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一路颠簸的山岭,贫穷和寒冷一样令人深刻,淅沥的雨,回环往复地诉说着苍白贫瘠的故事,没有人听懂,也没有抑郁的哀怨。到东红的阿克基,一路的风霜遮不住苍凉的山河里无言的萧索,萦绕在山脚的碧绿的金沙江水,看不出流动的方向。

  • 标签: 安详 回环往复 金沙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n=34)与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n=34),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外伤性颅脑血肿采用微创颅脑血肿碎吸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颅脑血肿 微创血肿碎吸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7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为(8.2±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9)分,而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3±1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3)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康复。

  • 标签: 早期 头颅 亚低温 重症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周期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分别为(10.45±2.45)cm^3和(14.20±3.53)cm^3,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44±3.14)cm^3和(16.33±2.98)cm^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肿体积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而内皮素(ET)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T与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减少脑水肿体积,有利于维护内皮细胞分泌的ET和NO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醒脑静 血肿体积 内皮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对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预测作用及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的首诊CT时间(≤3h)率、基底节内侧率、血肿密度不均匀率、中至重度脑萎缩率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为中至重度脑萎缩、首诊CT时间(≤3h)、基底节内侧血肿血肿密度不均匀(P<0.05)。结论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中至重度脑萎缩、首诊CT时间(≤3h)等,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及时行CT检查,可早期预测血肿是否增大,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血肿密度、出血部位等。

  • 标签: CT 脑出血 血肿 增大
  • 简介:摘要目的分娩致阴道血肿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采取护理和临床看护,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结论医护人员对分娩后产妇的会阴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清除产道血肿,可使得产妇的病情恶化得到有效预防,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分娩 阴道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顺产之后阴道壁血肿的原因进行探讨,寻找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通过对40位顺产产妇进行分析,其中发生阴道壁血肿的患者12例,对其在临床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由于在顺产过程中,过度用力的保护会阴,导致阴道壁擦伤,血管破裂,引起阴道壁血肿。结论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重视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接生技术,才能从根源上降低产妇顺产之后的阴道壁血肿问题。

  • 标签: 顺产 阴道壁 血肿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最新临床诊治进展,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最新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 血肿扩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l例,非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得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外科 临床 进展性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患者实施头颅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海马体积、左侧和右侧的颞叶沟回间距。计算两组患者海马体积情况,测算两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大小和大脑左右经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大脑左右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颞叶沟回间距和大脑左右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的左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右侧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利于对脑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进行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颅 磁共振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与头颅MRI影像学的特点相关性。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院2016年6月-2017年9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应用MMSE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将病历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6例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后认知障碍组急性期查头颅MRI+DWI像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头颅MRI+DWI像责任病灶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存在影像学相关部位的特殊性。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颅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经优质护理的VAS评分为(2.63±0.52)分,SAS评分为(37.55±6.13)分,SDS评分为(36.23±5.97)分、舒适度评分为(85.64±6.21)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11±5.4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 优质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研究对象样本为我院就诊检查的脑血管性痴呆(实验组)以及阿尔茨海默疾病(对照组)患者,将两种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对比检查的误诊漏诊率以及影像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的诊出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影像图像中的海马体积较对照组大,此外,其颞叶沟回间距又明显的小于对照组,经图像特征分析比较显示,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目前,就针对脑血管性痴呆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疾病均进行MRI检查后,对VD疾病的诊断效果更具优势,不仅对疾病特征分析明确,而且存在误诊漏诊的状况少,为临床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患者选择和信赖。

  • 标签: 头颅磁共振 诊断 脑血管性痴呆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点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在入院72h内,对两组患者展开头颅MRA检查,并对其血管病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等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管中度及重度狭窄所在比例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其脑血管病变位置以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为主,且颅内血管通常表现为中度及重度狭窄。通过展开MRA检查,可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受损情况,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塞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