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自孔子开宗创派、以仁立教以来,有关仁爱、仁道的话语就始终贯穿于儒家的整个理论论说与思想演生的历史脉络中,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儒之为教的实质意义正在于它在历史上建构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话语、理念与实践。就仁道理念的实践次序而言,历史上的儒家大都强调自家庭之孝亲开始,逐渐由近及远地不断扩充践行仁道的范围,推己及人乃至于最终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高远境界。在今天,我们必须从仁学实践论的进路推进和深化儒家仁学思想的新开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其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标签: 儒家 仁学思想 仁学实践论 伦理特殊主义 伦理普遍主义
  • 简介:3月29~30日在广东广州召开,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主题是“实践与道德”。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致辞。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中国现代化 论坛 中文
  • 简介:实践智慧(又译“明智”、“实践理性”)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阐释实践哲学的重要范畴,此后,经过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及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改造,其本真意义一度被湮没。但是,现代西方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意识形态化,人的生活世界及人文科学(精神科学)领域日渐被侵袭。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智慧问题又重新被提起,并成为热点问题。然而,究竟什么是实践智慧?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实践智慧 近代科学技术 马基雅维利 意识形态化 实践哲学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文章从和谐的由来说起,论述了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大同社会,实践途径是以仁立国施惠于民,以礼相接齐家治国,戒奢尚俭重土安民,为仁由己各尽所能。继承儒家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越来越具中国特色。

  • 标签: 儒家学说 和谐社会 实践途经 大同社会 中国 社会主义
  • 简介:实践表明,强县扩权涉及体制、机制,触及多方利益,政策性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周密部署,审慎推进。实施强县扩权改革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在注意把握与法律、政策衔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法不同,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全国出现的代表性模式进行分类梳理,对其特点和利弊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层级结构 权力关系 县域发展 案例分析
  • 简介:对儒家实践理性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儒学中的实践理性到底指什么?儒家表达实践理性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学界并无明晰论述。其实,表达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是"义"。"义"就是对"仁"学价值的实现之路。"义"的实践性功能在孔子思想中已被肯定,但受"礼"的制约而未能独立。孟子的"仁心、义路"说突破"礼"的限制,建立起一个价值本体与价值实践相对二分的理论结构,将"义"阐释为人的内在理性,又外化为"人之正路",从而为儒家确立了在现实中实现"仁"学价值的实践理性。"义"之所以可以成为儒家实践理性的标志性的核心概念,就因"四德"中的"礼""智"等概念在实践功能上只能从属于"义"。

  • 标签: 孟子 义路 儒家 实践理性
  • 简介:罗汝芳是明代泰州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以“赤子之心”和“孝弟慈”为旨归的学术思想和“以讲会乡约治郡”的伦理政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阳明后学尤其是泰州学派中或流荡虚无而近禅、或“不复为名教所羁络”的狂侠倾向,促其回归平实和正统。罗汝芳这一归宗阳明学正统、以“圣谕六条”化俗治乡的学行取向,也体现在他有关乡约的思想和实践中。

  • 标签: 思想与实践 乡约 罗近溪 泰州学派 代表人物 政治实践
  • 简介:朱熹一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的学问才是“第一义”的,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四书》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的诠释方法相比较,他的“实践—体验”的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的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体现主客统一的现实性等一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的历史性与诠释主体的时代性、经典文本的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之间的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理学的西传得益于“理”概念的译介。《印中搜闻》、《中国丛报》、《中国评论》三种报刊及麦格基、理雅各等人的汉学著述中关于“理”的译释,保存了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最原始的文献记录。翻检中学西传史上“理”的英文对译,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在接受中国理学文化时的心态以及曾经出现的分歧与争论,后者对于理学文化的西传无疑产生过推动作用。

  • 标签: 《印中搜闻》 《中国丛报》 《中国评论》 理雅各
  • 简介:中国社会的实践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交织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逻辑就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由此决定的实践需要的发展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成功转换的角度,探讨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硬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展开,力图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

  • 标签: 实践逻辑 逻辑转换 逻辑起点 逻辑核心 逻辑体系
  • 简介: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的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数目字管理 管子 经济实践
  • 简介:当代管理理论多样纷呈,但真正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哲学审视的成果并不多见。丹麦管理哲学家科克比的管理哲学理论提出了彻底的规范视角,认为超越于普通的社会规范之外的“绝对”或“第四者”是领导或管理实践的最高尺度,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四种主要美德之外,还需要形成深思明辨、热情愉悦、耐力、预见力、直觉力、助力等六种具体美德。科克比的理论开拓了管理哲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彻底规范性 管理 领导 第四者 美德
  • 简介:6月6—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社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及湖北省内高校等全国社科理论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围绕“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 标签: 中国话语 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编译局
  • 简介: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一直是当代中国社会冲突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该学说在实践中有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反差极大的表现。本文致力于将这些表现统一起来解释,以探寻该学说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规律。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系构造和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人民政治逻辑。基于该逻辑,国家一方面享有极大的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对政治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使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具有显著的策略主义特征。两类矛盾学说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面相,虽然差异极大,但本质上都是人民政治逻辑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具体展现,即都是国家以人民政治逻辑赋予的专断权力为基础,再斟酌具体的政治形势予以策略性调整的结果。在当前,如果不注意反思和克服人民政治逻辑的固有局限,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将难以走出革命复生革命的困境。

  • 标签: 人民政治 公民政治 两类矛盾学说 社会冲突治理
  • 简介:江苏实施“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对社科发展提出了由大到强的现实要求,确立了建设“五大高地”、实施“五大行动”的目标任务。实现由大到强,江苏注重推进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江苏实践经验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必须以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自觉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加快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研究体制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以优势学科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特色地域文化为重要使命。

  • 标签: 社科强省 两个率先 创造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