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安远是甘肃天水西边的一个千年古镇。想象中的安远应当如电影《双旗镇刀客》中的那个古镇,坐落在山地之巅,苍凉、雄阔,偶尔还出产除铁器之外的一两个刀客。据说,宋朝的杨文广还在安远筑寨驻军,这更坚定了我把安远当作另一个仇池国的想法。等汽车经过甘谷县城向北行驶,仅仅20分钟后从柏油路向右一拐就到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安远并不是坐落在山地之巅,而是处于一马平川之中。

  • 标签: 《双旗镇刀客》 古风 甘肃天水 古镇 山地 铁器
  • 简介:今年春节期间,又一次到山西。此前,山西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差不多都去过了.这回朋友介绍说.还有一处“三多堂”即曹家大院应当一看。

  • 标签: 曹家院 山西 建筑样式 历史发展 建筑规划
  • 简介:《汉书·地理志》载:汉中楚分也。水耕火薅,民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业。……信巫鬼,重祭祀,与巴蜀同俗。《隋书·地理志》载:汉中之人“好祀鬼神,尤多忌讳。”“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类似记载,在汉中明、清时期的府、县志中也不鲜见,说明“信鬼神、重祭祀”是汉中古人的重要风俗,而且源远流长。

  • 标签: 《汉书·地理志》 县志 祭祀 汉中 鬼神 巴蜀
  • 简介:若游南国,必游湘西。湘西的美,不似江南般温婉缠绵,不似中原般厚重的历史感,它的迷人之处,在于这灵山秀水之间,酉水沱江边静谧的古老城墙。自然淳朴,不事雕琢,湘西的美,适合眼见为实。

  • 标签: 古风 湘西 历史感 淳朴
  • 简介:东方亚洲和欧洲的艺术众多不同点之一可以从双方艺术家们对于古代艺术的看法中了解。东方亚洲的艺术家通过创作二维或三维的作品表达一贯对前世杰作的无限敬仰,并不断从中获取灵感。他的赞助人也常常对古代文物学科颇有见地并要求器物能够反映古文物的精神。于是仿古就成为许多中国装饰艺术制品图案中永恒的主题,其中能够用不同形式有规律地再现古品的原料之一是陶瓷。

  • 标签: 陶瓷艺术 中国 古风 古代艺术 古代文物 装饰艺术
  • 简介:爱上旅行和摄影,也逐渐养成了一个小嗜好。就是每到异国城市旅行,总要到当地的传统市集参与当地人的生活,瞧瞧他们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尤其是欧洲的跳蚤市场,总能发现带着岁月味道不一样的精彩。我喜欢把逛市集形容成"在地博物馆",因为在那里能发觉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生活文化、历史和艺术文化。

  • 标签: 跳蚤市场 复古 巴黎 生活文化 饮食文化 艺术文化
  • 简介: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派”。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派;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

  • 标签: 复古派 尊孔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七十年代 领军人物
  • 简介:<正>“九·一八”事变后,宁粤趋向合作.10月13日胡汉民被蒋介石从汤山释放.11月间,宁粤双方分别召开“四全大会”.随着蒋介石下野,粤方宣告取消广州的国民政府,同时成立西南两机关——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维持一个半独立的反蒋局面.该两机关名义上是由胡汉民“挑大旗”,实权系于陈济棠手中.虽然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首脑也是该两机关的主要成员,但其

  • 标签: 陈济棠 政务委员 国民政府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广东省政府
  • 简介:在婚俗不断新变的今天,河湟汉族婚俗中仍保留了浓郁的古风,主要表现为古代"六礼"的遗留、古冠礼的残存、"妇见"礼的保持及古代抢婚习俗的影踪等等。究其原因,是与河湟地区特殊的民俗语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然、历史、文化三方面的语境。

  • 标签: 河湟汉族 礼俗遗留 民俗语境
  • 简介: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人物。毫无疑问,在封建卫道士的阵营中,可谓独树一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一个彻头彻尾完全西化的洋人物变成了一个固守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摒弃西方先进文明的“辜老太”呢?透过辜鸿铭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他所受教育、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 标签: 近代文化 辜鸿铭 复古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个性特征 卫道士
  • 简介:民初袁世凯发动的复古尊孔运动用儒家伦理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现代化.但它是在民初价值权威空缺的背景下兴起的,顺应了重建价值权威的历史必然,同时将孔子的大同学说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相比附,提出复古尊孔就是以孔子大同思想为指归,给民主思想的传播以一定的合法性.复古尊孔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现代化又有推动作用.

