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当代史学在史家培养专业化、生计职业化及视域等方面与传统史学不同,在体例上使用章节体、论文体等书写模式来取代传统史学编年体与纪传体,在史文上学术论著语言使用、引文和论文格式等明显区别以往,在史功上由鉴戒史学逐渐趋向理性史学。中国传统史学向近当代史学的转型,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史学理论体系的影响。当代中国史学的深入发展需要继承我国固有史学遗产,吸收、融合外国优秀史学理论,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多元动态新史学

  • 标签: 史家 体例 史文 史功
  • 简介:自20世纪初完成近代化的转型以来,中国民族史学从搭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框架体系到学科领域的拓展及基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中国民族史学能否在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能否在研究领域拓展之中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值得思考与关注。

  • 标签: 百余年 民族史学 发展态势 基本走向
  • 简介: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义法"说不惟裨益于后世文论,亦有助于史学关于史文与史事关系的处理。他重视校勘史籍,考订史实,指出官修之史的不足,主张"事信而言文"的史著编撰原则。方苞认为万物之理难尽,人事之变无穷,人类社会的一切皆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人心之所同,即天理之所在。他从"南山集案"中汲取教训,从心理上认同清廷统治,其史学经世亦侧重有资于治世。

  • 标签: 方苞 史学思想
  • 简介:历史核心素养的源头,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是历史教育能为学生发展所能提供的特殊贡献。而“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历史学”。①因此,从历史学出发,寻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正本清源之举。

  • 标签: 历史学 历史教育 历史素养
  • 简介: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还精心设计了“史料研读”的选修课程内容,并强调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 标签: 史学阅读 史料教学 史料实证 史料研读
  • 简介:本文探讨了目前学术界对惠栋史学研究中所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惠栋在乾嘉历史考据学中的地位与影响问题。《后汉书补注》是惠栋治史的主要成就,但在此之前,其稿本《后汉书训纂》则多为学术界所忽视。从《后汉书训纂》到《后汉书补注》的转变,标志着惠栋史学考据的确立,从而开启了乾嘉历史考据学时代的序幕。二是惠栋治史的动机问题。惠栋对《后汉书》的整理与其治经宗旨密切相关。惠栋的史学一方面成为其经学考据的工具,另一方面惠栋又进而能以古通今,在关注史学与社会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史学功能的认识。

  • 标签: 惠栋 乾嘉史学 《后汉书》
  • 简介:对许多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知识头绪多,容量大,耗时长,见效慢。因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学困生。在对学困生的帮扶转化过程中,笔者逐渐意识到: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引导学生从战略上藐视学习困难,不断向学生传输'历史学习其实挺简单'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变革固有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历

  • 标签: 其实挺 历史学习 学习其实
  • 简介:王炳照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王炳照承继教育史界老前辈的薪火,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在书院制度、科举考试、传统蒙学、私立学校等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史专业的学术人才,对我国新时期教育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王炳照 教育史学思想 学科贡献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武家政治史和天皇政治史的认识方面。山阳去世后,他的思想经历了明治维新前后的两次重要变化。第一次变化,其思想中的尊王、民生、废藩置县等主张被重点关注,成为明治维新的助力;第二次变化,其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被发展为国粹主义,强兵思想也演化为对外扩展的军国主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 标签: 赖山阳 《日本外史》 《日本政纪》 天皇 国体
  • 简介: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历史认识又包含三个层次:考实性认识、规律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要形成这些认识,须基于一定的时间序列和空间范围,依据史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理解,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解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 标签: 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大历史观 冷战
  • 简介:每到考试复习阶段,总会有一些同学拿着课本问我怎样去复习历史。他们说,背了前面忘了后面,背到后面又忘了前面,历史复习太难了。其实很多时候,同学们缺少的是有效的历史复习方法。从学科特色和学习规律出发,同学们可利用以下策略来进行历史复习。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也不是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根据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征,同学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复习已学知识,即及时进行复习。这样才会最大

