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考快微乔缝合线在8缝合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有会阴侧切的产妇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8缝合法行会阴侧切缝合,对照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会阴侧切口。两组所用缝线均为2-0快微乔均无需拆线。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缝合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会阴侧切术8字缝合皮内连续缝合
  • 简介:从1994年7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腹部切口立“8”缝合,临床观察97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1994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我们妇科经腹部手术97例,平均年龄42岁,体重<65kg13例;占13.4%,65~75kg79例;占81.44%,>75kg5例;占5.15%。对照组:1994年1月至1994年6月经腹部手术

  • 标签: 立“8”字缝合 临床观察 腹部切口 腹部手术 脂肪层 1994年6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8”缝合术在会阴侧切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阴道分娩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用深“8”缝合法行会阴切口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分层法间断缝合会阴切口。两组所用缝线均为2-0可吸收肠线和7号丝线。结果两组在缝合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和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8”缝合法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对产妇产后健康的恢复、婴儿的哺乳以及性生活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深&ldquo 8&rdquo 字缝合 间断缝合
  • 简介:传统会阴侧切分三层缝合即:阴道内膜层、肌层、皮层。由于缝线等异物存在其中,易造成红肿、硬结、哆开等,需要5d拆线出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诸多不便。我院自2005年3月~2005年8月采用改良内“8”缝合会阴侧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传统缝合 改良缝合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粗丝线缝合加丝线环扎固定治疗各型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10号双股粗丝线“8”缝合加丝线环扎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2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22例,粉碎骨折13例,下极骨折6例,纵行1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2年,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关节面平整否评定。结果优2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粗丝线“8”缝合加环扎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简单易行,疗效可靠,适用于各型骨折,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髌骨骨折 内固定 丝线缝合 丝线环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8”全层缝合会阴侧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800例,对对照组(900例)进行传统缝合方法缝合,对观察组(900例)进行内“8”全层缝合,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7.4min,切口全部愈合,切口局部线头反应、硬结6例,切口愈合不良占0.67%,其愈合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会阴侧切内“8”全层缝合可以有效提高缝合质量,降低切口处不良状况,确保产妇早日康复。

  • 标签: 会阴切口 内&ldquo 8&rdquo 字全层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立“8”缝合在脂肪液化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优势。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17例非立“8”缝合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与8例立“8”缝合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愈合情况。结果:17例非立“8”缝合切口15例延期愈合,9例二次缝合,2例一期愈合;8例立“8”缝合切口7例一期愈合,1例二次缝合。结论:立“8”缝合在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的过程中是有优势的。

  • 标签: “8”字缝合 脂肪化切口
  • 简介:会阴侧切缝合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身健康及母乳喂养,我科曾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经临床实践发现常有肠线不吸收现象,在术后二十多天仍需拆除皮下的线结。因缝合层次多,线结多,缝合时间长。产妇常感到疼痛不适。针对会阴伤口皮内缝合术后常出现肠线不易吸收的现象,助产士也在不断的探索一种新的缝合方法,达到既能减少缝合时间,又能使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异物感少的效果。自2005年1月开始,对54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全层内8丝线缝合会阴伤口,经临床观察缝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无一例会阴伤口感染,术后随访产妇感到舒适、无疼痛,通过观察认为会阴伤口全层内8丝线缝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现将缝合方法与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会阴伤口感染 丝线缝合 临床观察 全层 可吸收缝合线 术后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会阴侧切后应用8缝合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566例,随机分为A组(283例)与B组(283例),A组接受常规会阴侧切缝合法,B组接受会阴侧切8缝合法,观察统计两种缝合方式的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B组切口缝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结论在产妇会阴侧切中应用8缝合能够获得理想的缝合效果,且时间较短,对产妇行合理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有利于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值得借鉴。

  • 标签: 会阴侧切 护理 8字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会阴侧切后应用8缝合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566例,随机分为A组(283例)与B组(283例),A组接受常规会阴侧切缝合法,B组接受会阴侧切8缝合法,观察统计两种缝合方式的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B组切口缝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结论在产妇会阴侧切中应用8缝合能够获得理想的缝合效果,且时间较短,对产妇行合理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有利于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值得借鉴。

  • 标签: 会阴侧切 护理 8字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应用十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病例数共50例,手术名称均为肠造口还纳,均在2021.01~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均分为2组(25例/组),分别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甲组应用常规缝合技术,乙组应用十缝合技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对换药次数、疼痛评分、肠梗阻率、切口感染率及住院、首次排便、手术等时间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各项数值均少于甲组(P<0.05);但组间出血量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应用十缝合技术的效果优良,可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时间,且可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可借鉴推广。

  • 标签: 肠造口还纳手术 十字缝合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应用十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病例数共50例,手术名称均为肠造口还纳,均在2021.01~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均分为2组(25例/组),分别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甲组应用常规缝合技术,乙组应用十缝合技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对换药次数、疼痛评分、肠梗阻率、切口感染率及住院、首次排便、手术等时间予以对照处理,结论中乙组各项数值均少于甲组(P<0.05);但组间出血量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应用十缝合技术的效果优良,可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时间,且可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可借鉴推广。

  • 标签: 肠造口还纳手术 十字缝合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十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后皮肤关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组中华外科青年医师学术研究社结直肠外科研究组各成员单位的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资料。样本量的确定采用优效性检验样本量计算,依据文献报道及前期工作基础,每组至少需要71例,两组合计需要样本量142例。术后评价切口疼痛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等。主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愈合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结果十缝合组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67(11)岁[M(QR)];荷包缝合组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65(20)岁。两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合并症、初始手术诊断和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疝均无明显差异。与荷包缝合组相比,十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较长[80(10)min比70(10)min,Z=-2.381,P=0.017],但切口愈合时间较短[17(2)d比25(4)d,Z=-10.199,P<0.01],满意度调查中的愈合时间评分[3(1)比3(1),Z=-4.526,P<0.01]和总体满意评分[25(3)比25(3),Z=-2.529,P=0.011]优于荷包缝合组。结论十缝合与荷包缝合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率,均可有效用于造口还纳后的皮肤关闭。十缝合技术的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可作用肠造口还纳后皮肤关闭的重要技术选择。

  • 标签: 肠造口术 外科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时间 十字缝合 荷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双线十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在腱鞘囊肿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和分析了57例双线十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病人的方法、机理及疗效。结果57例病人拆线后,56例囊肿消失,一例囊肿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大小,继续加压包扎一周,囊肿消失,随访一到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双线十缝合错位打结加压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治疗简单、损伤小、费用低廉、疗效好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腱鞘囊肿 双线十字缝合 错位打结 加压包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5-01
  • 简介:如何教宝宝识字?该不该教宝宝识字?宝宝几岁开始识字好……教宝宝识字这个问题是每个妈妈都很难回避的,尽管在广大家长中已然分立出两大阵营:强烈希望尽早教宝宝识字和坚决反对过早教宝宝识字。但是无论家长支持还是反对,宝宝对“”的感知随着对各种信息的接触都在慢慢形成。

  • 标签: 识字 “字” 家长 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