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解读和梳理儒家文化,必须正视儒家文化的道德性.儒家道德衍射到儒家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突出表现为以德治代政治、以礼治代刑法、德本财末、文以载道及美善统一等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家文化是道德文化.

  • 标签: 儒家文化 儒家道德 泛道德
  • 简介:在大同构想中,康有为尤为注重对于智和仁的奖励与申彰,奖智和奖仁在康有为的大同构想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智仁双彰”既是大同世政治运转之依凭,同时亦是在竞争消弭之境况下,防止大同世退化变质之重保障。然而,深入检视可以发现,康有为之“智仁双彰”本质上是一种“智一元论”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与其意欲达成的大同世之间存在一种自反性的矛盾。“智仁双彰”的施行非但不能达成康有为“人皆平等”的大同愿景,适相导致“阶层分立”之严重后果。康有为思想中强烈的“智识主义”倾向,既与有清以来儒家智识主义不断孳衍的思想进路相顺承,又是康有为现实关切的思想表征。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 智仁双彰 伦理悖论
  • 简介:今年10月,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与会学者深深感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的灵魂一直与我们同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青年。这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但也有些人尤其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丛书。

  • 标签: 国杰 伦理学家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品质 道德修养 活着
  • 简介:修身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学者都特别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的思想学说中,既有关于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追求,又有一套通过修身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其中不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陷,但其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强调,以及所提倡的修身方法,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对此我们应当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批判地加以继承,这不论对人的自我完善,还是对社会道德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儒家 修身思想 方法
  • 简介:兴起于20世纪初的道德现象学主张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道德经验。道德现象学涉及两方面的含义:处于现象学传统中的道德哲学和道德经验的现象学研究。道德现象学的研究目的有二:实践研究目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道德冲突,而哲学目标则是为达成实践目标的成功而提供道德理论的基础。道德现象学研究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关于道德经验的、广泛的、独立的和坚定的。其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内容”的方法和“型”的方法,具体研究形式是问卷法和内省法。道德现象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为解决道德研究之争论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对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启发。当然,它也存在着现象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仍存争议等局限。

  • 标签: 道德现象学 现象学 道德经验 道德哲学 内省法
  • 简介:境遇伦理(境遇论)作为一种诞生和发展较晚、逐渐流行、不可或缺的道德选择方法,与传统的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有何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凸显境遇伦理的方法论特质、价值与意义,以及传统的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的特征。

  • 标签: 境遇伦理 道德选择 德性论 功利论 道义论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争论,在道德生活的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的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
  • 简介:随着哲学研究的价值论转向,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提出的"是"和"应该"的关系问题,受到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人们将此称为所谓"休谟问题"或"休谟法则",并作为一个重要理论课题而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这里所谓"休谟问题",虽然直接表现为从"科学判断"能否推导出"道德判断"及其正当理由与合法根据问题,但其实质却是价值论和伦理学研究中"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合理逻辑关系及其实现的正确方式与合理路径问题。

  • 标签: 价值论转向 逻辑路径 休谟法则 休谟问题 西方伦理学 哲学研究
  • 简介: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以理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科学反对神学,奠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理性根基;文艺复兴提倡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等价值观决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价值取向,为法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艺复兴彻底打破了神权诫命的统治,树立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法律笃信思想。文艺复兴对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时至如今,对于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文艺复兴 现代西方 法治精神
  • 简介:德育方法论是关于德育方法的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的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的德育方法论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的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的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的方法论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论发展的历史必然。

  • 标签: 价值引导 实践体验 感情建构 德育方法论整合
  • 简介:先秦儒家主张以“仁”、“礼”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修养方法,应当正确看待这些方法。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修养 方法
  • 简介: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新时代要在重点继承中国共产党说服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主要由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两大部分构成,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不仅体系完善,而且功能强劲,对于传播统治阶级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 继承 创新
  • 简介: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 标签: 毛泽东伦理思想 政治伦理 中国特色 方法选择 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