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读了一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此书真实、全面和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早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史;它也向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向人们展现了那段伟大的抗日烽火岁月中许多业已为人忽略和遗忘的可歌可泣史绩和优良传统.它弥补了史学界对新四军研究、尤其是前期新四军研究的不足和缺憾.

  • 标签: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 抗日战争 历史真实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元明清和中华民国时期,哀牢山系中下段是长官司、巡检司、土把总和土掌寨等土司林立的区域。降至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该区域尚遗留有大量的土司统治时期的实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是珍贵的文物,是我们追寻该区域各民族历史文化变迁轨迹的难得的地情资料。

  • 标签: 哀牢山 土司文物 土司制度 礼器兵器 印章 碑刻牌匾
  • 简介:从2008年1月开始,甘肃省悄然启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馆藏木器修复工程。到2008年年底,甘肃省博物馆的150件汉代木器已修复完成。2009年3月21日,这项修复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的中期验收。150件复活了的汉代木器,再现了2000年前的历史细节。

  • 标签: 历史细节 木器 汉代 甘肃省博物馆 修复工程 国家文物局
  • 简介: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一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一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 标签: 太阳崇拜 郊祀仪式 朝日夕月 文学再现
  • 简介:《修文县志》积13年之辛劳,盛事终成,精神可嘉,奉献亦丰,特拱手相贺。放在案头的《修文县志》洋洋洒洒190万字,深爱不已,鉴于笔者学识浅陋,虽有抒发之意,但不知从何处落笔。因有约,自不能失信,故仅就“大事记述999写下如下感受,仅供参考。

  • 标签: 《修文县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贵州
  • 简介:2017年4月19日,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在合浦改革发展处于提速上升阶段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视察.并对合浦的历史文化建设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让千年汉郡合浦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我们加快发展合浦城市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条件.

  • 标签: 历史文化建设 汉代文化 媒体报道 城市建设 合浦 博物馆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袭北川羌族自治县,一时间羌城山河破碎,草木悲吟,满目疮痍,城市乡村血泪和流,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真可谓“震魔突袭龙门山,罕见灾难毁北川。山崩地裂楼塌陷.万人罹难于瞬间。”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地震中也遭受灭顶之灾,5名在职干部遇难2人(其中1名夫妻双亡),3名退休干部遇难2人(2人妻子同时遇难),单位办公设施及职工个人的房屋财产损失殆尽,

  • 标签: 北川羌族自治县 春秋 特大地震 2008年 在职干部 退休干部
  • 简介:两本同名著作《抗日的第八路军》皆精彩地描述了长征的开端、强渡大渡河之战、长征中的妇女、红军和西安事变等细节情况,反映了红军改称八路军前后的相关史实,展示了延安精神的一个侧面。

  • 标签: 长征 八路军 抗日 延安精神
  • 简介:2011年8月,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原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物鉴定研究室研究员温玉成教授在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噶陀寺考察了该寺收藏的格萨尔时期的珍贵文物。这是温教授第3次来到甘孜州考察佛教文物和格萨尔时期文物。此前的5月至6月,温教授曾前往甘孜州的德格、白玉、邓柯、甘孜、炉霍等地考察格萨尔时期的文物。

  • 标签: 珍贵文物 甘孜州 “再现” 洛阳龙门石窟 信息咨询中心 佛教文物
  • 简介:<正>在一百四十多年前,近代西方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古老封闭的中国大门,一个雍容华贵的天朝大国,从此繁华零落以尽。殖民者的炮声,惊醒了长期生活在自供自给的经济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蹒跚地走出了封闭的“桃花源”。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中,一部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开始痛苦地思考着探索着,他们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对落后的传统农业的征服中,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对封建君主制的冲击中,得到了启示:中国必须实现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从社会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变革。于是,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政治维新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经历了多少风和雨,尽管旧的反动势力风狂雨骤,摧残落红无数,并不能阻挡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

