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老作家雷科夫的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各民族友谊》1987年第4-6期)发表以后,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生命是从它发表的时刻开始的:读者阅读、讨论并给作者写信,等等.但是《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命运却有点特殊:小说未发表以前,作者就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这种情况是没有先例的.《星火》杂志刊登了一部分这些来信,同时在按语中指出,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活动家读过了小说的手稿,当时小说是否能出版还悬而未决.

  • 标签: 长篇小说 作家 活动家 文学作品 友谊 手稿
  • 简介: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我伫立在契诃夫墓前,想到2004年是他逝世100周年,想到他的作品在世界上的流传,想到他的戏剧在各国舞台上的演出,也想到为他的小说作过插图的众多画家,如德·卡尔多夫斯基(1866—1943)、阿·普拉斯托夫(1893—1972)、三人形成一个作画集体的库克雷尼克塞等人。他们每个人的插图都很有特色:有的忠实表达原文,有的强调小说幽默与讽刺内涵,有的突出其委婉幽柔的抒情风格。当我在墓园缓缓漫步,在小径之间瞻仰两侧的墓碑时,突然一块不太显眼的灰色大理石出现在眼前。

  • 标签: 达·杜宾斯基 插图画 契诃夫 审美意识
  • 简介:在上个世纪初期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中,尼古拉·依阔夫的创作别具特色,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以东北的原始森林为背景,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东北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侨民的日常生活。依阔夫1901年来到中国东北后,立刻被东北地区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所吸引,被她的美丽所折服。生活在哈尔滨和吉林的14个春秋里,他和当地的猎人走遍了大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看遍了原始森林中几乎所有令他感兴趣的动植物,写出了《大王》,《兽情夜》,《圣诞之夜》,《原始森林的真理》等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其中最有影响、最能代表依阔夫创作风格的是中篇小说《大王》。

  • 标签: 巴依阔夫 《大王》 中篇小说 自然神教 佛教思想
  • 简介:《星火》杂志1987年第27期公开发表了15位作家、艺术家就《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一书给雷科夫的信.《星火》杂志编者指出,这些作家、艺术家是《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第一批读者.当时作品未能发表,他们读的是手稿.本刊受篇幅所限,只选了其中的7封信,摘要发表.此外,今年8月19日的《文学报》公布了这部作品正式发表以后作者收到的11封读者来信.这些信对《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褒贬不一,评价截然不同,我们也把其中的一部分介绍给我国读者.

  • 标签: 长篇小说 作品 作家 三十年代 文学范畴 每个人
  • 简介:本文对伊·别尔(1894-1940)进行研究和探讨。与以往从种族、语言和心理层面认为他是《骑兵军团》和《奥德萨的故事》作者的外国作家,进而对这位讲俄语的犹太作家提出相应的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这些书突现了伊萨阿克·别尔精通于跨文本创作的才能。相应地,本文针对别尔带有文学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 俄国 艺术风格 妓女题材
  • 简介:“流亡”是贯穿中国俄侨作家维尔·谢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作家笔下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对母国的文化记忆,在流亡地的现实生活、情感遭遇、本土印象和文化碰撞等,无不带有深刻的流亡印迹。谢维尔内的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但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精神思索,颇具意识流特色。整体上充满静态的、孤独的、忧伤的审美氛围。

  • 标签: 流亡 谢维尔内 中短篇小说 俄罗斯侨民
  • 简介:提要《熊掌》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
  • 简介:原苏联究竟有什么问题值得反思──雷科夫谈“阿尔巴特街孩子们的生与死”林精华编译[译者按]雷科夫1994年7月完成了长篇小说《万念俱灰》。该作是他关于同代人问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中《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是其首部。好多年以前,有几家大报刊曾对该作品...

  • 标签: 卫国战争 斯大林体制 生与死 原苏联 孩子们 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