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判断小儿神经内科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研究通过2021年2月至5月到我院治疗的小儿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通过分析小儿癫痫病与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有效性,判断小儿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儿癫痫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复发率不高,并发症临床表现不显著。结论: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有力依据,在治疗中不断完善用量促使治疗效果理想化。

  • 标签: 小儿神经内科 癫痫病 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外科学
  • 简介:目的对60例听神经小儿进行临床听力学分析,以便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2003年.2005年我院临床医学听觉言语康复中心门诊。对4个月-6岁婴幼儿及儿童诊疗中发现60倒聋儿。对声音有反应,但不会讲话,给于ABR,ASSR,OAE、声导抗.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异常反应。结果60倒(120耳)聋儿ABR严重异常。ASSR、行为测听有部分残余听力,OAE正常。声导抗及影像学方面未发现异常。结论听神经病是一种近期提出的病因不明的听觉障碍性疾病。此病引起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听力学检查表现的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与感音性聋的鉴别。

  • 标签: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反应 耳声发射 聋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小儿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S)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96例HI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儿推拿治疗。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估患儿的神经行为,采用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估患儿智能发育及运动协调和技巧行为能力,采用脑电图仪检测患儿脑电图棘波波幅,采用电解式组织血流计检测患儿局部脑血流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VEGF,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为81.3%(39/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5)。观察组出生后28 d NBNA评分(t=-2.55,P=0.012)及出生后3个月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3.43、-2.65,P值均<0.01)。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棘波波幅[(35.02±4.16)mV比(46.92±5.81)mV,t=11.54]低于对照组(P<0.01);脑血流量[(179.36±22.25)ml/(100 g·min)比(158.30±14.92)ml/(100 g·min),t=-5.4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BP、NS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9、4.07、8.17,P值均<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HIS患儿神经行为及智能指标,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电图棘波波幅及MBP、NSE及VEGF水平,提高疗效。

  • 标签: 婴儿,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 小儿推拿疗法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PICC置管在小儿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经过严格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遵医嘱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经腹股沟处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至指定位置,每班严密观察并进行床头和书面交接班,维护1次/7天,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结果小儿股静脉PICC置管减轻了患儿痛苦,保护了患儿外周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穿刺成功率高,大大降低了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增强了患儿及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患者行股静脉PICC置管,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是需要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及全程宣教,并对科室护士进行反复培训,以确保置管期间安全。

  • 标签: 股静脉PICC 小儿神经外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胸壁恶性神经鞘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0个月。6个月前发现背部一肿物,无特殊不适,无明显消瘦,肿物逐渐增大。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右胸后壁见一肿物,位于第7~10肋间,固定。胸部CT检查显示:T8、T9椎体旁见4.5cm×4.5cm×4.0cm软组织影,位于皮下,相应肋间隙增宽,肋骨椎体无明显破坏,部分突入胸腔内。

  • 标签: 恶性神经鞘瘤 胸壁 小儿 胸部CT检查 肋间隙 骨椎体
  • 简介:摘要面瘫又叫面神经炎口眼歪斜口咽眼呙斜掉线风。

  • 标签: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不同病例的误诊过程,达到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采用本组病例回顾性分析,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结果使此类患儿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小儿 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例面神经麻痹患儿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以及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作测定。结果2例患者治疗显效患者2例,占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前,所有患者的测定值明显与正常水平不符,在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测定值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发生轻微恶心症状,未采取措施,1天后症状消失。结论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法对小儿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面神经麻痹 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7-02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电极在耳蜗不同部位的神经反应成像(neuraIresponseimaging,NRI)特点,以及开机后第一年N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5岁以下单侧植入HiResoIutionBioniCEar系列人工耳蜗的儿童。应用SoundWave软件记录每位植入者第3、7、11、15号的NRI阈值(NRIthreshoId,tNRI)以及NRI幅值增长线性拟合的斜率。根据耳蜗位x线平片确认植入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比较不同位置电极的tNRI及NRI幅值增长斜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开机时及开机后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耳蜗底转电极相比,耳蜗中转电极的tNRl较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较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f检验分析,开机1年内不同测试时间各电极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耳蜗不同位置电极的NRI存在差异:越靠近耳蜗中转,tNRI越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越高,这与刺激电极对应的蜗内神经组织分布有关,越靠近耳蜗中转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存活的神经组织越多。开机第一年,耳蜗各区域的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无明显变化,提示该期间电刺激对耳蜗神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小儿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对比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2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92例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共47例,B组共45例。B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A组基于B组的护理模式,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74%,B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89%,A组显然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神经内科 病毒脑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疾病由于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多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的耐受性差,较易发生并发症,且很多患儿往往由于年龄太小,而无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加上病情发展大多很快,会对患儿生命造成较大威胁。这就对小儿神经外科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神经外科护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足够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传统的常规护理已不能完全满足小儿神经外科的护理需求,以患儿为中心的精准护理或将成为未来小儿神经外科护理实践的重要内容。

  • 标签: 精准护理 小儿神经外科 应用分析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脑瘫行神经节苷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酯疗法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疾病缓解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瘫患儿行神经节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小儿脑瘫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