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恩斯特·托(EmstToiler)1893年生于德国小城萨莫钦,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和地方议员,母亲则有犹太人血统。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对德国的政治与社会现实十分关注,并为地方报纸写专栏文章。1914年他曾赴法国短期学习法律。一战爆发后,托出于爱国热情应征入伍,并参加了极端残酷的凡尔登战役,这一经历使他转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1917年退役后,托进入慕尼黑和海德堡大学,学习文学和社会学。这期间他开始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并广泛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拉萨尔、巴枯宁等人的著作。1918年11月,托参加了临时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当选工农兵代表会议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次年4月,这个革命政府被推翻,托被捕并判处五年监禁。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戏剧 短期学习 凡尔登战役 和平主义者 中央委员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董振,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安陵镇董庄。1916年,他带着夫人和孩子随王汝利带领的中国大马戏团到俄国演出时,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骨干演员了。他的演技很全面,单轮车、转碟、钻地圈是他的拿手戏,近台魔术和中国戏法是他的绝活,仙人摘豆等手彩功夫令同行刮目相看,在俄罗斯的吴桥艺人中他有一项独门功夫,就是独角戏(一担挑),这个节目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嘴上功夫和"唱、念、坐、打"的全面艺术修养。他表演起来连说带唱,边敲边耍,非常有趣。每次演出时,只要他一上台,观众立刻就会轰动起来。

  • 标签: 杂技英豪 英豪董振富
  • 简介: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出生、生活、绘画和死亡与家乡纽伦堡密不可分。在新教运动中,他与好友皮克海默、斯宾格勒都深为路德的思想触动,但三人最后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来应对时代的变迁。纽伦堡于1525年3月正式改信新教,丢没有随之改变信仰,而是在1526年赠送给市政府一幅自己的作品《四使徒》来表达他渴望世俗政府引领人民回到和谐稳定生活的愿望。

  • 标签: 丢勒 德国文艺复兴 纽伦堡 马丁·路德
  • 简介:雅克·考克(1921-1999)是国际戏剧界公认的“我们时代最能给人带来灵感的戏剧教师”。考克的国际戏剧学校创办于1956年。考克在那里孜孜不倦地教学,直到1999年去世为止。应该承认,在我们中国的戏剧界甚至戏剧教育界没有太多的人知道考克和他的国际戏剧学校。更没人看到过考克的戏剧作品。但是考克的影响还是通过他的学生弟子带给了我们中国的观众。

  • 标签: 戏剧学校 国际 1956年 1999年 戏剧作品
  • 简介:我,方集,1922年3月出生,现年80岁.从事黄梅戏音乐工作数十年,是老艺人中的小字辈,小字辈中的老艺人.小时候的我,喜欢听大人谈话,喜欢听母亲讲故事,喜欢听瞎子唱小调,尤其喜欢听黄梅戏班社艺人唱黄梅戏.

  • 标签: 冷黄梅 富自述 情富
  • 简介:瓦斯汗的表演艺术追探在我国当代出版的《中国艺术家名人辞典》里,有三种版本都载有介绍尤瓦斯汗先生的词条,均称先生为维吾尔族的“笑的明星”。尤瓦斯汗·依明,以在戏剧、影视中成功地扮演了各类喜剧性角色而驰名天山南北。他不仅是戏剧门类中的著名演员,也...

  • 标签: 瓦斯 维吾尔族 表演艺术 幽默大师 观众 布莱希特
  • 作者: 李光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具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主要体现在,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关心普通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更关心人们的内心诉求。
  • 简介:10月19日,纪念谭英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领导李从军、赵维绥、蔡赴朝、孙安民、蔺永钧等同志,京剧界艺术家王琴生、李世济、杜近芳、梅葆玖、景荣庆、王金璐、王则昭、马崇仁、张学津、耿其昌、刘秀荣、赵葆秀、王蓉蓉等以及京剧研究家刘曾复、欧阳中石出席了座谈会。

  • 标签: 百年诞辰 座谈会 先生 纪念 北京人民大会堂 欧阳中石
  • 简介:非常难得,这次制作人兼导演陈文聪把南非国宝级剧作家阿索尔·加德先生的三部作品《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孤岛》和《火车司机》引进到国内来。记得7月末,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我就隐隐觉得会去看其中一两部,没想到最后,三部都完整地看下来了。

  • 标签: 富加 物产资源 火车司机 德先生 心墙 国宝级
  • 简介:仕女画在中国的流传向来已久,它可追溯至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其审美功能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较多变化。唐周防的仕女画,多写宫庭贵族妇女,优游闲佚,于雍容华贵中体现了盛唐社会崇尚丰腴美的特征。自明清以降,仕女的形象崇尚柔弱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赢得了读者无比爱怜。近人华三川的工笔仕女图传承着敦煌和周防的“水月观音”模式,肌肤微丰,腮凝新荔,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而更多的画家以现代苗条和修长的少女身姿入画,它反映了当代人的艺术特点。我的师友郭东健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仕女画 美学特色 《女史箴图》 《红楼梦》 艺术风格 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