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70例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由低至高Gensini积分四分位分组后,hs-CRP在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 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09年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865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6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57人次,占59.38%,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34人次,占35.4%,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负荷过重1人次,占1.04%,其他反应4人次,占4.17%。结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及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的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献血次数 献血量 预防
  • 简介: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甚至抢救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输血也会发生不良反应。随着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输血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急性溶血和细菌污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输血反应已极大降低,但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等仍时有发生。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希望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输血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 简介: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发现了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一些献血不良反应,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输血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斑疹,呼吸困难等。为了解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特点,有效防范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我市2011-2015年临床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输血品种 输血次数 非传染性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输血传播疾病及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率低,其临床疗效好于手工采集血小板。因而,机采血小板日益受到重视〔1-2〕。但是,机采血小板体外循环血量大,并且需要输入一定量的抗凝剂和生理盐水,一部分献血者会出现献血反应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体温
  • 简介:目的:探讨TAFI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00例MI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多态性。结果:CPB2基因G505A位点的3种基因型(G505G、G505A、A505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35%)、54(54%)、11(11%)和32(35.6%)、46(51.1%)、22(24.4%),等位基因G、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62.0%)、76(38.0%)和110(61.1%)、70(38.9%);C1040T位点的3种基因型(C1040C、C1040T、T1040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2%)、53(53%)、15(15%)和31(31.4%)、49(54.4%)、10(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8.5%)、83(41.5%)和111(61.7%)、69(38.3%),2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505A位点:χ^2=1.6757,P=0.8524;χ^2=0.7881,P=0.6973;C1040T位点:χ^2=0.6482,P=0.3958;χ^2=0.7231,P=0.5291)。结论:编码TAFI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基因多态性与MI没有明显关系。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凝血酶激活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肌梗死
  • 简介: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于输血24h内的为急性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循环负荷过重、低体温、电解质紊乱等。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简介:因ABO、Rh血型不合或ABO、Rh血型系统之外的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但是,输血后不明原因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却十分罕见。我院近来发生1例罕见的输血后原因不明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反应 溶血性 急性 相容性检测 ABO血型 RH血型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羟乙基淀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采集自体血至储血袋,然后分别静脉输注等体积的国产、进口羟乙基淀粉130/0.4,自体血于术中或术后输注。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中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术前、术后24h及48h的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1)与术前比较,2组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Hb、Hct均有一定下降(P〈0.05),尤其在自体血回输前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内。2组各时点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PT、APTT、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24h及48h的β2-MG、BUN及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组各时点β2-MG、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剂应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羟乙基淀粉 国产 异位妊娠 肾功能
  • 简介:为了解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同输血反应的比例,不同输血反应与所输血液(成分)、输血史、孕产史、年龄及输血反应后再次配血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2004-10-04—2011-02-30乌鲁木齐地区临

  • 标签: 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低钙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对高危群体进行积极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大连血液中心2015-01-12月机采血小板8542人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献血次数及捐献量不同,分成3组进行χ~2检验。结果:3组数据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初次,捐献2个治疗量献血者更易出现低钙反应,采血前做好充分的宣教工作,并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采血中使用加热毯,覆盖穿刺手臂,可预防及减少低钙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低钙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体输血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及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40例,血红蛋白65-75g/L,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不给予输血治疗,试验组患者20例,给予输注少白红细胞2-4U,并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d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A、IgM、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1d试验组患者,NK细胞、CD3^+、CD4^+、CD4^+/CD8^+较输血前显著减少(P〈0.05);输血后1d,试验组患者IgG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A、IgM变化不显著(P〉0.05);输血前、输血后1d2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异体输血对纠正患者失血性贫血有疗效,但对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明显;对于异体输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异体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免疫功能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性抗体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致回忆性迟发型溶血反应的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采用ANH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6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h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血液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1)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O3-、BE、LAC等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术后1h的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恢复正常。(3)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h和24h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血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目的:①对我院输血科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评价;②从输血反应的层面,探讨输血发展的方向。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结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①未发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总计917人次;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成为个例,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确是大面积存在,且不受重视。结论:①我院输血科很好地保障了临床的安全用血任务;②控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以后输血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展方向
  • 简介:目的:观察储存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不同储存时间功能变化。方法:留取10份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静脉血各20ml,ACD-B抗凝,4℃保存。分别于储存第0、1、2、3、4、6天各取血2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博纳无血清选择性培养液培养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储存时间培养的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率。结果:我们在预试验中对储存血NK细胞进行长达30d的对比观察,发现血液储存第6天之后所有的NK细胞已经不能被激活。因此本研究仅观察储存≤6d的NK细胞功能变化。储存2d后的NK细胞激活率和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储存时间延长,NK细胞激活的百分率逐渐减低,至第6天时细胞激活率只达第0天的11.2%(P〈0.01)。储存6d后诱导培养的NK细胞杀伤活性(28.73%)明显低于诱导前(杀伤活性44.45%)(P〈0.05);血液储存时间对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储存前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分别为:(33.94±2.92)%、(77.11±6.87)%和(80.97±7.76)%,显著高于储存6d后[分别为:(24.53±2.83)%、(63.93±6.56)%和(73.84±7.21)%](P〈0.05)。结论:储存血中能保持NK细胞功能和活性最长时间为6d;在≤6d时间内NK细胞功能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变弱。

  • 标签: 血液 储存 NK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