  • 标签: 民初 禁锢 尊孔 袁世凯 中国现代化 发动
  • 简介:<正>天门县竟陵镇是唐代文化名人、茶事专家陆羽的故乡.城西湖畔是陆羽的出生地.相传陆羽出生后被弃于此,数雁张翅覆盖陆羽身体作长鸣,引起湖中覆釜洲上西塔寺僧积公的注意,遂发现一弃婴抱回抚育成人.明代万历年间中书朱万祚为了纪念"茶神"陆羽,始建"雁桥".清代康熙年间知县钱永重建雁桥时立石碑一块,上书"古雁桥"三个大字(此碑保存在县文化馆).乾隆十一年(公元1764年)邑士胡泓重修.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邑士胡德增率众姓重建.后因时代变迁,"古雁桥"曾多次遭受破坏,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天门沦陷后,破坏尤甚,桥身被炸裂,龙头、龙尾、被打断,石柱、石栏杆所剩无几.近几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和省

  • 标签: 天门 十七年 万历年间 时代变迁 康熙年间 文化馆
  • 简介:明代复古文学的兴起正值明代学术衰落的大背景下,实际上承担着复兴学术,引领思想文化思潮的作用。其“道”论思想的核心是修之于身,强调道之“真”、“质”,反对抽离现实绝对化的理。至后七子遂建立了以理、事、辞三者关系为核心的理论架构,并通过对理学养气说的否定完成了文学复古思想体系的建构。但复古文学感物说,“沉溺气骨,乐随色相”,无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思想深度。于是便发生了复古派向理学的转化,究其根源乃是缺乏真正的思想资源,无以支撑起复古文学的思想大厦。

  • 标签: 学术分裂 真质论 理事辞 养气 感物论
  • 简介:沧海笑,滔滔两岸潮冯梦龙曾在《警世通言》中说的“天下四绝”.其余三样在冯那个时代就销声匿迹了.唯有这”钱塘江潮”今人古人都看得见。

  • 标签: 海浪 古镇 风流 《警世通言》 钱塘江
  • 简介: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役”中被俘、羁留蒙古整一年,明人讳称此事为英宗“北狩”.述及此事的直接史料有李实《北使录》、袁彬《北征事迹》、哈铭《正统临戎录》及《正统北狩事迹》等.史官刘定之《否泰录》成书较早,也是研究明英宗事件的基本史料.这一组史料记述了明英宗被俘及羁留蒙古期间发生的诸多事件,内容丰富、记载详实.而其作者均为与蒙古高层接触过或在蒙古生活过的明人,因此记录尤为珍贵.虽不以载录民俗事项为其要旨,但行文中多涉猎民俗文化方面的信息,具有不可代替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李实《北使录》等 蒙古 风俗文化
  • 简介:在吴械《韵补》的古韵研究、朱熹的“古今之诗三变”观念等影响之下,宋元两代有不少诗学着作重视:(1)辨古今诗体之异,复兴汉魏诗风;(2)辨古体格律和用韵。元代科举考试的“古赋”进一步地要求士子认真对待“古韵”,迫使人们寻求古体、律体诗赋押韵规范(如《古今韵会举要》)。宋元诗学的这种辨体意识,到明代脱胎成了李束阳、前後七子等的“复古”诗学,同时还产生了具体支撑古诗创作的杨慎古音学、古今体通用韵书(以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为代表)等副产品。可是,随着明季以後的韵学研究的精密化和朴学化,本来携手并进的诗学和韵学两个领域逐渐变得疏离,在清代知识菁英世界中各自发展成了专门之学。

  • 标签: 诗学 古音学 科举 诗话 韵书 元明清
  • 简介:<正>蒙古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早已为世人瞩目。关于蒙古民族的历史文明,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和著述。然而,要了解自今向前推溯七十年的蒙古民族状况,《蒙古风俗鉴》一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诚可令人珍视和研读。

  • 标签: 蒙古地区 蒙古民族 罗布桑却丹 蒙古族 汉译 蒙古人
  • 简介:苍山洱海构建了大理独特的人居环境。作为洱海区域的核心城市,自南诏、大理国以来,不论是寺观庙宇还是居家民宅,大理地区的传统建筑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大理地区的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及私家园林为分析对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布局方法比较分析,探讨大理园林所展现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大理白族在学习吸收中原文化过程中,没有忘却自我,而是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所做的努力与创造,为当代大理城镇与风景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大理 园林 构成要素 布局方法
  • 简介:当我们身心疲倦,一杯清茶在手,闭目遐思,即使在斗室之中也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效应,甚至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它会带给你好心情”。这大约也是常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不能据此便任意贬低其实用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总觉得《红楼梦》中的妙玉也太矫情了一些。在“品茶拢翠庵”一回中她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不仅过度夸大了饮茶的审美意义,还有一杆子将我辈俗人全部轰到牛棚骡圈之意,着实令人不平,《红楼梦》续作者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在我看与她的矫情太过、而少人情味不无关系。其实,饮茶最初也不具备妙玉所体验的“雅”的深意,是经历过极“俗”之阶段的,而且,直至现今,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 标签: “雅” 《红楼梦》 “清” 审美趣味 《洛阳伽蓝记》 品饮
  • 简介:本文对11世纪至16世纪西藏西部壁画艺术的发展轮廓作一简要概述,探讨它们与西藏中部地区同时期壁画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笔者所选择的范例,其用意主要在于揭示西藏西部独特的绘画语汇,它们在许多方面都与西藏中部的绘画风格具有显著的区别。本文也期望对消除目前流行的一些关于西藏西部绘画风格方面的误解有所助益,这种误解存在于各个方面,例如一些学者之所以产生误解是由于西藏西部的大量资料证明,约13世纪末镀金的青铜器具有明显的西藏中部的风格所导致。

  • 标签: 西藏西部 石窟壁画 绘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