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微粒观,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微观世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鉴于此,教师在展开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对微粒观的建构予以关注和重视。既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激起学生主动探索微粒观的兴致和动力。又要对教学的形式做出一定的改变,采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

  • 标签: 初中化学 微粒观 建构策略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 200 例,所有人均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P<0.05 ,但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微粒水平无差异, P>0.05 。 结论 :血小板微粒水平可成为预测或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液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血小板释放微粒数量变化的临床检验方法和意义,对比不同患者指标的差异,总结相应规律。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病患中按试验所需条件选择500人作为观察,静脉取血,制备样品,进行血小板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的异同。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粒值(6.9×105±2.7×106)最高,冠心病(6.4×105±1.9×105)和急性脑梗阻(6.2×105±3.4×106)患者次之,白血病(经化疗治疗后)微粒值(1.3×105±5.3×105)与健康无病体检者(1.1×105±5.8×106)几乎一致;活化状态下,活化后的健康无病体检者的血小板微粒值(1.8×105±4.9×105)大于静息状态的微粒值(1.1×105±5.8×106)。结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以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对活化能力估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疾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本研究共纳入3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其中6例合并栓塞,同时纳入膜性肾病、慢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各2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和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水平。结果发现AAV栓塞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未栓塞组(均P<0.01),活动期AAV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膜性肾病组、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缓解期AAV组EMP、PMP水平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和PMP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均P<0.05)。研究结果提示,EMP、PMP反映了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可能与AAV疾病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有关。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血栓栓塞 内皮微粒 血小板微粒
  • 简介:摘要: 化学中的微粒观不是指知识内容中的特定方面或特定点,而是指学生在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化学思维的结构,这是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微观目光可以提高课堂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讨论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多方面的微观世界并为学生构建化学物质微粒观。

  • 标签: 微粒观化学教学建立策略 初中化学 微粒观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BD患者血小板微粒的表达水平及其与IBD疾病活动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来源血小板微粒在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形成的能力。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8例IBD患者。UC患者(UC组)54例,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7、25和12例;CD患者(CD组)64例,其中缓解期6例,轻、中、重度分别为27、22、9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格检查的35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无血小板血浆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分析血小板微粒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的关联。设立NET形成实验分组,分别为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组(6例)、IBD中性粒细胞组(6例)、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IBD血小板微粒组(12例)和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微粒组(6例),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各组NET形成比例。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UC组和CD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分别为2 184.5(2 817.0)个/μL、2 209.0(2 409.0)个/μ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76.0(407.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018、-6.426,P均<0.01)。UC重度患者的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为3 873.0(4 611.3)个/μL,高于轻、中度患者的1 248.0(1 888.0)个/μL和1 432.0(1 783.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2.547,P均<0.05)。CD重度患者的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为5 658.0(5 067.5)个/μL,高于CD缓解期、轻度和中度患者的1 327.5(1 934.0)个/μL、1 405.0(2 965.0)个/μL和2 300.0(1 552.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650、-1.955、-1.306,P均<0.05)。UC组与CD组,UC轻度与中度患者,CD缓解期与轻、中度患者的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和CD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与DAI评分和CRP均呈正相关(r=0.406、0.358、0.325、0.256,P均<0.05)。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IBD血小板微粒组的NET形成比例为(14.67±5.35)%,高于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组、IBD中性粒细胞组和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微粒组的(2.00±0.63)%、(1.67±0.82)%和(5.8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4、8.230、3.748,P均<0.05);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组的NET形成比例与IBD中性粒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D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血小板微粒具有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NET的作用,且IBD患者的血小板微粒较健康人更易诱导NET形成,可能通过活化中性粒细胞产生NET参与肠道的炎症过程。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胞外诱捕网 血小板微粒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肤镜在几种皮肤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分析比较皮肤镜用于诊断这几种皮肤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对手术切除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病房及门诊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脂溢性角化、神经纤维瘤6皮肤病例226例,分别行肉眼、皮肤镜及病理诊断,用皮肤镜确定手术边界指导手术切除并分析。【结果】皮肤镜对226皮肤肿瘤诊断的平均灵敏度73.38%,平均特异度90.5%,诊断符合率92.92%皮肤镜观察肿瘤边界与单纯肉眼观察相比平均符合率68.58%,当切缘位于皮肤镜确定的肿瘤边界外侧1mm时12%标本有肿瘤组织残留,当切缘位于皮肤镜确定的肿瘤边界外侧3mm时3%标本有肿瘤组织残留,当切缘位于皮肤镜确定的肿瘤边界外侧4mm时未见肿瘤组织残留。【结论】皮肤镜对皮肤肿瘤的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良好的价值。在手术切除方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以确定切缘,减少复发和创伤。

  • 标签: 皮肤镜皮肤肿瘤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为规范非肿瘤性皮肤病的皮肤镜检查标准,国际皮肤镜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皮肤科学(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皮肤镜术语和基本参数的标准化:国际皮肤镜协会专家共识》,该共识确定了5个标准化基本参数及31个子项,包括血管(形态和分布)、鳞屑(颜色和分布)、毛囊改变、其他结构(颜色和形态)、特异线索,并总结了它们的曾用名、组织病理学对应关系和主要涉及的疾病。本文通过介绍该共识,为未来相关中文皮肤镜术语及参数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规范皮肤镜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