  • 标签: 历史学科 复习策略 学科复习
  • 简介: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为历史学科的5个核心素养。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中更是提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根据这一认识,本文将历史学科的5个核心素养归属为3个层面,并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 标签: 高中历史课程 教学实例 教学意义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 历史思维
  • 简介: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自殷、周之际至司马迁作《史记》的这段时间是中国古典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史为鉴"、"以史为法"和"以史立言"这样三个阶段,分别以《尚书》、《春秋》和《史记》为代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刘先生的这一分期框架,分析和探究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然后在与西方有关历史客观性理论的比较视野下,挖掘其对当前有关历史客观性或真实性观念的重建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中国古典史学 求真 《尚书》 《春秋》 《史记》
  • 简介:儒学伦理与史学主题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儒学伦理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对传统史学主题起着主导作用.传统史学的叙述者或史书修纂者,在叙事时皆无法摆脱当时主流思想--儒家伦理的影响.无论是尊君、尽孝、旌节、彰义的史学主题,还是编年、纲目、纪传、实录等史书体裁,都深受儒学伦理忠、孝、节、义等观念的辐射和牵引.儒学伦理的变化促进了传统史学发展的阶段和脉络.史学主题形成的原因和背景皆可从儒学伦理及其发展中寻获.然而,以窥探宫闱秘事为己任的野史就对尊君观念形成挑战,说明史学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 标签: 儒学 伦理 史学 主题
  • 简介:丁国勇先生(1934—2015),我国著名回族史学研究专家,他毕生致力于回族史学研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回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7月,丁国勇先生归真(逝世)一周年,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撰写此文,以示纪念。同时总结丁国勇先生的回族史学研究成果,学习他治学严谨的优良学风,对推动当前的回族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优良学风 资料撰写 答失蛮 研究成果 出版发行
  • 简介:摘要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滥觞,然而起源于古希腊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就其发展阶段而言,经历了荷马时代的神话英雄主义、希罗多德的人本主义历史叙事,最终才在修昔底德对于人“决定性作用”的认同上发展完善。“人事”自此压倒“神事”构成了历史叙事的主体,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自此奠定了其基础。

  • 标签: 古典史学 人文主义 历史叙事 神本史观 人本史观。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美国传统的教育史学,被克雷明称为“克伯莱的完美世界”。1960年成立的美国教育史学会,标志着新纪元的到来,其首任会长为劳伦斯·克雷明。美国教育史学经历了由传统教育叙事史向新教育史学,以及新教育史学向多元理论为基础的大教育史学的三次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种族批判、酷儿理论、社会建构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后一”方法在历史解释中的运用,昭显着教育史学研究的理论远景的大有可为。

  • 标签: 克伯莱 克雷明 美国教育史学会 《教育史季刊》 教育史理论
  • 简介:张翥组诗数量颇丰,题材内容丰富,取材范围广泛,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思乡怀远抑或是惜别送别的诗作内容都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展现元朝的兴衰存亡以及作者自己对世事翻覆的感慨哀叹。其诗广泛地记录农民战争、百姓疾苦和宫廷生活等方面,展示了元末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这些组诗的创作,既继承了唐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雄浑壮阔的创作风格,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 标签: 张翥 组诗 史学价值 艺术特色
  • 简介:刘大年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集"战士"与"学者"双重品格于一身,一生秉持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的理念,强调学术与政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史学成就与新中国50年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演变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学术与政治是具有各自实践理念和独立活动领域、在观念上不可混而为一的两大系统。学术和政治意识形态结合并不必然地会损害学术,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意识形态出发,同样可以有学术发现,可以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史学成就,这是刘大年史学留给后人的重要学术遗产。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革命意识形态及其规约下形成的革命史范式是学术与政治结合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产物。研究刘大年史学风格有助于理解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与融合。

  • 标签: 刘大年 史学成就 革命意识形态 史学风格
  • 简介:学科是教学实践的主要原料和依据,教学改革的突破需要教师具备不同的学科理解方式。但凡新课改的重大问题,如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科测评等无不以学科性质及内涵为基础。然而,“教学论恰恰缺乏对诸如学科的性质、学科的要素、学科的结构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概莫能外。

  • 标签: 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 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