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抢救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定位抢救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唐霞杨小玲

唐霞杨小玲

(南川区人民医院急诊科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定位抢救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及其作用。方法:通过2011年10月—2012年10期间我科实施定位抢救法的临床实践,和前年我科抢救成功率作对比。结果:开展定位抢救法后急诊团队合作满意度及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医护抢救过程中有合理分工,配合准确熟练,加快护士的成长,使护理人员提高了抢救患者时的整体感及责任感,能充分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急救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定位抢救急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271-01

前言:急诊作为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首要任务是及时、迅速、准确、有效地治疗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传统的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站位不固定,分工不明确,常出现操作忙乱、物品与仪器准备不完善和流程颠倒与抢救衔接不紧凑等现象。既增加了护士来回跑动和相互交叉操作的机会,也增加了护士体力的消耗,更延误了护理疗效判断和抢救时间,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抢救措施的及时落实。本院急诊科开始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定位抢救方法

1.1定位设置抢救物品:一切抢救物品均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数量品种、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抢救危重患者所需耗材重新安置,放在离仪器设备最近的地方。如:在呼吸机旁边放置了简易人工呼吸器、吸引器、气管插管的所需用物及吸痰管;在除颤仪旁放置导电膏;在监护仪导连线上接好电极贴;在洗胃机旁放置胃管、口咬器等常规用物。并要求我科护理人员熟记抢救室内所有仪器、耗材的放置点和药品的排列序号、剂量规格和数量。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寻找各类用物而浪费时间。

1.2定位抢救角色分配:将业务、技术过硬,应急能力强的医师指定在救护模式中的A位(站在头部);将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过硬、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护理人员,指定在B位(站右手侧);将业务较好,在科室发展中是中间力量的护理人员指定在C位(站左手侧);将低资历,但有较强的应变和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指定在D位(站右足部);将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指定在E位(站左足部)。

1.3定位抢救实施方法: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人员数量可根据当班人力情况而定。本科室常采用5人定位抢救模式,此法为抢救危重症患者时最理想的人力资源搭配:医生站A、E位;护士站B、C、D位。A位负责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术及辅助呼吸,吸氧,连接呼吸机、冰帽;B位进行呼吸系统的管理和协助A位医师的操作,启动EMS、心肺复苏、吸痰等,并对其实施授权,负责护士长不在的一切组织、指挥协调工作;C位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药、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监测;B和C完成一些相关的操作配合;D位执行用药、抢救记录、留置导尿、协助包扎止血等;医生A和护士D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E位为抢救指挥和医技协调。对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另有3人定位抢救法:此法为当班人力资源不足时启用。即一名医生A站头位和两名护士B站体侧位、C站足底位(尾位),其中A位需兼顾E位的抢救指挥任务,护士C位需兼顾D位的抢救记录和沟通任务,各施其职,配合抢救。

1.4定位抢救法模拟训练:根据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急救流程,制定定位抢救情景的模拟病案,如:多发伤、休克、急性呼衰、心梗等,要求急诊科全科人员参加。按两名医生和三名护士组成一个急救小组为单位,每月每个小组至少参加一次培训和演练,定期考核。

2效果

自我院急诊科实施定位抢救模式以来,在急诊业务技能建设与护理管理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分层次定位使用护理人员,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定位护理及护理人员在抢救重危患者中明确分工,与医生相配合,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第一时间同步实施救治及护理措施。为患者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实施定位抢救法作用分析

3.1提高了急救团队的整体技能:通过对急诊常见病种的抢救流程进行归纳和整理,大大提高了我科人员对专科疾病救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急救配合达到常规化、程序化。3.2降低病死率: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能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严格按照抢救程序执行各项抢救措施和操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对降低病死率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3.2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科室实施定位分工法进行抢救,由2名人员专门负责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保证了整个复苏过程的连贯性,减少了人为的时间浪费,使心肺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序贯实施。

3.3提高了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全员培训、复训、演练、考核,使护士在业务、技能、应急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锻炼了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调制到最佳状态。急救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各种急救护理都能及时、准确地实施;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程序明晰、职责明确,能娴熟地发挥急救技能,医护协调性得到强化,使抢救工作既存在分工又密切合作,既使医生对护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4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竞争力愈加激烈,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只有不断提高抢救技能及综合能力,树立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才能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4小结

笔者通过分析对比,认为在定位抢救法实施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医生对护士配合抢救的满意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提示定位抢救法使护理人员提高了抢救患者时的整体感及责任感,能充分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保证患者的抢救效果。随着新的急救模式、服务理念不断更新,也对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才能提高抢救技能及各项综合应变能力。使患者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王俊莉医护同组定位分工抢救模拟训练对提高急诊护士技能的讨论,现代护理,2012,05,0450-01.

[2]贺赛美,曹峰,许敏护士双人定位法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1,31.

[3]黄松峰护士双人辅助配合法在急诊救治中的作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

[4]王信红,王俊丽.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第6期).

[5]巩越丽,王丽梅,姜秀.模拟培训演练心肺复苏术在急诊科医护配合中的实施与应用[J].当代医学,2010,(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