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外伤性心肌损伤是钝性胸部外伤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其最常见的症状是非特异性胸痛,其次为室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肌坏死标志物轻度升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我院接收1例外伤性心肌损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经过相应检查除外了急性心肌梗死,此类患者应引起各专业医生的关注,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

  • 标签: 外伤性心肌损伤 T波倒置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酶的作用,冠心Ⅱ号组大鼠血清中CK

  • 标签: 冠心急性心肌梗塞 大鼠心肌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急性有机磷酯类农药对心脏的损伤作用。方法住院治疗病人分别在入院24小时和入院6天两次检查心肌酶学,加以对比。结果心肌酶值升高可以作为急性有机磷酯中毒病人心肌细胞损伤的依据。结论急性有机磷酯类农药中毒对心脏的损伤是可逆的,也是可以早期预防的,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有机磷酯类农药 心肌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膜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堆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NSTEMI诊断相对更困难。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牙痛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1.0g,滴注约2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四肢抖动。立即停止滴注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无缓解,遂急诊入院。入院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心肌缺血,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T(TnT)0.033ng/ml,肌酸激酶(CK)175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95μg/L,乳酸脱氢酶802U/L。入院后约0.5h患者出现喘憋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吗啡、托拉塞米、多巴胺、硝酸甘油、二羟丙茶碱等对症治疗;后约4.5h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约7h复查示TnT0.551μg/L,CK-MB15.43μg/L,肌红蛋白149μg/L;5d后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肌钙蛋白、CK-MB和肌红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方法对92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进行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结果发病后3hcTnT阳性检出率为53.8%,明显高于CK(20%)、CK-MB(23.1%);中毒后5dcTnT阳性检出率为69.2%,而CK和CK-MB仅为8.0%和4.0%。结论(1)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者存在急性心肌损伤;(2)血清cTnT能早期确切诊断急性心肌损伤,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 标签: 急性中毒 氟乙酰胺 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并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肌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心肌肌钙蛋白T和肿瘤坏死因子两指标测定,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内15例APACHEⅡ≥16危重病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危重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其中死亡组又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②危重病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亦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且其中死亡组也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③在危重病患者发病后第4、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与肿瘤坏死因子浓度间存在正相关(r4=0.7215P<0.01,r24=0.7705P<0.01)。结论①在危重病患者中存在着急性心肌损伤,且与心肌损伤患者的预后相关。②肿瘤坏死因子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损伤机制 危重病 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T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高位脊髓损伤后6小时(A组)、12小时(B组)、24小时(C组)、48小时(D组)五组(n=6)。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高位SCI大鼠模型。分别于6、12、24和48小时时点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蛋白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与S组比较,高位SCI后各组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cTnI在6小时、CK-MB于12小时达峰值,CK及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于24小时达高峰;C与D组相比上述各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S组(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SCI后各组大鼠心肌损伤表象,其中以12小时出现肌丝灶样溶解、肌节大量崩溃、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大量移位和空泡变性,最具代表性,而24小时后趋向损伤减轻。结论SCI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呈动态变化,SCI后48h仍未回复正常,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证实高位SCI急性期发生大鼠心肌损伤,且24小时后趋向减轻。

  • 标签: 高位脊髓损伤 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I 钙敏感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实验组,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结果:实验组的TnI、NT-proBNP、CK、CKMB、HBDH、LVEDD更高,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并发生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未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上升,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可对心力衰竭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疗效促进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CTnI、DD、CRP、UA、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DD、CRP、UA、CKMB的含量和活性,并与冠心病(CH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的CTnI、DD、CRP、UA、CKMB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TnI、DD、CRPUA、CKMB各自的特点不同,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损伤 生化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椰子壳挥发油抗急性心肌梗死(AMI)诱发的心肌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灌胃给药)、椰子壳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雾化给药)。除假手术组不结扎动脉外,其他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大鼠模型,从造模当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于实验的第8天处检测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病理改变(HE染色)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雾化给药椰子壳挥发油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挥发油高、中剂量组CK-MB、cTnI、cTnT3项指标改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病理损伤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挥发油高、中剂量组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椰子壳挥发油可以改善梗死后缺血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对AMI诱发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椰子壳挥发油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机制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如神经体液机制等。AMI患者存在高龄、合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时,发生AKI的风险更大。心、肾生物标志物可用于AMI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本文主要综述了AMI后AK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摘要:以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三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采集患者血清,应用干式的免疫荧光法检查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析两组结果各指标的表达差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三项指标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现的特异性标志物,三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延长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QRS波长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n=52)和非延长组(n=38),分析QRS延长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延长组和非延长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Myo及两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LVFS、LVEDd水平,分析延长时间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QRS延长组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均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组LVEF和LVFS的水平低于非延长组,LVEDd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水平与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和LVFS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D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QRS延长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监测ECG的QRS波群有助于评估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QRS 延长 心肌损伤
  • 作者: 肖雯 蒋宇 邹联洪 陈芳 顾潇宵 刘协红 祝益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急危重症代谢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降低,从而导致各器官严重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治疗AMI-CS的主要策略为血运重建,从而降低AMI-CS的病死率。但心肌组织缺血后复灌可导致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大量活性氧(ROS)堆积。因此,心肌细胞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融合与分裂3个方面对线粒体在AMI-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AMI-C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识别潜在的防治靶点。

  • 标签: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