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用配体3-吡啶磺酸和Cu(II)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psa)2(H2O)2](1)(Hpsa:3-吡啶磺酸),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Cu(II)中心采取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体psa-的磺酸基仅有一个O原子参与配位,吡啶环的N原子也参与了配位,整个psa-配体作为二齿的桥连结2个Cu(II)离子形成二维层结构,通过O-H…O氢键将二维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研究了1的循环伏安性质。

  • 标签: Cu( II)配合物 磺酸基 循环伏安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临床安全有效性。方法以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计对照组、实验组,每组65例,设计对照实验,探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85%、13.85%;对照组分别为69.23%、35.38%。结论与常规药物柳氮磺吡啶相比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性显著提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柳氮磺吡啶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68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n=34)与柳氮磺吡啶组(n=34)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美沙拉嗪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8%、14.71%,柳氮磺吡啶组分别为75.53%、20.59%,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柳氮磺吡啶更胜一筹,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将麦滋林-S、替硝唑以及柳氮磺吡啶联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将2014.3-2015.9入诊我院的166例溃疡性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83例,其中A组使用替硝唑、柳氮磺胺吡啶制成的灌肠液进行灌肠,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对灌肠液加用麦滋林-S粉末,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后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比治疗,B组总有效率97.59%高于A组84.34%,P<0.05;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1%低于A组10.8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麦滋林-S、替硝唑以及柳氮磺吡啶进行保留灌肠,发现疗效较好且安全度较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麦滋林-S 替硝唑 柳氮磺吡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使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中度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缓解率与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泻、血便、粘膜溃疡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1.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62.9%(P<0.05)。结论采用甲强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缓解与有效率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强龙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直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具有较高临床效果,但美沙拉嗪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可靠。

  • 标签: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疗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强直性脊柱炎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都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试验组同时加用依那西普。观察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总有效率、血沉与CRP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18.5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4.0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血沉为(20.38±7.01)mm/h、CRP为(4.49±1.25)mg/L,对照组分别为(27.91±11.64)mm/h、(5.31±0.82)mg/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 标签: 柳氮磺吡啶 疗效 依那西普 强直性脊柱炎 不良反应
  • 简介:将2-乙酰吡啶与L-蛋氨酸在乙醇作为溶剂的情况下混合,并用氢氧化钾调节其pH,二者通过缩合反应,得到2-乙酰吡啶缩L-蛋氨酸配体。在此基础上,将配体与三水合硝酸铜进行反应,合成了铜配合物,使用紫外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此外,选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和DNA作用的模式是插入模式。

  • 标签: 2-乙酰吡啶 L-蛋氨酸 结构表征 DNA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给予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柳氮磺胺吡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方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采用柳氮磺胺吡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方 柳氮磺胺吡啶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治诊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略优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值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值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总有效率略优于采用柳氮磺吡啶,但美沙拉嗪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由此可见美沙拉嗪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近年迅速的投入运行,伴随而来的就是余热锅炉的锅炉给水的处理方式选择,以有效的降低余热锅炉腐蚀和结垢。本文分析了锅炉给水的成分及对锅炉的腐蚀危害,余热锅炉采用低磷酸盐加氢氧化钠的锅炉给水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锅炉给水 低磷酸盐 氢氧化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析并对比奥沙拉秦钠胶囊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UC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选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与治疗组(选用奥沙拉秦钠胶囊)分别为66例,比较其疗效。结果经研究可知疗组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87.9%,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选用奥沙拉秦钠胶囊对UC患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有利改善患者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临床疗效 奥沙拉秦钠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中老年RA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加用调脂药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指标、ESR、CRP水平及临床特征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中老年RA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RA 柳氮磺吡啶 血脂 甲氨蝶呤
  • 简介:利用L-脯氨酸催化的5-氯水杨醛(1)与6-甲基-4-羟基吡喃酮(2)的缩合反应及硫酸铜催化下与1,3-二甲基-5-氨基吡唑(3)的串联反应,合成得到了10-氯-1,3-二甲基-5-(2-氧代丙基)色烯并[4,3-d]吡唑并[3,4-b]吡啶-6(3H)-酮(4)和10-氯-5-二乙氧基甲基-1,3-二甲基色烯并[4,3-d]吡唑并[3,4-b]吡啶-6(3H)-酮(5).化合物5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相对分子质量Mr=803.68;晶胞参数a=1.03160(10)nm,b=1.42900(13)nm,c=1.44268(15)nm;V=1.9448(3)nm~3;Z=2;晶胞密度Dc=1.372g/cm~3;吸收系数μ=0.228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840.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681,wR=0.2051.在晶体结构中色烯环与吡啶环及吡唑环近似于共平面.

  • 标签: 吡唑并[3 4-b]吡啶 合成 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