤的发生率;血管内治疗和扩大溶栓时间窗等方法,提高了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愈后。当前我们面临着,回顾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及其相关数据的问题,以及回顾临床介入治疗脑中风新技术的问题,同时介入治疗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缺血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将患者分成三组,即高危组、中危组以及低危组,其中高危组30人,中危组60人,低危组60人。对所有患者每月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缺血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彩色超声多普勒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缺血血管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缺血血管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组44例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血塞通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血管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缺血 脑血管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急性缺血脑中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和处置手段陆续出现,提高了闭塞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了缺血大脑损伤的发生率;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愈后。当前我们面临着,回顾临床介入治疗脑中风新技术的问题,同时介入治疗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60例患者均实施CT血管成像检查,60例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均随访三个月,分析比较急性缺血小卒中复发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经检查显示,25例血管正常,30例血管狭窄,5例血管闭塞,随访三个月发现,60例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0.00%,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对预测急性缺血小卒中患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CT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小卒中 复发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心个脑卒中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后低于参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92.1%高于参照组68.4%,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