  • 标签: 近代知识分子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西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洋务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
  • 简介:清宫西药德里鸦噶是外来语满文音译药名,为底野迦的同音异译。历代本草书与方书将底野迦形塑成“主百病”的万能灵药。惟底野迦一词在清初已不见于官方典籍与民间医书,及至康熙年间,始以德里鸦噶的译名再现于史籍之中。然而,在康熙朝清宫医案的论述中,德里鸦噶已不再是万能灵药,其中有不少因该药无效而更改药方或停止服用的案例。本文旨在探讨德里鸦噶在清初的再现与式微,尝试利用清宫所藏满文《西洋药书》、康熙朝满汉文朱批奏折与笔记文集,从德里鸦噶的源由、传入宫廷的途径及其在清宫的实际运用等面向切入分析。希望通过上述讨论,进一步析论中外医药文化交流、清代宫廷用药逐渐中西并用的趋势,以及统治者在宫廷西药运用过程中的掌控与支配状况。

  • 标签: 德里鸦噶 底野迦 西洋药书 满文医书 中外医药文化交流
  • 简介: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前言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在治学道路上已经走过了65个春秋。1994年,适值白寿彝教授的八十五华诞。为了表示祝贺的心情,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学术文集。65个春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科学 史学工作者 治学道路 毛泽东同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简介:又到岁末。2011年的冬季,天气变幻难测:忽而如春风拂面,疑似叉一个暖冬来临;忽而气温骤降,渐渐显露出冬日的本来面目……于“乍暖还寒”之中,提醒着人们伫足,在回顾与前瞻中,想一想未来的人生之路。或许是因为做刊物,又或许是因为几近“耳顺”之年的缘故,近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但学史不易,历史中总有那么多支离的、相反的面貌,故而总感觉有如“盲人摸象”,始终难窥全貌,不得要领。这一困局,既是个人学养使然,又绝非“学养”二字能够涵盖。

  • 标签: 历史 敬畏 “乍暖还寒” “盲人摸象” 个人学养 回顾与前瞻
  • 简介: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视察福建厦门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珠海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为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2月24日,邓小平就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问题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

  • 标签: 厦门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历史 深圳特区 邓小平 珠海特区
  • 简介: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标签: 历史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现代化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1991年8月8日,杨尚昆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批准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而撰写。全书简明而又完整地叙述了党的70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力求答复人们关心的与党史有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邓小平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历史 党史工作 中共中央 党史研究室 深层次问题
  • 简介: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会议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这次全会,可说是城市工作会议。

  • 标签: 中国 政府工作 经济发展 历史
  • 简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国学院讲座.我这个讲座的题目是“漫说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为什么要给同学们讲这么一个题目呢?因为这几年我深切感受到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对当今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大家错误地从小说和历史剧中来理解历史.在这里我首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 标签: 历史小说 历史剧 国学院 讲座 感受
  • 简介:1615年,金尼阁(1577-1628)以拉丁文出版了利玛窦的一种意大利文著作,名为《基督教借助耶稣会远征中国记》。此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很快就被翻译成除英语之外的主要欧洲语言。之所以没有英译本,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是一个坚决反耶稣会的新教国家。但是,在1625年,萨缪尔·浦察思(1575-1626)最终还是出版了《基督教远征记》(下称《远征记》)的英文改写本,收入他的多卷本旅行记《哈克鲁特遗稿,浦察思朝圣记:包括英国或他国航海及陆地旅行的世界史》中。浦察思在他的著作中收录耶稣会士的作品,或许可以反映当时英国对于有关中国的信息有多么需求。在本文中,我考察了浦察思为英国读者对利氏《远征记》中的描述所做的改写,并分析他是以何种方式利用《远征记》作为主要来源、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一个17世纪的英国读者对于利氏描述的反应,并非易事,但是透过对浦察思译本的研究,我们至少能洞悉一个坚定的英国新教徒是如何阅读原来的拉丁文版本的。浦察思几乎保留了原文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旁注,但他的方法是翻译一部分段落,而概述其他部分。我将特别关注浦察思如何选择、翻译和编辑《远征记》中有关中国地理和幅员、中国人的学问和学术系统以及修行的宗教等材料。这些材料被收录在浦察思《朝圣记》的第一、二、五篇中。

  • 标签: 利玛窦 《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萨缪尔·浦察思 17世纪 英语翻译