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对急救护理团队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6月本科依据4人、3人、2人定位抢救方法对通过护理考核的26名护理人员进行演练与培训。对比急救护理团队培训前、后的考核评分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结果:培训后急救护理团队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高且各项目抢救落实时间均较培训前短(P<0.05)。结论: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可提高急救护理团队的抢救能力,有助于临床急救的迅速展开。

  • 标签: 急救护理团队定位抢救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抢救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抢救法相比于常规抢救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从而使整个急救过程更加高效,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定位抢救法 急诊危重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使用定位抢救法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20.07-2023.07进行急诊抢救的150例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实验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定位抢救法,抢救结束后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60%,低于实验组患者(92%),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用定位抢救法的成功率高于常规抢救方法,有在临床使用的意义。

  • 标签: 常规抢救方法 定位抢救法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定位抢救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内就诊患者为实验组,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定位抢救模式。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时间更短,急救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抢救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所需时间,提升护理质量,从而为急救的实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严重多发伤 定位抢救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对于急诊危重患者中多发伤患者救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急诊抢救的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分别采用护士定位抢救(观察组)与非定位抢救(对照组)方式进行抢救。结果采用非护士定位抢救的30min内处理完毕的占60%;采用护士定位抢救的30分钟内处理完毕的占90%;观察组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护士定位抢救法 多发伤 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2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人定位"急救模式,即据患者及其位置确定急救方式,在脑肿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5例脑肿瘤相关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护理进行抢救;51为试验组,采取"定人定位"急救护理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继发性损伤发生率及医患对癫痫抢救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抢救耗时为(175.00±0.09)s,低于对照组的(420.00±1.08)s(P<0.05);试验组的继发性损伤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5.90%(P<0.05);试验组的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定人定位"急救护理有助于规范癫痫患者抢救护理管理,可提高抢救质量,实现护理资源优化。

  • 标签: 定人定位 急救护理 脑肿瘤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抢救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法划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法,观察组应用定位抢救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抢救法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工作 定位抢救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及观察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2%,满意度90%,对照组急救成功率80%、满意度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急诊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结合定位抢救提高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 11月至2021年3月心血管内科护士32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均进行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培训和定位抢救相关理论培训,对所有护理培训后急救能力进行考核分析。结果:培训后心血管内科护士急救能力明显高于培训前心血管内科护士急救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采用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结合定位抢救能够提高护士急救能力, 强化护士临床工作熟悉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 定位抢救 急救能力 考核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前后的医生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观察两组医生的抢救效果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生抢救时间(31.52±1.41)min、抢救成功率95.83%、患者(或家属)治疗满意度95.83%,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方法应用到急诊科治疗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治疗分工 急诊 站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到12月收诊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07%,对照组为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运用能够提高抢救率,缩短抢救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分工定位 抢救配合 急诊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配合模式,试验组施以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抢救成功率、各项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住院费用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位抢救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及其作用。方法通过2011年10月—2012年10期间我科实施定位抢救法的临床实践,和前年我科抢救成功率作对比。结果开展定位抢救法后急诊团队合作满意度及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医护抢救过程中有合理分工,配合准确熟练,加快护士的成长,使护理人员提高了抢救患者时的整体感及责任感,能充分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急救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定位抢救 急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参照组,此时尚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83%,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效果更好,抢救成功率更高,病人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 术后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共享单车在社会上广泛使用,许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共享单车供人们使用。但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共享单车的定位系统的研究,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共享单车定位系统和车载GPS定位系统有相似之处,笔者基于车载GPS定位技术,分析共享单车的定位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心梗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心梗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指标及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急诊心梗患者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值得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分工定位 抢救配合 急诊 心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行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名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上实行全程护理干预,针对两组在各治疗阶段上消耗的时间和患者的病情转归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开展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从患者入院前就实行全程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帮助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护理模式 急诊危重患者 运用
  • 作者: 柴珍 李玉霞 赵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柔性护理模式在急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4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6 名。观察组采用柔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评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