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108例巨细胞性贫血从形态学进行分析。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把巨红细胞贫血按形态学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分析此108例巨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 骨髓象 诊断
  • 简介: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早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粒细胞。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大动物ANP继发感染模型。方法将30只猪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先采用主胰管逆行插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和5%胰蛋白酶混合液(0.5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并将主胰管近端结扎。2—3d后采用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向胰腺坏死区内注射大肠杆菌(10^8/m1)3—4ml,对照组注入灭活大肠杆菌。制模后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行CTSI评分。检测血WBC、血淀粉酶,做血液细菌培养。注射大肠杆菌后5d处死动物,于感染灶或坏死灶处抽液涂片及细菌培养,周围组织常规病理检测。结果实验组ANP继发感染成功率80.0%(16/20),共发现17处感染灶,感染灶细菌培养阳性率100%(17/17),血培养阳性率68.8%(11/16);对照组制模成功率70.0%(7/10),剔除1头污染外,仅发现1处感染灶,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率均为14.3%(1/7)。两组血WBC及淀粉酶在制模后均明显升高,变化趋势相似,但实验组血WBC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CTSl分值均≥4分,严重程度均为中重度。结论在建立ANP模型基础上采用CT引导下向坏死区内注射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建立ANP继发感染大动物模型,尤其适合影像学研究。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感染 模型 动物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早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A酸 三氧化二砷 优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造血系干祖细胞表面标志c-Kit在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起始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源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8基因启动子表达的人源早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d融合基因(hMRP8-hPML-RAR)转基因所致小鼠APL为研究模型,研究APL起始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发现在APL小鼠模型体内存在-群以c-Kit+为标志的白血病起始细胞(LIC)。通过体外培养.发现LIC在失去肿瘤微环境支持后由c-Kit+细胞向c-Kit-细胞分化.同时逐渐丧失白血病致病力。c-Kit的磷酸化位点抑制剂伊马替尼和小发夹RNA(shRNA)虽均抑制c-Kit功能和(或)表达,但并不能明显影响白血病致病力。结论:肿瘤微环境在APL起始细胞致瘤力的维持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白血病致病力的维持上c-Kit可能并不是-主导功能因素。

  • 标签: C-KI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检测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复发的或顽固的急性早粒自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例APL患者,其中难治16例,复发4例。0.1%As2O3注射液10ml加入50g,L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持续4~6h;最长不超过50d。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18例,其中难治14例,复发4例。17例患者取得CR,CR率94.4%。结论亚砷酸对难治和复发APL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亚砷酸 复发的或顽固的 急性早幼粒自血病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 柔红霉素 IRF1 IR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