  • 标签: 皮肤镜检查 术语表 标准化 皮肤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高龄老年感染患者循环血微粒(MPs)的变化趋势,探讨MPs对感染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住院的年龄≥85岁的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85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热2 h、第2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Ps水平,以膜联蛋白Ⅴ标记CD11b阳性MPs(AnnexinⅤ+/CD11b+ MPs)代表白细胞微粒(LMPs),以AnnexinⅤ标记CD66b阳性MPs(AnnexinⅤ+/CD66b+ MPs)代表中性粒细胞微粒(NMPs)。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老龄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8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发热2 h时LMPs、NMPs即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LMPs(个/μL):55.0(28.8,197.2)比19.0(13.5,28.3),NMPs(个/μL):226.5(123.3,516.5)比26.5(22.0,48.8),均P<0.01〕;随着对病情的控制,LMPs、NMPs逐渐下降,第2天时NMPs显著低于发热2 h时〔个/μL:106.0(40.0,309.0)比226.5(123.3,516.5),P<0.05〕,第7天时LMPs、NMPs均显著低于第2天时〔LMPs(个/μL):17.0(12.5,43.8)比42.0(13.0,117.0),NMPs(个/μL):30.0(15.8,62.0)比106.0(40.0,309.0),均P<0.05〕,且第7天LMPs、NM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项炎症指标中,观察组发热2 h时NEUT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09比0.59±0.04,P<0.01),而WBC、CRP及P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升至高峰,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109/L):9.33±2.44比6.37±1.28,NEUT:0.78±0.08比0.57±0.04,CRP(mg/L):5.67±2.99比0.33±0.18,PCT(μg/L):0.80±0.67比0.07±0.03,均P<0.01〕;而第7天时观察组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当天的LMPs和NMPs预警超高龄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可信区间(95%CI)均高于WBC、NEUT、CRP、PCT〔0.888(0.763~1.000)、0.973(0.931~1.000)比0.679(0.346~0.811)、0.829(0.700~0.958)、0.607(0.404~0.811)、0.554(0.358~0.749)〕。结论LMPs和NMPs在发热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以预测超高龄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感染 白细胞微粒 中性粒细胞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与晚期肺癌疾病进展(PD)的关系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科常规治疗的88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检测治疗前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标志物以及CD105+EMPs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EMPs数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肺癌进展的预测指标。结果88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客观反应组60例,PD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LDH、总微粒(MPs)、CD105+EM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105+EMPs≥70 events/μl(OR=3.623,95%CI为1.345~9.761,P=0.011)和LDH(OR=1.008,95%CI为1.001~1.015,P=0.032)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进展。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晚期肺癌进展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为0.620~0.837,P=0.001),敏感度为32.1%,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为64.2%,阴性预测值为74.3%。结论CD105+EMPs与晚期肺癌进展相关,CD105+EMPs联合LDH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疗效。

  • 标签: 肺肿瘤,晚期 内皮细胞微粒 进展 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中配药技术对微粒污染的影响及预防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210份药剂均于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配置,入组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优化配药技术(实验组,n=105)及常规配药技术(对照组,n=105)开展静脉药液配置,分析微粒污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注药液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微粒污染影响因素,并采用优化配药技术方式干预,可降低微粒污染。

  • 标签: 配药技术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核心理念,它是学生学好化学非常关键的基本素养。如何正确合理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粒子的看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物质微粒观的深入分析,提出从微观视角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最后总结出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具体措施,应用于化学教学中。

  • 标签: 化学教学 物质微粒观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的护理效果。 方法 :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放疗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对实验组行 3M 皮肤防护剂和相关护理干预。检验 2 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轻,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96.00% ( 24/25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72.00% ( 18/25 ),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剂,使皮肤对辐射的耐受性提升,将皮肤损伤情况减轻,避免出现严重损伤,使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预防 放疗 皮肤损伤 3M 皮肤防护剂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静脉输液制剂中采用不同配药方式对不溶性颗粒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300个静脉输液制剂均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手工加工药物方式(对照组,n=150)及超净加药机药物配置方式(实验组,n=150)开展药物配置,分析药剂中的不溶性颗粒。结果 在非洁净治疗室环境下,实验组的15微米以上、5-15微米及5微米以下的不溶性颗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开展静脉输液制剂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净加药机进行药物配置,可降低药液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粒皮移植修复肥胖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34例肥胖糖尿病合并足部溃疡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1~74岁,采用伤口清创或联合负压吸引联合微皮粒部位进行修复,记录其溃疡创面面积和取皮面积、微粒皮扩展比,评估其愈合率和愈合速率,同时评估创面的愈合质量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共34例患者创面面积平均为(42.7±31.2)cm2,取皮面积平均为(12.1±9.3)cm2,微粒皮扩展比为8:1~5:1,34例患者的一期平均愈合率为(92.3±4.7)%,联合VSD负压与未采用VSD负压吸引清创治疗愈合率和愈合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的近期创面的愈合质量的总体优良达到97.1%;半年后随访瘢痕形成轻度共19例(55.9%),中度为11例(32.3%),重度为4例(11.8%)。结论微粒皮移植修复肥胖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具有愈合率高、愈合质量良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粒皮 移植 肥胖 创面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